读写结合,领悟写作技巧
2013-04-29齐海霞
齐海霞
作文应该是一门较为简单的课程,因为作文离不开生活,从我们呱呱坠地听到别人说话开始到自己说话、与人交流,这些语言应用都是作文的基础和组成。
一、在讲读课文中积累写作材料
学生在写作文,特别是在写议论文的时候,往往觉得没有内容可写。这除了缺乏生活经验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阅读面太狭窄,知识贫乏,积累的写作资料太少。这时,教师在讲读课文时,要特别注意将范文中的内容教给学生作为写作材料。譬如,把吴晗的《谈骨气》,鲁迅的《<呐喊>自序》等课文中关于爱国主义方面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英雄事迹、理论阐述及名言佳句等介绍给学生;对《廉颇蔺相如列传》、《荆轲刺秦王》中的廉颇、蔺相如、荆轲等历史人物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颂扬或批判。这样就为学生写作以爱国主义和革命理想为内容的作文提供了材料。同时,在讲课时要注意启发学生对范文中提供的写作材料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加以灵活运用。
二、真挚生活感情是作文的不竭源泉
1.不在作文中说假话,把真情融于作文当中。
现代应试教育中的作文有一个弊病,就是教师教会学生说假话,学生在作文中尽说些赞美、歌颂的话,不区分真善美丑,久而久之,学生只会写一个套路的作文,只会歌颂,挫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不能表达真实的内心想法,写作还有什么意义呢?这样培养出来的是只会说好话、溜须拍马的马屁精,而不是有活力、有创造力的建设者。这种教学观念必须摒弃,学生写作文应表达内心的想法,而且对于初中生来说,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作文水平,而且可以给教师了解自己多提供渠道,使教师可以及时进行辅导。
2.将作文带入生活,增强作文的趣味性。
作文离不开生活,它是生活的升华。人与人的交流是作文的基础,初中学生从不厌烦与人交流,但是有时在作文课上却无话可说,原因就是作文课缺乏趣味性。作文课不能脱离生活大讲理论,脱离了生活的理论是抽象化的、晦涩难懂的,即使是成年人也难以理解,何况是涉世未深的初中学生呢?所以教师上作文课时不仅要将作文的理论教给学生,更要让学生作为主体参与作文课,在课堂上进行良好的互动,在欢乐气氛中学到知识,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如果下课之后学生还有意犹未尽的感觉,那这样的作文课才是成功的。所以教师在课下还要下一番工夫,比如说教师搜集的素材,最好是有吸引力的、符合时代进步的,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三、口头作文与书面写作同等重要
口头作文与说话训练的侧重点不同,口头作文带有较强的书面色彩,说话则是纯粹的口语训练活动,旨在培养学生语言沟通的能力。说话训练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度,但不能把口头作文与说话训练画等号。在作文教学中,从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角度出发,口头作文与说话训练要齐抓共举,不能因为口头作文就忽略说话训练,也不能因为说话训练就淡化口头作文。
四、学习写作方法,提高写作技巧
学生对教师讲解的范文写作特色不大感兴趣,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把讲解的范文写作特色同引导学习和运用范文的写作技巧结合起来,让学生从范文的写作技巧中吸取写作经验,然后逐步将它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
《孔乙己》的细节描写不用繁文缛节,不求纤毫毕现,仅用极精练俭省的笔墨摹写人物的特质气韵,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穿的虽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这样一两句肖像细节描写就勾勒出了一个迂腐穷酸、好吃懒做、又死要面子、死不肯放下读书人架子的人物形象。
《孔乙己》一文中的动作细节很多,而让人过目难忘的莫过于下面两个细节:“排出九文大钱”和“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排”既对酒店表示出自己是分文不少的规矩人,又对短衣帮的耻笑表现出若无其事。“摸”不仅真切地反映了孔乙己此时的经济处境,还表明了孔乙己沮丧的内心世界。
《孔乙己》一文的细节描写如同针线细密的网络,彼此呼应、声息相通,或彼此映衬、前后对照。通过肖像、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孔乙己这个封建科举制度奴役下可怜的牺牲品,这个被封建社会扭曲了灵魂的“多余的人”就真切展现在我们面前。
五、积累与运用并重
作文是语言的集束,语言是思想与情感的载体,没有思想的语言是乏味的,犹如夏日炎阳下此起彼伏的蝉噪,没有渗透情感的言辞就像是失血的肢体,没有思想内涵的作文是空洞的。语言可以借鉴和模仿,但思想不能。当思想没有达到相应的高度,仿用别人优美的语言只能是鹦鹉学舌、邯郸学步,对作文能力能有什么现实意义呢?部分教师注重学生对好词美句的积累,但忽略指导学生运用这些材料的能力与技巧,致使学生在使用成语、名句时错误百出。学生积累的多少是作文语言优美与否的一个因素,但不是决定作文语言优美程度的重要因素,更不是唯一因素。积累有限,但只要运用能力过强过硬,同样能够写出一篇不错的作文,语言不优美,可以流畅;辞藻不华丽,可以平实;修辞不多样,可以不用。平实、流畅是语言的一种美,更何况“语无惊人处,情也千千结”。
六、利用范文,讲评作文
教师往往在学生作文之后,在一个学期中集中进行为数不多的作文讲评,将学生在作文中存在的问题集中起来讲,可是讲评缺少参照文章,学生常常有过眼烟云的感觉。教师除了在作文课进行讲评外,更多的则要把学生作文中的优缺点带到讲读课上讲评。这样做可以把范文当做一面镜子,从中照出学生作文的瑕瑜,使学生从对比中得到启发、教益。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对课文的欣赏鉴别能力,又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和写作的能力。
语文教师不仅要写教学论文,积极探索教学规律,研究科学、高效、有序的教学方法,还应当写一些随笔、杂感、诗歌、小说或文学评论等。因为,教师只有写好文章,才能真正获得写作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才能真正懂得文学,才能真正理解课文的写作特色,才能准确地指导学生作文。
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渗透写作知识。教师要抓住课文的思想内容、结构特点、写作顺序、重点词句等,教会学生围绕中心选材、布局、谋篇,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物”,依据课文的写作、语言和结构等方面的特点,学会随文练笔。长此以往,学生可以在阅读教学中领悟写作技巧,读写结合,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