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电影《功夫熊猫》看西方对“他者”文化身份改写

2013-04-29陈莉莉

考试周刊 2013年58期
关键词:功夫熊猫文化身份他者

陈莉莉

摘 要: 梦工厂出品的《功夫熊猫》糅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美国核心价值观。本文介绍了影片的主要内容与成功因素,分析了西方文化对东方文化改写的手段和内容的变化,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 《功夫熊猫》 “他者”文化身份 非殖民化

1.引言

随着美国梦工厂出品的《功夫熊猫》第一部和第二部的先后播出,其在世界各国引起强烈反响,掀起新一轮“中国热”、“功夫热”和“熊猫热”。本文在介绍影片内容与成功因素的基础上,分析影片中对中国文化身份改写的主要手段和内容,并由此反思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的问题:在文化交流中如何保持本国文化的基本特色,并不断发展壮大。

2.《功夫熊猫》的成功因素

《功夫熊猫》从头到尾都充斥爆笑的喜剧因素,是一部典型的梦工厂作品,在幽默、中国元素、中国功夫、配音、争议、励志、场景、音乐、播放效果等方面做足了文章,使该电影获得了空前的成功。本电影的成功因素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1)拿捏精准的商业切入点。张艺谋导演认为武打是当今国际电影界能够接受中国的唯一方式。梦工厂敏锐地觉察到中国文化的市场,武术这种非常形式化的文化符号能够迅速被包容。《功夫熊猫》在选取题材时,将西方人眼中具有中国文化烙印的中国功夫和熊猫相组合,寻找亚洲文化新的商业元素。

(2)令人惊艳的美工效果。《功夫熊猫》在保持东方韵味的背景下,将传统的汉字、手推车、四人轿、鞭炮和针灸等中国国粹尽显无遗,并在美工处理时表现出高超的处理技术,使中国人在观看该影片时无不赞叹好莱坞令人惊艳的美工效果。

(3)东方外衣西方内核的剧情。中国化演绎极具隐蔽性,究其核心依然是美国文化的精神内涵。影片中塑造的人物形象虽然走中国特色的发展路线,但随后的故事则完全是美国式的故事风格走向,将东方文化的外衣和西方文化的内核进行了有机结合,展现出了全新的剧情设计,吸引了东西方观众。

3.“他者”身份改写和非殖民化在《功夫熊猫》中的体现

文化入侵是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非常关注的话题,因为它关系到本国传统民族文化在文化全球化的浪潮中如何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西方文化的这种“非领土扩张化”可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给人们带来文化体验转型的同时,对本土文化的生存和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世界文化的发展与交流促使后殖民文化成为杂合文化[1]。文化非殖民化是指在文化交往中设法消除殖民主义的消极影响,改变西方全面优于东方的集体无意识,抵制西方文化的侵蚀,抹去西方文化殖民和文化霸权留下的印迹,改变东方文化受压抑和无声的地位,恢复东方文化应有的地位和权威[2]。文化非殖民化的核心理念是提倡多元文化并存,促进文化公平交流。《功夫熊猫》保留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熊猫、功夫等元素,一定程度上是西方文化非殖民化的体现,同时植入了西方英雄主义的精神内核,对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和身份进行了改写。在本部电影中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电影中对中国元素的大量使用显得极其自然,说明美国梦工厂确实下工夫研究中国文化和儒家思想,使观众不得不佩服西方制作者对中国文化的熟识和灵活应用。兼具西方电影的特点和精神,由此可以看出西方文化工作者对中国文化的态度转变为深层次了解中国文化以表现美国内核。

(2)中国社会正处在转型期,人们的心态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而此时的西方文化工作者适时加大对中国文化了解并加以应用,使中国人在不知不觉中开始接受美国式的个人英雄主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自《功夫熊猫》上映以来,社会各阶层对其的反应和评价,可以看出该影片取得了空前的成功,这不仅仅是对梦工厂制作方的肯定,还是对西方非殖民化方式转变的肯定,非殖民化正以更隐蔽和被人们更乐于接受的方式蚕食输入国的传统文化。

可以看出,该部电影无处不体现出西方国家对中国文化身份的改写,成功地运用了多种手段打造出了一部经典动画片,使西方国家的文化非殖民化的内容和形式都有了新的发展。

4.反思

梦工厂出品的《功夫熊猫》让我们又一次品尝了西方精神文化内核东方文化外表的饕餮大餐,在欣赏它的成功的同时,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在世界文化冲击和非殖民化侵入的条件下,中国传统文化将何去何从,在世界文化交流过程中该如何保持自身特色而不在世界文化大潮中迷失自己。以下几方面的问题是必须引起重视的。

(1)对外来文化输入的态度。长期对外来文化的“拿来主义”,容易形成盲目的崇洋媚外的心理,对本国传统文化来说这是致命的打击,如何转变现在的这种心理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很多年以前的鲁迅先生就给出了明确的答复,但实行起来却显得比较困难,问题出在国家政策对文化的支持和引导,仅仅依靠国家的文化监管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大力倡导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改变当前多数人盲目的崇洋媚外的心理,引导国人培养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优越感。

(2)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从外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借鉴和引用效果可以看出我国传统文化深厚魅力,但国内的文化工作者却鲜有类似成功作品问世,这不得不引起文化工作者的深思。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保持自身特征的基础上广泛吸收外来文化,都需要国家政策的制订者和文化工作者共同努力。

(3)对外进行文化交流。交流是当前国际的热门话题,交流可以促进双方的发展,实现共赢。同其他交流内容一样,当交流的双方存在实力差距时,交流就会出现所谓的“殖民化”问题。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如何将其输出,形成文化间的交流是当前我国文化工作者需要重视和努力的方向[3]。

5.结语

上述问题是当前中国传统文化在继承和发展过程中遭遇的典型问题,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是我国当前文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它们关系我国传统文化的生存。只有处理好这些问题,才能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交流中不至于迷失自己,才能在对外文化输出时体现我国传统文化的特色,才能使中国传统文化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扬,永远屹立在世界文化之林。

参考文献:

[1]Ashcroft Bill,Gareth Griffiths,Helen Tiffin.The Empire Writes Back[M].London:Routledge,1989:195-196.

[2]潘学权.论翻译与非殖民化[J].山东外语教学,2004(2):105-109.

[3]周琳玉.他者化与政治镜像——对迪斯尼动画片《木兰》文化身份的省思[J].中国比较文学,2006,(2):117-127.

猜你喜欢

功夫熊猫文化身份他者
特定历史时期外籍译者戴乃迭之文化身份
《功夫熊猫》跨文化传播效应
“他者”眼中的“她者”
“莉迪亚死了”——《无声告白》中他者的悲剧解读
《功夫熊猫》三部曲的跨文化传播策略研究
他者视域下曹保平作品的文化反思
为“他者”负责:论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责任
保罗·马尔登《莫伊沙砾》中的文化身份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