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后记”刍议与反思
2013-04-29刘志祥
刘志祥
长期以来,在英语日常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往往把备课和抓课堂教学质量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把大量的精力用于备课、课堂教学、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测验考试等方面。当然这些也是十分必要的,但忽视了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授课后的自我总结,即写“授后记”。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一名教师能够努力去分析自己的课堂教学以及他与学生的相互关系中的优点与缺点,那么他就已经取得了一半的成功。”教师每节课后分析课堂教学的优点与缺点,即每节课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并及时记下来,便称为“授后记”。“授后记”是教师对自己具体教学工作的检查与评估,是备课时教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授后记”的功能
1.有利于日后教学的借鉴,促进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目前,学校教师的授课安排基本上都是实行“三年一循环”,即从高一带到高三毕业,三年为一个教学周期。教师重复教学的周期比较长,今天上课的内容,下次完全重复这一内容则要等上三年。这么长时间,不可能只凭记忆总结授课成败,必须有记录。如果每堂课都能把得失记下来,那么下一次在教学相同内容时,就可以根据上一次的“授后记”,在备课时扬长避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单位时间的效率。
2.为教学科研撰写论文提供第一手资料和丰富素材,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品位。
写“授后记”,把自己平时一点一滴的收获、经验教训都积累起来,日积月累,积水成渊,经验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授后记”写得多了,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就会更到位。这样有利于将经验上升到理论,把这种理论用于指导实践,再总结,再上升。教育素养就可获得不断提高。同时自己写的“授后记”是自己日后进行教学研究的具体可靠的好材料,是撰写论文的重要素材。根据这些素材所写的文章,可能比苦思冥想写出来的论文更实在,更可行。
写“授后记”能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师本身的品位,可以说,这是有百利而无一弊的举措。
二、“授后记”的内容
“授后记”是教师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的全面深入的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如果说备课、上课等基本教学实践是元研究的话,那么“授后记”就是次研究。对教学过程的反复研究是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又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的有效方法。结合三十多年的高中英语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授后记”的内容至少有如下七种:
1.记成功之举。
成功的教学,往往体现在教师以自己创造性的教学思维,从不同角度和深度把握教材内容;以恰当的方式和表现设计教学环节;将教学过程中自己感受深刻的,达到预期效果的好的做法都能及时记录下来,这便是教学经验。
2.记“败笔”之处。
教师在上完一节课后,有时总会感到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或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课甚至以失败而告终,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俗话说:“善于从自身失败找根源的人是容易走上成功之路的。”因此,教师要勇于承认教学上的不足,不仅要及时将问题记录下来,并积极从主观上找原因,还要请同行赐教,向学生征询意见。
3.记教学机智。
所谓教学机智,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产生的灵感。有时候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会灵机一动,突发奇想,觉得对某一知识点的处理用另一种方法会更好。这些灵感往往是在特定环境下产生的,并非备课时所能想到的,它具有“瞬间性”,这就要求我们及时记录下来。否则,时间一久,就难回忆得起来。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得好:“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之一就是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
4.记学生见解。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在课堂上有时会闪现思维创新的火花,教师也应及时捕捉,把它记录下来。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新发现、新见解,教师要给予充分肯定,并虚心接受。这样做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了学生的创造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教师的思路,使教师的教学能力进一步提高,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
5.记学生的问题。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的。教学的成败主要是通过学生反馈出来的。因此在“授后记”中,应把学生在课堂上、试卷中、作业中暴露出来的共性问题全部记录下来,再加以整理、分析,考虑下堂课的教案设计以便及时修订教案,改善课堂的欠缺之处,并及时释疑补授,
6.记学习心得。
蒋坚松教授在《教然后知困》一文中指出:“对各种外语教学的理论和方法,既不能闭目塞听,故步自封,又不能生吞活剥,生搬硬套。而要本着‘以我为主‘万物皆为我用的精神,吸取各家各派的精华,兼收并蓄为我所用。”因此我们要把报刊杂志介绍的、对自己有启发的、简单实用的教学经验、学法指导、试题研究及公开教学、观摩教学的收获等方面的材料摘记下来,写在相应内容的后面,在今后的教学中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
7.记改革创新。
对运用新的教学理论、教学思想、最新的教育科研成果而进行的各种小型的教学改革进行小结。比如采用张思中的“适当集中,反复循环,阅读原著,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的实效性、适应性如何?有哪些主要优点?有利于学生哪些方面的发展?还有哪些不足?今后应如何改进?等等,进行记录小结。这样有助于对新理念的消化、吸收和应用,使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更新,始终处在教学改革的最前沿。
三、写“授后记”应注意的问题
1.对写“授后记”的重要性要有清晰的认识,把写“授后记”看成教学的重要一环。
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充电”,拓展知识面,勤于思考。在教学上,敢于改革创新,勇于突破教案、教参的条条框框,善于总结,并且持之以恒,凡事均忌一曝十寒。
2.不要为写“授后记”而写“授后记”,内容应当对今后的教学工作具有可行性的指导意义。
写“授后记”目的在于方便今后的讲授,因此尽量写得实在,要有真实感受,切忌空洞无物,内容既不能面面俱到,泛泛而谈,不着边际,更不能寥寥数语,要从细微处着手,将自己的真实感受写出来。
3.一定要及时记录。
写“授后记”千万不能贻误时机,否则,时过境迁,宝贵的感受会在记忆的长河中慢慢流失,造成不可弥补的遗憾。
总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教学中一点一滴的收获,一丝一缕的感受都应记录下来,这将会是一种“财富”,做到感必录,有录必思。写“授后记”不但能使自己的教学工作不再是简单地重复或循环,而是不断升华和提高,教师的素质也随之逐步提高和完善,只要堅持,长此以往,定能教学两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