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内心的关怀
2013-04-29李英
李英
在微博上,看到一则报道,标题是《生命的尊重》。2月16日,128名旅客一致要求飞机紧急降落救病婴,虽然最终小生命没能挽留住,但他是带着人间的温暖走的。这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环。
春节期间致电亲朋好友,一位好友告诉记者其全家“迁移”到山东临沂300多人的某工厂。原因是这里提供夫妻房,并且报销每个月夫妻二人回家探亲的往返车票。虽然只是一点点福利待遇,这家工厂却从不担心缺少工人。“对症下药”解决了这些工人的实际需求。
近日,记者与广东汕头的企业约采访,得到的回复都是企业目前头等大事是“招兵买马”。“用工荒”这个话题是老生常谈,但始终困扰着中国制造业。
年年过年,年年“用工荒”。“用工荒”根源到底在哪?是无法解决,还是没有找到问题根源所在?缺钱,肯定是,但也不全是。农民工背井离乡出来为的就是挣钱养家糊口,但企业不断加薪还是没有留住他们,看来钱并不是主要原因。
“用工荒”并不排除客观原因。随着东部产业转移和中西部崛起,珠三角的薪酬优势已不明显,越来越多的外来工选择留在了家乡。同时,新生代农民工有更多的希望和要求,让近两年来“用工荒”问题凸显。
如今,80后、90后新生代劳动力逐渐成为服装制造业的主体,他们与上辈们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他们涌入城市,想要找寻的不仅是一份温饱,还希望有更多的收获。相比70后而言,他们文化程度高,工作上手快,适应能力强,愿意接受新事物,更喜欢被认同、被尊重、被赞扬,希望被关心。
目前,大多数企业“笼络”新生代劳动力常用的手法是“加薪”、“亲情”,除此之外,企业还可以考虑对这些新生代劳动力进行完整的培训,加深工人对企业、对工作的熟悉程度,缓解春节过后“用工荒”的问题。
让工人快速上手是第一步,而最重要的是如何留住人。其实这些打工者内心真正缺少的是一种归属感与安全感。常常听到企业里工人说,挣上几年钱回家盖房,照顾孩子与老人,不能出远门了,反正在这里也没有个家。这个“家”字听起来很简单,却包含了很多复杂情感。
中国传统春节则是他们对家的情感寄托,是家的代名词,只有春节才有机会和家人团圆,也就特别珍惜春节的团聚时间。身为一个外籍人,记者深有同感,我们最为关心的是户籍、福利差距、子女入学等问题。
当然,能在这个城市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才算安家在此。有家后,漂泊的心才能真正安定下来。
其实,解决“用工荒”并不复杂。除了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工资以外,能否给这些打工者提供稳定的保障房是关键所在,让他们在这个城市挣到养家糊口的钱之外,还有一个安身之处,让远方的父母有个落脚之地。又或者可以为自己的工人建个打工子弟学校,让他们的孩子能在这个城市上学,不再做留守儿童。
把“上有老,下有小”的问题解决,也就真正让他们在这个城市找到了归属感,“用工荒”或许将不再是每个春节过后困扰企业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