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2013-04-29朱德龙
朱德龙
摘 要: 数学研究性学习对课堂教学有如下意义: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促使学生掌握各种科学研究方法。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 研究性学习 意义
研究性学习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主动参与性为主要形式的研究性活动,它不排斥学生接受性学习及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数学课堂研究性学习就是在数学课堂上师生传递交流数字知识时,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引导辅助性地位而进行的研究性学习,侧重于认知和运用。
高中数学教学新课程改革对数学课堂教学有了更多新的要求。研究性学习能满足这些新的要求。其目的是在实施主动、灵活、钻研的学习活动,优化运用学生的知识积累,强调实践活动的作用,加强各多学科知识间的联系,培养锻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进行探究性学习,必须以丰富的知识技能为保障,必须尊重学生个性,以一定的学科知识和技能作为认识的基础,以一定的科学方法作为实践的工具,在学科教学的各个层面和环节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和方法,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发学生的潜能,实现个性化发展的教育目标。数学研究性学习对课堂教学有如下意义。
一、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传统意义上,数学课堂教学是老师讲解演算数学过程,学生接受、理解并记住这个过程。这种授课方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一定的优越性,如知识传授比较系统,容易组织课堂教学,能照顾到多数学生,从而完成教学任务。但是这种接受式的学习,会使得学生缺乏对未知知识的好奇心,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固然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很多优点,但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精神上存在不足。而研究性学习是在学生积极参与类似科学探索的过程中,教师试图模拟科学家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如何面对疑难情境,学会搜集和加工需要的新资料,最终达到问题解决的探究过程,从而获得在真实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学生由接受式学习转变为发现式学习。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再以接受和记住现成的知识为目的,而是以提高学生兴趣和学习能力为目的。学生的数学能力的形成,是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自主地获取知识和技能,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和增强创新意识,树立科学的价值观的活动过程。这种探究方式也是学生解决各种问题及今后进行科学探索所必需的。
二、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研究学习要求学生多动手实践,切忌眼高手低,不能认为学理论知识比较高级,动手实践比较低级,因为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从实践中得来的。数学学科概念、原理多,知识都很抽象,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将抽象的知识和具象的实践结合起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既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手操作,又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设计实验,使学生有灵活选择的余地,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建构、自主发展。为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各自的学习基础、兴趣爱好等因素,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问题。
三、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由选题、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为宗旨,学生在探索研究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他们都时刻需要进行反思探索活动,并通过经验的融合和重组解决遇到的难题,这对他们的直觉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因而在课堂教学中要着重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首先,在教学中运用模型、图表及图像,丰富学生的表象,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质量和效率,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
其次,要善于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思维具有多维性,同时多种思维方式并用就能引导学生突破原有的思维习惯的束缚,学生在数学学习时就会思维灵活,能积极地将原有知识融会贯通地加以利用,学习效果就会有显著提高。因而,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应该得到老师的关注和肯定。
最后,要注重引导发现和培养学生思维的个性,这种个性就是不同于其他人的独特性。思维具有独创性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表现出与众不同的行为方式,但这种方式常常被当成对教学秩序的扰乱,甚至被当成另类而加以否定。这就需要教师既要有伯乐的识才能力,又要有接受乃至欣赏不同人才的兼收并蓄的胸襟。
四、促使学生掌握各种科学研究方法
符合学科内容和学生学习特点的恰当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资料的收集、数据的处理、分类比较、归纳推理、科学抽象等。教师要有意识、有计划地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逐渐掌握这些科学方法,并积极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学会运用恰当的方法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这种能力的培养锻炼就会为学生将来从事创造性学习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积累行之有效的经验。
在课堂教学中,获取知识的多少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优劣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则是体现学生成为社会有用之才的关键。现在知识的更新很快,只有知识的学习掌握转化成学生独立自主地释疑解惑的能力时,才能适应并能解决将来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所以我们力争立足于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充分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的培养,把学生置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情境中,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尝试探索,从中获得大量的实践经验,体验探索后获得成功的高层次心理愉悦体验。
综上所述,研究性学习不能仅仅依靠学生自主学习,还要靠老师的正确引导。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对研究性学习有著更新更全面的认识,从而更好地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为学生自身全面地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沃建中.提高中学数学教师课堂行为效能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2).
[2]李莹,乔占奎.试论师范生研究性学习能力培养[J].济宁师专学报,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