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课堂演绎精彩生命
2013-04-29祖书兰
祖书兰
生命教育的宗旨是培养中小学生的生命意识,提高生命质量,进而拥有美好人生。一直以来,农村中小学对生命教育这一教育方式没有全新的认识。其实,生命教育内涵极为丰富,它在学生生命活动中涉及情感态度、道德观念、价值体现等诸多因素。小学生命教育课程资源除在《品德与生活》中集中体现外,语文教材是极为重要的课程资源。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學中如何渗透生命教育呢?
一、在情景导入中渗透生命教育
上好一节课,情景导入是非常重要的。好的开头,直接影响到整篇课文的教学效果,它能够把学生带到文本的情景中,充当文本的角色,然后顺理成章地达到教师预先设计的课程目标。此时,教师可以灵活机动地渗透生命教育,让学生在情感态度方面得到升华。比如:小学三年级语文《一次成功实验》一文,我在情景导入中,首先设计了谈话:“同学们,你们在学校和家庭做过哪些实验,成功了吗?当你成功之后的感受是什么呢?”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情感。有的回答:“做过,成功了!”有的回答:“做过,可是失败了。”我针对两种不同的回答给予学生引导。“成功了”的背后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对真理的追求,体现了勤奋好学精神。通过这些肯定的赞扬,激发学生探寻科学的兴趣。以“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的背后,往往暗藏着成功”等格言教育他们,让他们从失败中站立起来,在失败中寻找原因。还可以列举一些名人事例开导他们。比如世界著名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就是在无数次失败中取得成功的。又如教学四年级课文《夜莺的歌声》一文,我通过播放视频,把学生带到战火纷飞的年代,主人公小夜莺在敌人面前,没有放弃生存的念头,而是在危险中勇敢镇定,紧急中充满智慧机警,学着夜莺鸟的叫声,给游击队员传递情报,最后,自己不仅生存下来,而且消灭了敌人。这些生命教育资源在语文教学中比比皆是,教师一定要充分加以运用。
二、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渗透生命教育
课堂教学中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主要体现在教学的中间环节。在教学中,词语、句子的理解,重点语段的分析,往往都可以渗入生命教育。如在设计小组讨论分析《小英雄雨来》一文中,两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时,我通过实时引导,启发学生感悟小雨来对生命的人格追求,给予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小雨来之所以能成为学生心中的英雄形象,是源于他意志、信念、力量和经受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但深化了主题,而且起到了培养学生人格的作用,还实现了三维目标中的情感目标。
三、在课后小结中渗透生命教育
一节成功的语文课,往往缺少不了课后小结,课后小结既是对整堂课环节的再现,又是对本节课所解决的知识要点和重难点进行有机的整合。好似一篇优美的散文,总是形散而神不散。文章的主题所涉及的某种品质和精神风貌是本文主人公的价值体现。教师可以抓住学生凝神回味的机会,对他们进行有关课文涉及的情感目标的教育,达到震撼学生心灵的目的。比如在教学《花的勇气》一文时,我梳理完文章的脉络后,板书显示:“花的勇气→失望→吃惊→遗憾→惊奇→砰然一震。”总结文章的中心句:“我的心头砰然一震”,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是勇气。学生从小花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傲然挺立的气魄,得到了人生的感悟,花犹如此,人何以堪?其中的哲理应运而生:生命中最重要的是勇敢地面对一切风风雨雨,无论你多么弱小,无论你遇到什么挫折,只要有勇气,就会有希望。
四、在习作练笔中渗透生命教育
习作很大程度上源于人们对生活的感悟。无论是家庭、社会还是学校生活,都是丰富多彩的。其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无形中,学生的感悟颇深。教师在习作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用心感受、发现,感受伴随自己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然后让他们记录下来。一位学生在作文中写下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上山打柴的少年,在山上不幸被毒蛇将左手食指咬了一口,当时疼痛难忍,眼看食指变得红肿并乌了起来,他知道要是不及时采取措施,不久就会有生命危险。他欲呼无人,又不知道山上有什么草药可以医治,可是他不想死,他想活。于是他盯着自己右手的镰刀,咬住牙,使劲朝自己被咬伤指头剁下……他终于活了下来。这个故事姑且不谈真假,但至少这位学生能够用这样的故事启迪自己:生命是宝贵的,只要我们珍惜自己的生命,就会不顾一切地保护它。这是很好的生命教育的题材。因此,巧妙利用作文教学渗透生命教育效果显著。
总之,语文学科中蕴含内容广泛、方式多样的生命教育。语文教师要灵活处理教材,善于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渗透生命教育。让学生感受到生命是美好的,思想是美丽的,语言文字是美妙的,很多感情是有价值的。让语文课更多地和学生的内心情感、人生发展相关联,让正义与课堂同在,让真善美与课堂同在,让每一个生命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