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奖”莫寒心
2013-04-29
日落西山、英雄不在,说的就是如今的香港电影。这个话题已经说了许多年,但为何人们依旧老生常谈,因为我们对这电影爱得深沉,因为港片的美好似乎只能从回忆中找寻了。
2013年4月13日第3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如期而至,虽然目前可能是金像奖最差的时期,从里到外都透着廉价感,但是近两届金像奖在获奖记录上似乎都搞出了“大动作”。继去年《桃姐》平了当年《女人四十》在“片、帝、后、编、导”五项大奖的“大满贯”之后;今年的《寒战》又以9项大奖平了历史单届最高《甜蜜蜜》。或许《寒战》是不错的电影,然而这种“一边倒”的发奖方式还是多少体现了影片的整体平庸。“史上最寒”金像奖出炉之后,我们不禁拷问:港片是真的废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寒奖”之余,观众可要寒心了。
警匪片伴随着香港电影走过了黄金时期,诸如80年代的《龙虎风云》,到90年代的《辣手神探》、《高度戒备》等,港产警匪片在题材、技术、风格等环节已达到了国际水准;再到2002年《无间道》在萎靡不振的香港电影市道上杀出一条卖座血路,似乎印证着无论香港电影市道怎样滑坡,港式警匪片的风味与神采依然不会改变! 但自踏入合拍时代后,曾经“尽皆过火,尽是癫狂”气味的港产警匪片中,枪林弹雨、残杀警察、贪赃枉法皆是无所不用其极,变成了反派必须主动自首、甚至只准警察全歼反派而绝无反派战胜警察等等。尽管近年有《窃听风云》系列及《寒战》等片在内地市场取得可观的成绩,但始终此类型片并未能重现昔日辉煌。
说到港片中类型最多的,喜剧无疑是其中之一。曾经的市民喜剧(《72家房客》)、荒诞喜剧(《唐伯虎点秋香》)、功夫喜剧(《醉拳》)等多种不同的题材作品。喜剧片虽然技巧及类型不同,但多数都有一个明显的特点,便是充满市井生活化的趣味,贴近普罗大众生活。再看如今的《低俗喜剧》,从类型上看它属于三级片范畴的喜剧片,它的卖点是从头到尾都遍布不加节制的粤语粗口及黄色段子。这种需要借助重口味三级内容发挥喜剧效果、吸引票房的手段成为港式喜剧片的困境,当黄段子成为票房,当粗口成为文化,观众也就马上要看不下去了
武侠片能作为华语电影的一大招牌闻名全球,与香港武侠片的开疆拓土不无关系。上世纪60年代的“新武侠风潮”《独臂刀》,90年代徐克的《笑傲江湖》、《黄飞鸿》、《新龙门客栈》等,在阐述个人对侠义精神的理解之时坚守了传统的武侠风骨,也引起了观众的共鸣。然而,再看徐克的《蜀山传》、《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及《龙门飞甲》,效果强劲却更近乎于技术大杂烩,而牺牲了武侠片最需强调的侠义精神。
香港电影类型不只警匪片、喜剧片、武侠片,同样香港电影的衰落也不知如此。当入围电影不在吸引人,金像奖越来越变得好像可有可无,这种“逮住一部佳片就往死里赞”的评奖方法似乎也是港片在自娱自乐,金像奖给我们的意义,却成了每年给我们提供一个凭吊港片的时刻。金像奖主席陈嘉上曾这样说:香港太需要一个梦了,可是他们不相信梦,大概没有什么比这样更悲哀的,所以我们做电影的本来最大的责任就是给他们梦想、给他们可能性,告诉他们有可能的。
作为观众,与香港电影一起历经沧桑,一起成长,虽然如今的港片差强人意,但是我们没有放弃对港片的期待。因为毕竟它曾经给我们带来太多美好的东西,尽管现状如此糟糕,我们也愿意把我们的梦想给他们,相信未来依然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