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字环境下出版产业经济发展
2013-04-29肖东红
肖东红
[摘要]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化的网络技术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快速推广,而这也给出版产业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需要对相关问题进行处理。本文基于对数字环境下出版产业发展相关理念的概述,综合分析数字环境下出版产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促进数字环境下出版产业经济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数字环境 出版产业 经济发展 问题 促进措施
进入信息高速发展的21世纪,出版业经济的范畴不仅局限于动漫、旅游、艺术品等原有固化的形式,在互联网带动下,形成了一种新锐而极具个性的网络文化产业链,即数字环境下所带来的全新出版产业经济形态。伴随图书出版行业快速步入信息化时代,数字环境下的出版产业发展也面对着一系列新的情境。事实上,作为技术创新所带来的必然发展趋势,传统意义上的出版观念在数字化时代已很难适应发展要求,网络也逐步成为图书出版的重要构成平台,而这对于出版产业经济发展而言,也必然需要一定的创新措施。
一、数字环境下出版产业发展概述
出版产业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得到初步发展,并伴随着新世纪电子商务活动的兴起而得到蓬勃发展。尽管目前国内相关研究对数字环境下出版产业发展的理念尚没有形成统一认识,但相关研究规模却不断扩大,研究成果也逐步走向成熟。总体而言,目前关于数字环境下出版产业发展的探讨基本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 聚焦于数字化出版对出版产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在诸多研究成果中,不少学者认为文字作品是否具有实体意义上的发行是出版的标准,其与传统意义上的发行理念十分接近。我国出版管理部门规定实体性出版物是指书籍、杂志、报纸、光盘等,文字性作品只有借助上述实体性存储介质才能被认定为出版。而数字环境下所带来的网络化出版只是借助虚拟的网络系统,因此不具有实体性,不能够作为出版物来看待,从而不能被看成出版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与方向。然而,就出版的核心价值而言,其不仅具有实体属性,更重要的是具有传播文化知识的精神类别属性,因此,过于强调出版的实体性缺乏足够的科学性。
2. 商业经济性是数字环境下出版产业的本质属性
在数字环境下,任何一种出版活动都具有一定的商业性,即以获得相关的利益为目标,数字环境下的出版产业活动也包括在内。数字环境下的出版产业活动并非一种公益性活动,而对于出版的效率与出版质量优劣的根本衡量标准在于对其盈利状况进行评价[1]。然而,尽管商业化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成为各行各业进行经营状况的根本目标,但对数字环境下的出版产业活动,其在追求利益的同时,也具有十分明显的公益属性,而忽视公益属性或社会属性的数字环境下出版活动也必然不具有生命力。
3. 数字环境下的出版产业具有网络出版的特性
对于网络出版而言,构建相应的法规极为必要。我国立法机构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网络数字出版的法律规定,并对数字出版进行了法律意义上的定义。但由于网络推广趋于大众化,使得数字出版的法律要求界限往往不够明确,这也影响了这些法律规定效力的发挥,因此出版产业经济发展有必要处理好网络出版的规章性与合法性问题。
二、数字环境下出版产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时代的日益发展,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数字式语言、评论、新闻、趣闻杂事等一系列出版方式屡见不鲜,形成了一股独特的出版产业文化机构,但也存在以下问题。
1. 信息管理困难,制约数字环境出版产业经济发展
现实中,在数字模式的催生下,一些公民有意识地构建一个公共信息评论或转发的平台,通过这样一个平台将一些付费文章、杂志、书籍等进行免费传播,导致出版产业的经济发展面临盗版及违法出版的困境。事实上,期刊社、出版社等也可以将文章通过数字途径进行传播。然而,由于数字出版的公开性和复杂性等原因,容易出现数字出版平台管理的漏洞,会制约这种新兴出版产业经济的发展。
2. 网络出版文化价值取向偏离
由于网络自身传播速度快的特性,使得网络出版文化产业的内容存在许多问题。如:传播方式、传播者身份、传播时间地点和经营者都出现了虚假性,最突出的就是不良信息和有害信息。目前看来,数字环境中存在大量抨击社会、阴暗心理、极端思想的内容,形成了一种特有的黑色网络出版文化,使人们扭曲自身的价值取向,也影响了出版产业经济的发展。
3. 出版产业容易形成泡沫产业
随着数字出版产业的不断发展,全国各地发展数字出版产业的热情高涨,纷纷建设网络出版产业基地,举办数字出版活动,这对推动各地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提高数字出版产业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由于建基地和办展会比较容易见成效,因而近年形成了一股基地和展会热[2]。有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中国多数出版社都已构建数字出版平台,相关的出版企业也进行了有效的联合,逐步构建了数字出版产业基地。在数字环境的影响下,不少出版企业也顺利转型为专职数字出版企业。然而,由于缺乏科学论证和规划,出版产业内部行业的重复建设、数字出版产业的盲目发展则容易形成数字出版产业的泡沫。
4. 出版产业文化内容创新不足
在数字环境的带动下,出版产业文化也不断发展。而目前中国所流行的网络出版发行,都是受广为传播的网络文学的影响而创建,在出版发行方式的设置和作品的选择上大同小异。深入调查目前成功的网络出版作品,其背后都蕴涵着本土化精神的力量,中国有美丽富饶的五千年文明历史,坐拥三国演义、西游记等丰富的文学素材,但却鲜有能体现中国文化特色和价值观的网络文学产品问世,这其实也是中国数字出版经济发展的重大不足。
三、数字环境下出版产业经济发展的措施
1. 加强数字出版监管,营造健康的数字出版产业经济发展环境
加强数字出版监管,一方面,要采取透明方式在网上公开,通过民众监督,严把数字出版中网络文化的真实性和价值性;另一方面,积极研究和借鉴国外管理经验,理顺数字环境下出版产业的管理体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法,加快数字环境下出版产业经济顺利的发展。内容管理是数字环境下出版产业管理的重点之一,不仅要严格制止,还要提高防范,对于涉及不良内容的数字出版企业,要立即制止并根据其情节给予经济处罚。
在数字出版环境下,有关部门应对出版产业的主体进行有效界定。由于数字环境下所参与的主体具有多样化特性,对出版主体难以有效界定,而这对于需投入大量资金与精力,并涉及侵权与侵权赔偿的出版业而言十分不利。实际上,数字环境下,出版产业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在网络上进行传播,而这也使得出版者众多,因此明确出版主体将大大减少侵权行为的发生,促进出版产业经济发展。
2. 用正确价值观指引数字环境下出版产业经济的发展
随着数字环境中网络文化给人们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带来的很大影响,出版产业数字化出版的价值取向已成为重要环节,因此只有运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数字出版健康而有序的发展,才能使之更好地发挥作用。当前,数字环境的不断发展也带来诸多弊病,解决这些“疑难杂症”需要建立和完善计划机制,并使其具备长效性。价值观是文化的灵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数字环境下出版产业经济发展,以先进文化占领数字出版宣传阵地,建设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出版产业生态环境,是出版产业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3. 科学引导数字环境下出版产业经济的发展
数字环境的不断发展,促使出版产业的网络化进一步加深,其网络化的加深不仅包括信息内容的开放,还包括信息渠道的开放,从而导致低俗和违法信息不断增多,因此应科学引导数字环境下出版产业文化的发展。一方面,要严格整合普通网民、粉丝网民和明星网民的网络信息;另一方面,积极指引出版企业通过数字化的互动广告、实时搜索、电子商务平台等营销模式,传播优秀的文化作品,促进数字环境下出版产业经济的发展。目前国内关于数字环境下出版产业发展的相关规定不够合理,并且在具体处理过程中也存在矛盾,因此,在法律规章上进行更为清晰的解释尤为必要。
4. 打造核心竞争力,构建完整数字环境下出版产业发展产业链
一是要创作数字环境下出版产业的原创产品,用特有的文化魅力来形成核心竞争力,提高民族特色。二是要不断创新产品,探究开发新领域。一般来说,刻录的光盘、纸质图书、动漫作品、电子图书等产品或多或少都对数字环境下出版产业的发展效益产生影响,需要对数字环境下作品出版的授权方式进行创新。在数字环境下,作品出版的授权方式已很难再采用以往的版权授予方式,并且由于作者要面对多个出版商,就必须要花费更多的精力与财力,而出版商也不能快速地获得版权授予,导致发表时间滞后,从而最终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提升了违规行为发生的概率[3]。因此,针对数字环境下作品出版的困境,构建一个极为有效的授权体系十分必要。目前,在数字环境的出版模式下,“授权要约”的版权授予方式比较有效,而这也得到了肯定性实践。授权要约也就是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给予出版者及其他使用者以一定的权力,规定在某一特定的情形下,可以对作品进行合理的使用。
出版产业在数字环境下生存并且繁荣发展,就需要加强对数字出版的管理。同时,我们也应该重视数字环境下营销战略对出版产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契机,探析出一条有利于数字环境、出版产业高速高效的发展之路。
(作者单位:中共葫芦岛市委党校)
[1]宋奇惠.网络文化产业——新的文化经济增长点[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7(2):72-76.
[2]阮海洪.关于发展数字出版产业的思考[J].中国出版,2010(13):29-31.
[3]苏磊.数字出版开创传统出版业发展新局面[J].科技与出版,2010(12):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