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果品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2013-04-29罗丽娟等
罗丽娟等
摘要:在河北省果品种植规模逐年扩大,加工企业也达到一定规模的背景下,立足河北省情,运用SWOT分析法,在系统分析河北省果品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建基地、调结构、创名牌、抓龙头等多项措施推动河北省由果品大省向果品强省转变,以期为河北省果品产业发展和政策制定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果品产业;SWOT分析;河北省
中图分类号:S-9;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06-1465-04
果品业是河北省农业产业结构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河北省一些县市果品产业基本实现了规模化种植、现代化加工,开创了全省果品业快速发展的局面,但同时仍存在科技普及率低、名牌产品少、缺乏市场竞争能力等问题。在新形势下,如何充分发挥河北省果业的优势,保持河北省果品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并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国内外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这一历史性课题已实实在在地摆在人们面前。
1 河北省果品产业现状
截至2010年,河北省果树种植总面积约167万hm2,果品产量达到1 640.8万t,种植面积和年产量分别居全国第一位和第二位。近年来,河北省果品产量稳中有增(图1),全省靠果品及相关产业人均收入在4 000元以上的村超过3 000个[1]。据河北省统计局资料显示,全省果品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0%(图2)[2]。
2 河北果品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2.1 优势(Strengths)分析
2.1.1 自然资源优势 河北省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热同期。年平均气温4~13 ℃,日照时数2 400~3 100 h,平均降水量350~760 mm,无霜期110~220 d。各地气温的年较差、日较差都比较大,有利于果树的生长以及果品糖分的积累;河北省是我国主要的落叶果树分布区,具有可开发价值的果树品种1 000多个,尤以梨、枣、板栗为河北省最具竞争优势的骨干树种[3];省内有多种土壤类型,主要以棕壤、褐土、栗钙土、盐渍土等为主,对不适宜粮食生产的沙化地、盐碱地,积极发展果树种植,不仅能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还可以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结构调整。
2.1.2 产业集群优势 近年来,河北省以果品产业化为核心,以开发区、产业园、一体化基地为依托,建设黑龙港及太行山优质红枣、燕山京东板栗、冀东优质葡萄、平原沙地优质梨等“五片两带”果品外向型基地,形成了辐射作用显著、区域特色鲜明的果品产业集群[4],果品集中产区依靠果品业人均收入达2 500元,其中太行山大枣、怀来和昌黎葡萄加工业等6大果品基地面积已达80万hm2,年产量300万t,为全省果品产业的骨干[5]。
2.1.3 市场竞争优势 从国内市场看,河北省现有果品加工企业1 250家,在各大中城市及主产县(市)建有52个不同规模的果品批发交易市场,年交易量400万t、年交易额达65亿元,形成了市场连基地、物流配送与连锁经营相结合的现代流通机制。从国际市场形势看,河北果品生产成本较国外低,鸭梨、板栗、核桃价格比国际市场平均价格低40%~70%,红富士苹果的国内市场价格仅为国际市场同类产品价格的1/8,鸭梨仅为1/10。因而,在国际市场上果品销售有较强的价格竞争优势[6]。
2.2 相对劣势(Weakness)分析
河北省果品产业虽然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且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但进一步把产业优势做大做强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
2.2.1 质量检验体系尚不健全 河北省果品质量安全虽然总体有一定发展,但果品质量监督检验体系尚不健全,质量监督检验人员队伍短缺、经费不足、果品监测基础条件滞后等问题突出。河北省果品监测任务每年2 000个批次,仅16名人员负责质量监督检验、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工作;90%以上的县级检验检测站基本上处于空白阶段;按照省级检测机构建设标准,质检中心实验室建筑面积应不少于5 000 m2,而实际面积不足标准要求的1/5,且存在实验室基础设施落后、基础环境不达标等问题[7]。
2.2.2 精深加工能力小且附加值低 河北省果品的生产和销售虽已形成一定规模,但果品采后加工量小,且附加值低。发达国家果品采后商品化处理率达到100%,而河北省果品加工率不足5.0%,特别是深加工量,仅占果品总加工量的9.6%,果品多以原料形式被国内商户直接收购或直接加工为速冻品、烘干品等初级加工品出口销售;从附加值角度看,美国果品加工附加值与初级产品的价值之比是3.7∶1.0,日本为2.4∶1.0,而河北省仅为0.6∶1.0[8]。加工能力弱、附加值低导致果品的极度浪费,严重制约了果品产业整体效益的快速提升。
2.2.3 产业外向度水平不高 河北省是果品生产大省,但不是国际贸易强省,表现为出口总量小,出口创汇额占销售额比重低。从2003-2009年河北省果品出口量变动情况来看(图3),河北省果品出口国际市场占有率虽略有提高,但提升幅度不大。从2003-2009年河北省果品出口创汇额占销售额比重(图4)来看,果品出口额虽然不断增长,但在销售额的份额中却是呈下降的趋势,2003-2009年降了7个百分点,河北省果品产业外向度总体水平仍不高[9]。
2.3 机遇(Opportunity)分析
2.3.1 京津冀一体化初步形成 河北省地处京、津外围,省内有京深、京津唐高速公路与各大城市相连,已基本形成了综合交通运输网,客观上与京津形成了一个具有人缘、地缘和业缘关系的经济统一体。近年来,国家开始实施京津冀都市圈的规划,京津冀一体化进入到了实质发展阶段,京津冀地区将在产业分工、交通构建、市场培育等5大领域内通力合作,为河北省果品产业化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3.2 科技支撑逐步完善 目前河北省有11个市级农业学校,均开设果树专业进行果树研究,省属大专院校、专业研究机构7个,国家级专业研发中心4个,专业技术研究人员1 100多人,专业技术推广机构1 600多个,从上到下形成了集生产管理、技术推广于一体的科技推广体系和科技服务队伍,以最新的科技成果服务于生产,有较好科研基础和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10]。
2.3.3 政府扶持力度不断加大 2010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中心任务和基本目标,按照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不断增加“三农”投入;河北省委1号文件强调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突出品种特色,大力发展畜牧、蔬菜、果品三大优势产业;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林果富民产业;《河北省果品强省建设规划》中专门出台了促进果业发展的诸多强有力的政策和措施,这些都为河北省果品业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宏观政策条件。
2.4 挑战(Threats)分析
2.4.1 产区间竞争加剧 国际市场占有率是竞争力强弱最直接、最有力的体现。从2002-2007年河北省及参考省份果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表1)可以看出,山东省始终在全国排名首位,河北省国际市场占有率略有提高,但提升幅度不大;国内市场中山东、陕西的富士苹果,山东的金丝小枣、冬枣,山西的大枣、梨枣等都将与河北省果品进行激烈竞争,抢占国内外市场空间,导致河北省部分果品区域性、季节性的相对过剩,出现了市场疲软和销售价格下滑等现象。由RCA指标可以看出,各省比较优势指数显示出河北省与有着相似果品结构及产业的兄弟省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图5)[11]。当RCA>2.5时,说明某区在果品上具有极强的出口竞争力;当1.25 2.4.2 企业数量及规模制约 河北省现有总资产千万元以上的果品龙头企业已发展到80多家,但产业化经营率仅为48.0%。由于龙头企业规模实力上的限制,导致其带动辐射范围相对有限,河北省龙头企业推广带动农户比例为51.3%,相邻的山东省已达到70.0%以上[12];且一部分“企业+农户”等产业化组织形式仅为产销关系,未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难以形成对果品企业发展有利的外部环境。 2.4.3 绿色壁垒限制 绿色壁垒是河北省果品出口的主要制约因素。发达国家果品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优质和安全,贸易性技术壁垒门槛不断加高,对果品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等的检验和危险病虫害检疫要求更加苛刻。2006年起,欧盟实行新的食品安全法,日本也公布了肯定列表制度,对734种农业化学品设定了1万多个最大允许残留标准,对其他未知的化学品设定10 μg/kg的“一律标准”[13]。由于河北果品与国际市场要求在标准化生产、外观质量、内在品质、食用安全及采后商品化处理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势必使河北省果品出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3 河北果品产业发展的SWOT矩阵以及发展对策 依据上述分析,对河北果品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与“机遇和挑战”有机组合构造SWOT矩阵(表2),运用系统分析方法,探讨有利于河北省果品产业发展的对策。 河北省应立足实际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利用机会、克服劣势、化解威胁,在现代果品产业技术体系的支撑和品牌战略的带动下发展果品产业。 3.1 完善政府的扶持政策 政府应落实支持果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把果品业发展纳入本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在基地建设、出口检疫、报关退税等方面提供强力支持和优质服务,吸引国内外投资,进一步提高河北省果品产业发展的外向度;加大力度实施结构调整,把发展现代果业和建设果品强省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3.2 提高果品产业的科技含量 充分发挥河北省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的作用,加强新型果品技术推广队伍建设;吸纳京津两地高新技术资源,及时将农业技术的新成果应用于果品产业生产经营活动;切实抓好优势果品生产基地建设,积极推广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技术,狠抓产后加工技术研发,提高产品档次,延长产业链条,提高果品科技含量和商品化处理水平,确保果品产业能发挥优势,提高其在国内以及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3.3 健全果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体系 实行与绿色食品相配套的监督管理机制,重点是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的使用监管,搞好无公害果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制订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果品生产和出口标准,果品质量监测、检验标准,加强对生产过程和市场的监管;严格执行标准化生产,确保果品安全,有利于提高河北省出口果品信誉度,实现优质优价,逐步营造全社会关注果品质量安全的良好氛围。 3.4 增强龙头企业的辐射能力 以优质和特色果品为突破口,调整果品产业结构和品种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围绕“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新机制,组织分散经营的果农形成利益共同体;支持重点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按照国际质量标准进行生产,变产品优势为产业优势,特别是要大力扶持果品加工业,提高果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逐步实现河北省果品生产的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和品牌化。 参考文献: [1] 于新凯,李子彪,张爱国.河北省县域农业特色产业现状、问题及对策[J].农业经济,2010(6):19-20. [2] 河北省统计局.河北经济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3] 方金华.河北省果品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8. [4] 郝庆禄.河北省黑龙港地区特色农业产业化问题研究[J].邢台学院学报,2009,24(1):19-21. [5] 河北省农业厅经作处.河北水果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果业信息,2009,26(4):16-17. [6] 耿立峰.河北省现代果业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D].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7] 王会欣,任 瑞,王秀芬,等.河北省果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北林业科技,2009(6):43-45. [8] 河北省林业局.河北省果品龙头企业发展情况报告[R].2006. [9] 刘 亮,陈 薇.金融危机对河北省果品出口贸易的影响与对策研究[J].河北林业科技,2011(3):29-31. [10] 河北省人民政府.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果品产业强省的意见[Z].2012. [11] 张复宏,郭建卿.山东省水果出口结构及省际间竞争力比较分析[J].山东经济,2010,26(2):155-159. [12] 李 东,张淑云,陈 曦,等.河北省农业龙头企业技术推广现状与存在问题及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11,39(4):217-220. [13] 李 莉.2009年我国果品贸易概况[J].中国果树,2010(5):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