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孝心永恒 感动中国

2013-04-29范学芝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13年6期
关键词:骨灰菏泽老兵

范学芝

2013年2月19日,中央电视台“2012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揭晓,一位利用到大陆探亲机会,带回一百多个骨灰坛的台湾藉老兵高秉涵当选。他的侠义风骨,成为世人楷模。他也被人们称赞为最有孝心的人。

没能给母亲端一杯茶水,尽一份孝心,让他留下了终生遗憾

高秉涵,1935年出生于山东菏泽市牡丹区吕陵镇高孙庄村。1948年9月8日,母亲宋书玉打发他跟着国民党军队离开。高秉涵跪到父亲的坟前,磕了3个响头。

1949年10月16日夜晚,高秉涵随军队逃向厦门东南海滩。第二天,随军到了台湾,流落台北街头。每天中午,他挨家挨户讨饭,每天晚上,他到偏僻的地方捡垃圾。

新年到了,14岁的高秉涵思念母亲,泪落如雨。他独自跑到阿里山顶,对着祖国大陆方向,呼喊着:“娘……娘……”

几十年来,夜深人静,每每想念母亲,他都要大哭一场。他受尽了人生的痛苦,尝尽了世间的磨难。小时候喝过的黄河水,都变成眼泪流出来了。

1952年夏,在朋友的帮助下,高秉涵考入建中夜校。白天打工干活,夜晚读书,高中毕业后,他又考上了台湾国防学院法律系。

1963年10月20日,高秉涵毕业后,成为金门驻军军事法庭的法官,在金门法庭担任审判员。1964年,金门岛上发生一起士兵逃亡案,一天夜里,一个士兵携带汽车轮胎渡海。想偷偷穿越金门海峡,看望母亲,但是没能成功。黎明上岸,以为到了厦门,谁知因迷失方向又游回金门。

按照军事法令,阵前逃兵,杀无赦。最终,逃兵被判处死刑。高秉涵答应逃兵,有朝一日,把他的骨灰带回厦门,还给他的母亲。这桩逃兵案,也深深地刺痛了高秉涵内心。一个士兵想要回家看望母亲的人,怎么会有死罪?身为法官的高秉涵陷入沉重的思考。

1973年,高秉涵退出军界,成为一名挂牌律师。高秉涵做执业律师,收入满意,他积攒的钱,都捐给了家乡菏泽,修公路、建学校、接济贫苦的民众。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1979年,在高秉涵阔别故乡整整31年的时候,他写下了第一封家书,地址写了山东菏泽市西北35里地处高孙庄村,母亲宋书玉收。信中他写道:“为了能见到娘,我要活下去,娘,等着我,我会活着回来。”这封信由中国台湾转到欧洲,经美国寄到中国大陆,历时三个多月。就在这封信辗转寄达的一年前,母亲宋书玉在吉林辽源逝世。母亲每天思念儿子,儿子小时候穿过的棉褂,一直藏在母亲的枕头下,从菏泽一路向北带到辽源,直到去逝。

家人告诉他,母亲常年思念他,直到临终咽气前,母亲都在呼唤着他的名字。这一声声呼唤,撕碎了高秉涵的心,他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自己的母亲。

当时,高秉涵不知道,在海峡这边,两个姐姐去了延安,当上了共产党干部,年迈的母亲找回了女儿们,却失去了儿子的音讯。无尽的等待耗尽了她的生命。

“你要活着回来”。母亲的这份叮咛,成为高秉涵能经历九死一生,活下去的动力。“我想我娘”,成了他心头永远的痛,一直像巨石压在高秉涵的心底。思念家乡,也成了一种病状。

当乡愁无限蔓延,心头的思念便难以化解。早在1981年,高秉涵有一位叫卞永兰的学姐,在移民阿根廷返程途中绕道台湾,带来了家乡的特产,菏泽藉的乡亲都聚在一起,每家分得一个烧饼,3个耿饼,5粒山楂,5枚枣,1勺泥土。因为分配有功,高秉涵被大家恩准多分一勺泥土。他把家乡的一半土珍藏起来,一半则放在茶水中喝了,他说,那时是家乡的味道。

家是什么?家就是付出了一生的努力也要回去的地方。高秉涵不愿回忆离开母亲的那一刻,不愿意回忆离开老家时的情景,家的影像总会从记忆中跳出来。

人已黄昏,老兵归乡的日子遥遥无期,于是,很多老兵就嘱咐高秉涵说:“兄弟啊,如果我死了,希望你能把我的骨灰带回家乡。无论生前吃了多少苦,我们死后都希望落叶归根。”

1991年5月1日,高秉涵终于等到回家的时刻。阔别家乡四十多年的高秉涵踏上了回家的路。他转经香港,在郑州下飞机后,直奔山东菏泽。见到了自己朝思暮想的家乡,此时,他却不敢进村了,心里感到害怕,心跳得不行。在老家村口,久久凝望。高秉涵激动得已是神志不清醒,几乎要休克过去。眼前过来一个老者,高秉涵认出了那是年少时的伙伴,四目相对,泪水盈眶,两手一握,倍感温暖。此时,他真正理解了古人“近乡情更怯”的诗句,没有长期流浪在外的人是体会不到的。

他家的祖屋,如今还长着金瓜和海棠,但居住在其中的已经是一家远房亲戚。他找到了小时候和自己一起捉蟋蟀的伙伴,伙伴也老了,弯腰驼背,也走不动路了。

自1991年起,两岸全面开放后,高秉涵奔波于大陆和台湾之间,将老兵的骨灰陆续送回老家,完成了他们“回家”的遗愿。每年的清明或中秋节,高秉涵都要陪着台湾老兵一道返回大陆家乡。

目前,已有一百多位老兵的骨灰,都由他抱着返回故土。

高秉涵平时就喜欢记日记,他一本接一本地记着。他要告诉儿女们,老家是什么样子,是多么值得怀念。他的日记本上记载着台湾老兵的请求,有的想要一张老房子的照片,有的要找失散多年的老母亲,有的想尝一尝家乡的耿饼。

在高秉涵台湾的家里有他父母的塑像和母亲的遗物,回大陆前,高秉涵要将捎带的骨灰坛带回自家住所。开始的时候,家人感到害怕,他便将骨灰坛放在室外,自己日夜看守着。老兵们生前说,活着不能衣锦还乡,死了也要魂归故里。

现在,我获得了这个荣誉,算是为家乡尽孝,为国家尽忠了。

高秉涵坚持义务送老兵骨灰回家乡,繁杂的领取手续,沉重的大理石骨灰坛,他依然坚持双手抱着老兵的骨灰坛,一趟趟地送回大陆老家。

对于当年逃去台湾的人来说,回家是最迫切的梦想,如今,两岸已经开通直航,回家已不是梦。二百多个从菏泽逃难来到台湾的同乡,高秉涵都视他们为亲人,每年清明节或中秋节都要陪同老兵们一起返乡。

高秉涵已走过78个年头。每当夜阑人静时,想起一生坎坷,就会伤感不已。海峡浅浅,遗憾深深,高秉涵抱回的岂止是一百多个骨灰坛,抱回的是人心啊!正是“亲情隔不断,故乡心相连”。

“过去,老兵们牵着我的手,从家乡逃到台湾。现在,我抱着他们的骨灰从台湾回到家乡。”这是高秉涵常说的一句话。他只想通过这种方式,做一个为社会尽孝的人。

“不曾长夜痛哭的人,不足以语人生”。高秉涵的一生,是所有台湾老兵经历的坎坷人生写照。人们对高秉涵的辛酸经历深感同情,也对其不平凡的行为感到敬佩。

“树高千尺,叶落归根”。在颁奖典礼现场,主持人白岩松说:“高秉涵年少离家,颠沛流离,长夜痛哭,思念家乡,他只有一个愿望——回家。”

高秉涵得到的颁奖词是:“……相煎倍觉离乱苦,近乡更知故乡甜……双手颤抖,你捧着的不是老兵的遗骨,一坛又一坛,却是满满的乡愁。”

颁奖仪式结束后,高秉涵说:“拿到奖杯,想到了我娘。我挥舞奖杯,是想让我娘知道,我还活着。她在世时,我连一个为她端茶倒水的机会也没有。现在,我获得了这个荣誉,算是为家乡尽孝,为国家尽忠了,我娘也会感到欣慰的。”

白岩松问:“您老已不年轻了,还有多少任务没完成呢?”高秉涵说:“还有21位乡亲在台湾,他们住在养老院,不能动了,我愿意把他们的骨灰带回家乡。”

对于自己的后事,高秉涵说,他已交代在台湾的孩子,等自己百年之后,遗体火化后,用塑料袋盛回老家菏泽,撒在村里的田野里,让他每天看着家乡的太阳冉冉升起,每天看着家乡的炊烟在天空飘荡。

每年春节,儿时的往事还会浮现在眼前,让他回味无穷,感慨万千。在高秉涵童年的记忆中,过新年是最快乐的日子,穿新衣,戴花帽,女孩儿扎头绳,男孩儿放鞭炮,还有老人给孩子压岁钱。

现在,高秉涵已经65年没在老家过年了,他希望有生之年能在老家过上一个春节。今年春节,高秉涵还为家乡的父老乡亲送上了祝福:“祝福大家万事如意,事事平安;祝愿家乡繁荣昌盛,明天更美好。”

有一首诗说:“望穿彼岸泣孤魂,乡愁百转漂泊心。只道岁月相思过,乍闻返乡鬓如银。”七十八载,悠悠而逝,高秉涵说:“虽然家乡很多亲人都不在了,但老家的一草一木,已深深印在了脑海里。”

【编辑:修远】

猜你喜欢

骨灰菏泽老兵
『请把我的骨灰埋在西藏』
乡村振兴的“菏泽路径”
The Sun Also Rises from Hemingway
老兵笑了
2019年底前山东菏泽境内三条高速可通车
把骨灰埋在球场
菏泽牡丹,花开全新产业链——第27届菏泽牡丹文化旅游节盛大开幕
老兵
盗窃、贬损骨灰入罪的法律思考
生日一过,老兵就要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