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人要避免成为新闻话题
2013-04-29
中国广播 2013年6期
数百年来,不断发展的新闻职业理念和一系列操作性规范都在要求记者要尽可能“专业”地去观察和记录事实,而不是制造事实或成为事实的一部分。这个道理很简单,就是“旁观者清”,与事件保持一定的距离,观察才比较可信。
新闻客观性认为,记者的角色定位应是致力于追求真相的社会记录者,而这一角色并非天生具有,需要一系列职业理念和规范来约束记者行为,建构合格的记录者形象。一方面,记者要在个人表达上做出一定的让步,以维护记者在新闻报道上的公信力和话语地位。比如记者不能随意地公开流露对政治人物的好恶、不能随意公开评论新闻事件(写新闻评论不在此列)、不能随意卷入争议话题等,都旨在保证记者与可能报道的对象之间有一定的距离,避免让公众怀疑记者有先入为主的个人偏见。另一方面,记者要淡化个人色彩,尽量让公众将注意力放在记者所传播的新闻事实上,而非记者个人身上,尤其不能让个人色彩掩盖甚至影响到记者的职业身份。一旦新闻人自身成为新闻话题,新闻人就会因为受到太多关注而失去了隐在幕后报道事实的“恰当”位置,其职业形象甚至是从业资格都会面临挑战。
很多人可能会提出这样一个疑惑,新闻人成为或不成为新闻话题,好像不是自己能控制的。但对反复无常的社会舆论的预见和对可能演变成新闻话题的防范,却应该是新闻人建构职业形象过程中的自觉意识。
(王辰瑶文,摘自2013年第3期《新闻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