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交响乐队的演奏
2013-04-29林智伟
林智伟
摘要:交响乐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它比喻为"音乐王国的神圣殿堂",对人类文明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本文主要从几个方面来谈谈交响乐队如何更好地发挥演奏水平,以期交响乐能更好成为文化艺术经典和丰富的精神食粮。在此,请教于各位专家同行,希望得到交流与进步。
关键词:交响乐队 演奏技巧 问题及对策 交流
一、 前言
交响乐队大约出现在上个世纪的二十年代,发展到如今已经成为了世界上十分流行的大型管弦乐队。交响乐又被称作为交响曲,是一种公认的高雅的艺术形式,其展示着丰富多彩的音乐变化和淋漓尽致的表现力,可以说交响乐充满着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1】。近百人左右的演奏规模,从木管组、铜管组、弦乐组到打击乐队组,从小提琴、大提琴,到圆号、长号再到大鼓、小军鼓、排钟等,几十种音色音域各不相同的乐器需要在指挥下统一共同演奏,这对每件乐器的演奏者来说都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果交响乐队成员不能够熟练的掌握每一件乐器的特点和风格,或者个体与组织之间配合不当的话,就很容易使得大气蓬勃的交响乐变为无艺术感的低级的“大齐奏”、“大合奏”。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来谈谈交响乐队演奏时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二、演奏中音准的问题
音准问题作为最基本的内容,却是诸多乐队当前存在的最根本的技术性问题。很多时候我们在听得过程中感觉到“脏”和“乱”,最主要还是音准问题造成的。
每一件乐器都有着与众不同的构造,乐器本身存在着差异和特点,加之交响乐队的演奏队伍庞大,音准问题说到底还是由交响乐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就比说木管的结构是以十二平均律为基础的,铜管则以纯律为基础,而提琴类的弓弦乐器也有着相似的发音原理和结构,总体上来讲,管乐比弦乐把握精准音准的难度要大得多。交响乐演奏的难点便在于能让性质结构不同的各类乐器在一起塑造出较为协调的音准,下面我们先要从音准的观念谈起。
任何事情做成的前提是正确的观念先行,交响乐音准的把握同样如此。当前很多人对音准的概念还是极为模糊的,他们在演奏自己声部的时候耳朵里听到的只有自己弹奏的那个音,即对音准的把握还是单线条的,但是如果演奏者完全忽略其余的声部,沉浸自我,一意孤行,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音准是最精确的,那么这种错误和麻木的音准概念必然导致极其不和谐的音响效果,因为音准必须是要以一定的和声为基础的,必须能在把握自己所操控的声部的同时快速找出那个和弦最基础的音,然后抓住彼此的高音,敏锐而快速的互相往一起“靠”【2】。另外,一些演奏者不和谐的音听惯了,聽觉已经麻木掉了,演奏起来也就随意性很大,这就要求从在脑海里改变音准的观念开始,再加以时日练习磨合,即从和声的角度去听音准,然后下意识的靠拢,这些都要求演奏者多做一些训练来客观和立体的把握音准,与主动的意识有很大关系,关键还是要培养听觉的敏感度,继而改变行为。
三、音色和演奏气息的统一问题
优秀的乐团最具独特性格和魅力的便是它的音色,要想让音色在一个乐团中形成传统是团员们日复一日辛苦磨合才能做到的,这其中其实渗透着品味和文化。乐队的稳定性则是形成统一音色的重要前提,每个演奏员都能够互相向彼此的音色靠拢,然后寻找到一个恰当的融合点,而不是像一些年轻队员那样总是不自觉的往外面“冲”。技术问题是一方面,冷静的态度和修养却是更重要的一方面,这是合作意识形成的前提。
演奏气息的统一也是我们需要探索的一个方面。乐器构造、乐器的发音方式、个人音乐敏感度等都让气息的统一有了难度。我们必须要认识到,不只是管乐要有呼吸,弦乐也需要进行呼吸,只有有了呼吸,音乐才似乎有了生命【3】。
例如,在第一个音的发音上,大家的气息并不是统一的,有人先进有人后进。很多乐器都需要提前进行呼吸的准备,比如铜管,但我们在演奏中发现很多弦乐的演奏者找到了“晚进早收”的逃避性原则,即潜意识里都集体往后躲,但会造成总体上的反应滞的现象,因此每个人都要注意,为了让音乐很自然地流淌出来,在演奏时要根据指挥的拍子来提前呼吸,当今很多世界级的大师都特别注意对大线条乐句的气息控制,这也要成为我们重视的要点。如果你认真去听大师级的大提琴家们的演奏,就会明显感受到他们的乐句是气息连绵不断并且是一气贯通的,就像一座大山一样,给人一种非常稳重的感觉。我们在演奏时也都要注意层次,对“度”要合理把握,这是重要的音乐审美问题。
四、演奏合作的问题
我们必须承认每位演奏家自身所具有的独特的气质和个性,而乐队的演奏又必须要求统一,这样合作意识就显得极为珍贵。队员与指挥、队员与队员之间都要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一个优秀的乐队队员必须认识到,如果想要融入乐队,就要服从指挥的意志,甚至在某些时候需要适当的放弃自己的演奏倾向和个人趣味,可以说急于想要表现自己艺术独立性和缺乏合作意识的乐队演奏员是并不适合参与乐队演奏的。当然,指挥也要相应的配合演奏员,事实上历史上很多伟大的乐队指挥都是在引导和激励演奏员释放感情来纵情演奏,这样,指挥得到了符合自己音乐需求的音符,队员们从属感也没有那么强,有了一定限度的艺术自由度,双方进行了非常好的互动。
具体来讲,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要做到看、听、跟。“看”,包括“看四周、看首席、看乐谱、看指挥”。其中,看交响乐队的指挥是极为重要的,他(她)是乐队的演奏灵魂和中枢,队员们要熟悉他们的指挥风格,处理好感情的细微变化。同时,也要兼顾乐谱,这其中包括弓法的判断、节奏的判断、指法的分配等。再次,还要看首席、看同伴和声部长。这些都必须在同一时间迅速完成,对演奏员们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听”,即如前文所说,找好自己的位置,仔细听好音准、音色。“跟”也就是合作意思的高度统一了,要“跟”的默契、自然、和谐,保持好清醒的状态,跟好首席、指挥和其他的队员的声部。
五、结语
交响乐作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要真正处理好音准、气息、音色,演奏者的配合等一系列问题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只有乐队中每一个队员相互沟通,每一件乐器相互呼应,音乐才会有生气,乐队才会有生命。
参考文献:
[1]宋宝利.簧管在交响乐队演奏中的几个问题[J].学术论坛,2008,(07).
[2]王小平.交响乐及其社会动能浅议[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3).
[3]陈明大,吕海力.论交响乐队的科学组合[J].长春大学学报,20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