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经营理念推进现代学校发展

2013-04-29张斌

师道 2013年6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办学经营

张斌

办教育,怎么办?我认为,需要用经营的理念和机制去推进现代学校的发展。

经营,原本是企业用语。尽管教育不是企业,学校不是工厂,但是,教育、学校与企业、工厂之间在文化上是相通的,也就说,优秀的企业文化、工厂文化同样适用于教育、学校。经营不是挖空心思地想方设法挣钱,而是用专业的精神去做事情。具体到学校来说,就是用专业的精神以及匹配的教育情怀去用心办学,不断促进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

学校经营需要从学校内外部两个层面去实施。

一、学校外部的经营

建国之后,我国的中小学都成为“国有”学校,历史上一直存在的对维系我国教育发展发挥过作用的私学被人为“消解”了——政府包办了整个教育。这种做法尽管在历史上曾经发挥过积极的作用,尽管我国在后来也进行政策调整来适度发展民办教育,但是,从整体上看,仍然是政府包办教育的模式占据着绝对主流的地位,民办教育只是点缀或者补充(即便存量较小的民办教育自身也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这使得公立中小学学校普遍沾染上了固步自封、改革动力不足的“体制病”。

目前,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而公立中小学学校的现状与日益强大的民众需要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在这种形势下,各个地方政府普遍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面对捉襟见肘的财政窘况,政府可能无力兴建新的学校,而城镇化来势汹汹,外来人口迅猛增加,怎么满足如此之多孩子受教育的入学需求?与此同时,人们对优质教育的追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家长们为了孩子的前途,大都动用社会关系,极力冲破各种禁止择校政策的束缚,想方设法为孩子择校。优质教育明显不足,无法满足民众的需要,怎么办?还有,随着时代的发展,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理性,一些家长开始寻找适合自己孩子个性的学校教育,而单一的公立中小学学校,普遍缺乏特色,家长不满意,政府如何办?总之,在今天,学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正处于一个家长焦虑、学校焦虑从而带动政府也焦虑的时期。

在这样的形势或者背景下,学校不能被动等待,应该主动出击。问题是,学校如何主动出击?作为“现代”学校(现代学校是建立在机器化大生产的产物,深受市场精神的熏陶),应该充分吸纳市场精神,像优秀的企业那样去认真分析“客户”的需要,不断满足客户的需要。对于期望经营的学校来讲,其客户首先是“政府”。也就是说,现代学校需要认真研究政府的需要,善于为政府排忧解难,如此,学校就可以从政府那里获得发展的“政策”或者“资源”。山东省淄博市的金茵小学就是一个成功的个案。金茵小学的杨世臣校长是一个深谙市场规则的人。杨校长看到,区财政难以投资兴建新的学校,为了替政府解决学校不足的问题,他借机要求当地政府支持他“收购”破产的企业厂区厂房,将其稍加改造就可以成为学校办学用房,或者,盘活当地闲弃的校舍,并要求当地政府支持他以民办机制兴办学校,结果,杨校长把公立的金茵小学发展壮大为“金茵教育集团”。这一办学模式将成为我国新时期寻求办学体制突破的一个典型。

对于公立学校来讲,其第二个客户是房地产开发商等工商企业。杨校长开办的一所学校周围,一个房地产开发商正在建设新的楼盘。作为懂得经营的人,杨校长便与开发商进行了沟通:学校可以接受新小区入住业主的子女就读,条件是房地产开发商要给学校的办学注入资金。这对于开发商来讲,是再高兴不过的事情了。试想,如果由房地产开发商来投资建设一个新学校的话,投资金额是巨大的,而与金茵小学合作,等于节省了大批量的资金。这一双赢的做法,既解决了企业的难题,又解决了学校发展的难题,是学校成功进行外部经营的一个典型案例。

二、学校内部的经营

对于学校内部来讲,所谓经营,指的是用优秀的企业文化或者精神来改造学校。企业建立了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文化,这是企业之所以快速发展并持续实现卓越的根本原因。对于今天的公立学校来讲,最大的问题在于学校内部官僚气过于浓厚,没有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文化。

我国推进的新课程改革,把课程标准作为改革的核心,其主要的用意就在于用优秀的企业文化改造学校教育,因为课程标准作为整个标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内在含有标准的精神。

首先,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的教学建立在课程的基础上。新课程以课程标准取代教学大纲,就是改变以往教学内容覆盖的教学模式,而是把课程标准中关于儿童发展结果作为教学设计的起点,一致性地思考本门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要素,这就使得教学具有了走出单纯教教材的可能性。

把教学建立在课程的基础上,要求教师具有课程开发的能力。无论是国家课程的校本化还是学校内部校本课程的开发,都要求把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作为课程教学的起点。建国之后,我国的公立中小学实行自上而下的高度管制式的课程管理方式,这就使得课程教学难以具有适应性。新课程实施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并以学校课程为主,这在政策上把课程建设的权力还给了学校和教师。当学校拥有课程权力的时候,教师就有了运用专业能力、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建设适应学生的课程教学体系的可能性了。

实施课程标准驱动的教学改革方式,其重要的意义还在于,课程标准关注结果,要求教师的教学必须注重绩效,实现学生学习的增值。学校存在的价值在于不断实现学生学习的增值,不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同时,课程标准指向评价,课程标准驱动的教学等同于评价驱动的教学,这就是说,教师必须使教学与评价一体化,开展有证据的教学。

可见,开展课程标准驱动的教学,重要的是让教师关注教学背后的教学理念,譬如是不是尊重儿童,是不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当然,在要求教师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的同时,也对学校管理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试想,要想实现教学的卓越、有效,怎会离开有效的管理?这就需要对官僚气较浓的学校内部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建立一种追求卓越的学校内部管理制度,以此支撑教师的有效教学。例如,如何建立专业的备课制度?如何开展专业的听评课制度?如何实施专业的教师评价活动等。这中间,如何实现学校由课程管理到课程领导的转变是关键。这就意味着,学校内部的管理越来越走向专业化,走向价值的引领。而这一切,都需要办学者释放专业精神,用心经营学校。

我希望通过“现代学校教育发展联合会”这样的平台,让更多有教育情怀的校长走到一起来,共同思考和研究,把握现代教育的脉搏,经营好自己的教育人生,经营好自己的学校。

(注:根据录音整理,发表时做了较大修改。)

(作者单位:山东教育科学研究所)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办学经营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