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善用课堂“意外”,把握教学灵机

2013-04-29梁运常

师道 2013年6期
关键词:意外教案预设

梁运常

水到渠成的教学效果固然好,意料不到的课堂意外也正常。面对课堂意外,教师其实不必慌乱,只要应对得法,有正确的认识、良好的心态,并通过引导、启发调控好学生的情绪,完全可将“意外”转化成教学中宝贵的资源和财富,成为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灵机。

真正的教学艺术需要准确把握和运用各种教育时机。如何面向全体学生,因势利导,积极创设和及时捕捉各种施教良机,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是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以宽容的心态对待意外

教育专家成尚荣说过,“我们的教室就是一个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出错了,课程才能生成,也正是在‘出错和‘改错的探究过程中,课堂才是最活的,教学才是最美的,学生的生命才是最有价值的”。在新的教学理念下,课堂“意外”的出现是必然的。教师虽有精心设计的教案,但学生的思维发展却是发散不定的,教案预设的局限性使教学中随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这已是一种常态。当意外出现时,教师是坚持自己的预案不予理睬,还是关注学生、尊重学生和调整预案呢?我们的答案当然是选择后者。

课堂本来就是师生对话交流的场所,教学效益就要在对话交流中不断生成和建构,对课堂上出现意外,教师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宽容的心态,冷静思考,及时引导,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自我表现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探讨尝试中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

新课程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尝试发现、民主对话、合作探究”。教师要有面对意外的正确心态,要克服教师的权威意识,营造民主愉悦的课堂氛围。课堂教学已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思想碰撞、交流共鸣的过程。所以,把传统教学中的“权威与服从”转变为“平等与合作”,这样,学生的种种表现、诸多的思维“亮点”才能不断地被激发,教师才能从学生的种种表现、思维的闪光点中不断寻找到教学设计的生长点和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善于捕捉“意外”,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叶澜教授指出:“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碰撞相互接纳的过程,也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真诚交流,共同探讨、获得知识的互动过程。“教学就是即席创作”。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灵动的生命体,在千变万化的课堂中,学生往往不顺着教师的思路走,偏离教师所预设的“轨道”。这些预设之外的“意外”是对教师理念与智慧的挑战。是把学生往预设的轨道上赶,还是因势利导、挖掘即时生成的教学资源?

我以为,教师并不须马上否决这些“意外”,而是应发挥主导,加以引导。不必拘泥于预设的教案不放,而是抛开教学预设,更多地关注这个新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是学生关心的,也是他们更感兴趣的,这样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教师要及时运用、激活自身的教学灵感和智慧,巧妙地引导点拨,“化腐朽为神奇”,发挥主导作用,保证生成的正确方向。要善于抓住突发事件,变“尴尬”的被动为主动,因势利导,把消极因素转变为积极的课程资源。

每一节的课堂教学,好比一次次思维的远足,在这个长途跋涉的旅途中,沿途便会不时地出现“节外生枝”的“意外风景”。面对这些意外风景,教师要善于捕捉到这些风景,发挥主导作用,宽容地接纳、理智地筛选、有效的利用,变意外生成为有效教学的灵机。

三、让意外架起预设与生成的贯通点

课堂教学的意图在于让不同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它总是在动态中生成。在千变万化的教学情境中,当预料不到的“意外”产生时,如果处理不好,有可能脱离既定教学目标。预设与生成脱节,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发挥教学智慧,让“意外”促进课堂生成。面对这些生成性的资源,要敢于因势利导,灵活地调整教案,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样才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高中生思维活跃,勇于表达与众不同的见解,要善于抓住一些动态教学资源的生长点,较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丰富课堂教学的信息量,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教学活动是开放的、灵活的,当学生有了创造的火花,哪怕出现与教师的预设迥然不同的想法,教师亦应多一些欣赏,多一些机智,允许学生将自己的独特感受表达出来,并给予妥当的回应,使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调动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和热情。让意外架起预设与生成的贯通点,课堂教学才会变得更加富有创造力。

四、让意外激发学生自主探究

教育的价值不在教学生模仿而在于创新,教学的本质不是灌输而是引导。学习不能只是一个遵照指令进行程序操作的过程,而是一个不断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进行自我建构的过程。学生需要的不是去复制别人的知识,而是去建构自己的认知。也就是说,学习应由学生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课堂中出现的“意外”其实是学生真正参与教与学的过程,并形成自己见解的一种生成结果。至少能反映两个问题:一是他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二是他正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问题。学生只要是认真思考的,其回答往往带有一定的创造性,即使是错误的,也可以折射出其思维的火花。因此,对待课堂出现的“意外”甚至是错误,教师应采取纠错措施,给予反思机会,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思路进行认真的回顾和分析,让学生在反思过程中明白为何与教师的预设不一致,进而要么避免重蹈覆辙,要么另辟蹊径。这种反思,实质就是一种自主的探究,是一种“试错”的行为,更是一种完全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进行重新学习和自我检查学习效果的过程。教师不但可以通过挖掘学生的“意外”资源,及时调整课堂教学,还可以利用学生的“意外”资源,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作者单位:广东台山市台师高级中学)

责任编辑 邹韵文

猜你喜欢

意外教案预设
《立定跳远》教案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
菲律宾年底“意外”加入亚投行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意外”服药被轻判李宗伟“五一”复出
《半张纸》教案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
作为预设触发语的重动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