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感走进课堂
2013-04-29陈蕾
陈蕾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数感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因此教师应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
一、联系生活,建立数感
儿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充满了好奇、想象,而生活是数学的宝库,数学来源于生活,启蒙学生的数感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中,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身边的事情入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或从学生关心的事情做起,学生会感到亲切、自然、有趣。它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身边就有很多数学问题,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变成一种自我需要,使他們从自己身边的熟悉的数学中,建立数感。
例如,教学“克和千克”时,我在学生认识了“1克”和“1千克”的概念后,让学生掂一掂“1克”和“1千克”的实物,如1个乒乓球、1袋水果的质量,感受“1克”和“1千克”分别有多重。接下来又出示1枚鸡蛋和1桶色拉油,让学生分别掂一掂、猜一猜它们的重量,各是多少克或千克,然后让他们看标签,看谁猜得更准一些。又如在教学“千米的认识”时,我让学生走出校园,在公路上先目测1千米远处的人或物,再实际走一走,数一数1千米是多少步,具体感知1千米有多远。
二、加强估算,发展数感
新课标指出估算相对于精确计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更广泛的实际应用,更是发展学生数感的有效途径之一。日常生活中,很多时候都要用到估算,而不需要精确计算。因此,我在教学中抓住各种有利时机,让学生多估算,多交流,从而感受估算魅力,增强估算意识,形成较强的估算能力,养成良好的估算习惯。
例如:“一批货物共有105包,每包42千克。一辆载重量5吨的卡车一次能运走吗?”有的学生用“100×50=5000(能)”;有的用“100×40=4000(能)”;有的用“105×40=4200(能)”;有的学生用“110×40=4400(能)”,也有的学生用“105×42=4410(能)”……前四种都运用了估算,尽管他们估算的方法不同,但方法和结果都是正确的,我都予以表扬,并为他们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在相互交流中,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不断完善自己的估算方法,逐步发展估算的意识和策略,从而将估算内化为一种自觉、自主的意识,进而形成一种习惯,使学生在不断地估算中发展自己的数感。而第五种方法算出了准确的积,判断的结果当然是正确的,但过程相对要麻烦些。对此我相机指出:像这道题不需要求出准确的积,只要知道大致的范围就可以了,所以适合选用估算。
三、动手实践,增强数感
小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形象和动作。小学生数感的培养,离不开动手操作。在数与计算的教学中,教师都十分重视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和条件,促使学生在动手操作活动中构建数的概念,理解计算的意义和方法,形成数感。例如,我在教学“厘米和米”后,让学生分别测量数学书的长和宽以及操场的长和宽。首先我让学生思考应该用什么计量单位,再确定用什么测量工具。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得出,量书的长和宽,可用学具直尺,用厘米作单位;而测量操场的长和宽则要用卷尺或测绳作工具,用米作单位。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最后择优选定了操作的方法。又如教学加法时,凭借数学情境引入加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动手摆图片说算式、看算式摆小棒,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体会、认识加法的含义,教学“9加几”时,请学生动手操作,展示介绍自己“凑10”的过程,再让全体学生在“摆一摆,算一算”活动中感悟、理解新的计算方法。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使原来枯燥乏味的数学教学“生动”起来,学生也更加喜欢学习数学,应用数学,学生的数感也在数学活动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四、综合运用,巩固数感
数学来源于生活,就要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因此培养学生的数感离不开实际应用。给学生创造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不断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从一个复杂的情境中提出问题,选择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样将使学生的数感得到强化。
例如,在学习小数加减时,我创设了学生购买学习用品的情景,让学生4人一组进行小组合作模拟购物:一名扮销售员、三名扮顾客,自由组合。学生通过观察物品的标价,估算应付款,看看自己带的钱够不够。然后实施购物,用计算器算出应付款和找钱数,完成自己的“购物”或“销售”任务。
总之,学生数感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用较长的时间去培养,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有关内容,创造性地使用好教材,有意识地设计数感培养方案,多提供有助于培养学生数感的情境。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多观察、多动手、多思考,逐步形成数感认知经验,并不断内化为立体的数感认知结构。同时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数感。
(作者单位:福建龙岩市新罗区西安小学)
(责任编校: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