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有效实施差异教学

2013-04-29何金琴蒋军晶

小学教学研究 2013年6期
关键词:课文差异老师

何金琴 蒋军晶

毫无疑问,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否认差异,就是否认教育。天长小学的教学理念几十年不变,那就是“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学方法,促进有差异的发展”。具体到语文教学,这样的理念如何转化为具体可行的操作策略呢?尤其我们的班级班额还比较大,50人一个班还比较普遍,西方的一些差异教学的经验我们不能简单地“拿来主义”。

一、进行前测,积极了解差异

很明显,尊重差异首先要了解差异。了解差异在阅读课中就是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

在我们的阅读课中,有的老师倾向于照顾学困生,把教学起点定得很低,甚至是“零起点”,把已经懂的当成不懂的,教学过程一板一眼;有的老师倾向于满足优等生,把教学起点定得很高,把不懂的当成懂的,“深入深出”,大部分学生学得云里雾里。教学的起点无论是低还是高,其实教学损耗都非常严重。

因此,在教学中努力探明学生的“前知识”“前理解”,对教师搞好教学,尤其是有针对性地进行差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我们应通过怎样的途径去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呢?怎样去把握学生的学习难点呢?一般来说,大部分老师凭经验,凭直觉。但是,有时候经验和直觉并不可靠。更重要的是,我们凭经验对学习起点的判断是“笼统”的、“模糊”的,是做不到“个别化”的。那怎么办呢?

在我们的实践中,“前测”成了我们了解学生学习基础的重要策略。

笔者执教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课文《我是什么》,因这篇文章富有童趣,认读的汉字很难,量很大,课文篇幅较长,为了能高效地利用课堂的时间,设计了如下预习单:

[我是什么

一、请你把你认为最难读的词语圈出来。

fú báo bào zào guàn gài

飘浮 雹子 暴 躁 灌 溉

qì yān jià huǐ zāi

机器 淹没 庄稼 毁灭 灾害] [二、下面哪些词语的意思你不太懂,请圈出来。

飘浮 雹子 暴躁 灌溉 机器 淹没 庄稼 毁灭 灾害]

在上课前,我们仔细地分析了预习单,发现全班36个学生,15个学生认为“灌溉”比较难读,有13个学生认为“雹子”难读,12个学生认为“暴躁”难读……这节课的第一环节是“集中识字”,老老实实逐个认读词语。但认读的顺序变了,我们是按从难到易的顺序排列的,并且在幻灯片上,每一个词语后面写着认为它难读的相应的学生的名字,在个别读巩固的时候,这些孩子在课堂上被优先“请”到了。

[我是什么

灌溉(李子墨、仇行建、俞承斌……)

雹子(王丽珺、黄晓磊……)

暴躁(……)

毁灭(……)]

在和孩子讨论《孔子的故事》一书的感想时,我们又用KWL表格来了解每个孩子的学习起点:K(know)表示“对这个主题,我已经知道了多少”,W(what)代表的意思是“对这个主题,我还想知道什么”,L(learned)代表的意思是“我想了解的信息在书中找到答案了吗”。

KWL表格

[《孔子的故事》]

[K\&W\&L\&关于孔子,我以前就知道的。\&关于孔子,我想进一步了解的。\&关于孔子,我想了解的信息在《孔子的故事》这本书里找到答案了吗?\&]

孩子们填写的“KWL表格”帮助我有效地了解了孩子的阅读基础、阅读兴趣,对于哪些是他们已经掌握的、哪些是需要提升的、哪些是对他们未来发展最有价值的、哪些是需要重点学习的,清清楚楚。在课堂上,我先是让他们同质分组,让对同一话题感兴趣的学生一起讨论,然后再异质分组,让阅读比较深入细致的和阅读相对浅层粗略的一起讨论。

在语文教学中,前测可“测”的内容很多,例如难懂的内容、疑虑的内容、易错的内容、较陌生的内容。前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理解水平;可以了解哪些教学活动是学生真正需要的,哪些教学活动是多余的;可以知道哪些学生需要提供“补救性教学”,哪些学生需要“拓展性”“延伸性”的教学,哪些学生需要增加课时,哪些学生可以压缩课时。

二、翻转课堂,大胆分层教学

翻转课堂是美国日渐流行的一种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翻转课堂”是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以及练习的场所。

《翠鸟》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我们的研究团队为这篇课文做了一个15分钟的教学视频,放在实验班班级QQ空间,供学生下载,作为双休日作业。在这个教学视频中,老师讲解了教学重点——翠鸟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引导理解教学难点——翠鸟的外形特点与捕鱼之间的关系;还范读了课文,帮助孩子在朗读中了解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最后,还布置了机动的学习任务——找几张自己喜欢的动物的图片。

周一早上,我们发放了一份以选择题为主、问答题为辅的“阅读练习”,惊喜地发现18位学生正确率很高,基本掌握了这篇文章的重难点,他们自己主动说他们在看视频时还在课文相应的地方做了笔记。其余16位学生正确率不高。

课的后半部分,正确率高的18位同学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当然老师也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另外16位同学,老师根据练习卷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补充”,出现了类似于“复式班”式的教学。当然,这种补课更有针对性,更具体细化。

毫无疑问,“翻转课堂”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了重构。“信息传递”是学生在课前进行的,老师提供视频,学生自主学习;“吸收内化”是在课堂上通过互动来完成的,教师即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在课堂上给予有效的辅导,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更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和内化。或许这样的课堂改革更适合于理科,更适合初中生、高中生。但作为一种方向,局部的尝试未尝不可。

三、掌握“解释智慧”,努力缩小差异

“分层教学”当然是体现差异教学理念的比较好的一种方式。但是,在“大班”环境下,在知识密度比较高的教材体系里,“分层教学”不可能成为常态。在语文课堂里,我们的孩子还是要经常面对同一个问题、同一个话题。这个时候,我们会发现一部分孩子越来越有优越感,他们占用了大量的公共课堂时间,掌握了话语权,而很多孩子沦为“看客”或“旁听生”。

这时候,教师就要想办法扭转这种局面。怎么扭转?

首先,学习等待。我们总是以为机智、快速、热烈的阅读讨论是好的讨论。我们好像很怕等待,很怕那两秒、五秒的安静,以为那就是“冷场”。试想,如果你问的是一些有质量的、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孩子正常的反应就是困惑不解,不敢轻易发言。长时间思考,异质讨论,这些都需要时间,都需要老师耐心等待。等待之后,学生因为有所思考和准备,大部分孩子才敢说、能说。但是,通常我们讨论的节奏太快,快得已经没有了让孩子思考、交换意见的时间。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课堂场景:老师提出问题后,就带着期盼的目光寻找举手的孩子。就那几个反应特别快的孩子,三四个人一说,问题就已经从提出走向终结——问题的解决过程成了一小部分“精英”思维训练的过程。

其次,不轻视任何浅显的意见。如果一个孩子兴冲冲地说出了他的想法,而他的老师说:“这其实不用说了,因为这是人尽皆知的道理。”或者他的老师说:“这不是明摆着的吗?这还需要你说吗?”可以预见,这个孩子在以后的阅读讨论中可能就会成为沉默者。当孩子们总是以为自己该说一些出人意料,连自己也未曾想过的事情,遇到该发言的场合时,就只好一翻两瞪眼,一句话也挤不出来了。总而言之,老师们应该鼓励读者不要被“众所皆知”“理所当然”的观念束缚,只管大声说出对文本已经了解的部分,进而探索、发掘未知的领域。只有这样,那些“学困生”才愿意参与到学习中来。

第三,老师要富有解释智慧。我在和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富有“解释智慧”:有时候,重复一下学生的回答;有时候,提炼一下学生的回答;有时候,把学生想表达但没表达清楚的想法替学生说出来;有时候,梳理一下学生相同、相近、相似的想法;有时候,调整一下讨论的方向。老师的“解释智慧”对学习能力弱的孩子特别重要,因为能力弱的孩子发表自己想法的能力还在发展中,聆听别人看法的能力还需要多磨炼,判断别人的看法的能力还有待多练习,综合与归纳小组想法的能力要走的路还很远。总之,一个富有解释智慧的老师,能够通过适时切中要害的点拨,让各个层次的孩子在同一讨论中都有受益。

四、尝试“迷你课程”,提升小组学习的质量

杭州市天长小学20世纪80年代后就开始研究差异教学,研究到后来发现:“小组合作”学习是差异教学重要的一条通道。天长小学一年级有一位丁琳老师,目前,她自发地把一年级的方桌“摆放成”一组一组的“丁字形”,六个孩子一组。她的语文课,大量的时间是在讨论合作,她是想利用差异教学的“匹配性原则”,让孩子的知识、智性、悟性、个性、感情、直觉、下意识在小组学习中得到很好的互补。可是她的这种尝试也面临很大的压力,很多学科的老师反映上课的效率不高。在讨论的时候,由于组内成员来自不同的层次,因而处于不同的角色地位。一般的情况是高层次学生唱“主角”,中层次学生是“配角”,低层次学生是“观众”。长此以往,小组合作学习变成一种纯粹的形式,成为高层次学生的“垄断学习”形式。

之所以会这样,并不是小组学习本身的错。我们要想办法提升学生的讨论技能,当然,这种技能的提升并不是老师简单地提醒所能解决的。那么,如何让学生学会一些必要的讨论技能呢?我们可以尝试运用“迷你课程”。迷你,顾名思义,就是这个“课程”的时间短、教的内容也少。我们利用一段简短的时间直接教学生一个或几个具体的讨论技巧,也就是讨论“讨论”。下面就是一个老师设计的“迷你课程”的整个过程。

(1)提出一个话题,组员围绕话题讨论。

(2)中断讨论,提出本次讨论的具体规则:①要轮流说话;②要说跟主题有关的话;③别人说话的时候要注意听,不要插嘴。

(3)观察组员在讨论时是否违反规则,如违反,黄牌警告。如警告后没有改善,红牌警告,暂停讨论。

(4)讨论结束后对“讨论”本身进行点评。

这一次的“迷你课程”是练习“要轮流说话;要说跟主题有关的话;别人说话的时候要注意听,不要插嘴”,那下一次的“迷你课程”可以练习“用多大的音量讨论”“组长怎么当”“怎么指出别人的错误”等。

一个好的团队一旦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形成,“差异教学”的很多难题都将迎刃而解。

猜你喜欢

课文差异老师
相似与差异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找句子差异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背课文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