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议论文文章选取标准及删改例说
2013-04-29王建国张波
王建国 张波
众所周知,中考议论文的阅读材料(文章或语段)大多选自课外。由于中考试题卷面受字数限制的要求,往往很难找到一篇字数与中考要求相一致的文章。所以命题者常常在千淘万滤各种备用资料后,还要对其进行适当地删改,删改的标准是什么呢?
到目前为止,由于国家没有专门发布关于中考选文的文件,笔者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实验稿)》(后文简称“新课标”)和2012年牡丹江市初中语文学业考试说明中“考查范围为教材以外、与初中学生阅读水平相适应的文质兼美的现代文,注意选文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品位,注意体现人文价值导向和审美情趣”的要求。现以“牡丹江地区2012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试卷”中的《学会“怎样学习” 》一文为例,谈谈中考议论文文章删改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本次命题之所以选择《学会“怎样学习” 》一文,原因有四点:一是选文符合“新课标”中“典范性”特点;二是选文主题是关于学习的,具有普遍的教育意义;三是选文有“新课标”中规定的议论文知识考查点;四是字数基本符合要求,原文是5个自然段1 342字,中考使用时的文字是6个自然段860字,删改有16处左右,总计删掉文字482个。
删改了哪些文字呢?一是与中学生认知能力和现实生活联系不够密切的句子。如③④⑤段后半部分中的句子。二是不符合中学生认知习惯的词语。如题目,原来是“学习‘怎样学习”,后改为“学会‘怎样学习”,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改后更为贴切,考生理解起来更容易。三是在基本不改变论证思路的前提下,浓缩句子。如原文④段“早在1948年,刘少奇就曾对马列学院学员讲”改为“刘少奇曾讲”。四是为了使文章更为简洁,把一些引用论证改为直接论证,如③段中“陈毅同志曾说过:最好的办法是我们……”改为“我们……”,这样一改就减少了考生理解的难度。五是增加一定段落,使议论文更为规范,如“中考文”后就增加了文段⑥,此段意在发出了鼓励性话语的同时,重申文章的中心论点。
由此看来,要在特殊的环境和规定的时间内,选取并删改出一篇适合中考的议论文,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附:
牡丹江市2012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
语 文 试 卷(节选)
(三)阅读《学会“怎样学习”》,回答20—23题。
(共8分)
学会“怎样学习”
陈启本
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句话启示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不但要重视学习本身,而且要重视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即学会“怎样学习”。
②有些人经常学习,但不一定会学习。比如有的同学学习很刻苦,一有时间就抱起书本读,但读书没有方向、重点;有的同学听课很认真、笔记很工整,但没有思想、没有感悟;也有的同学对老师指定的学习内容能够做到认真学、用心记,但不能应用等。由此可见,学习仅有热情、只知刻苦是不够的,还应当善于学习,也就是学会学习。这就需要学会“怎样学习”。
③学会“怎样学习”,首先需要知道“学什么”。人生有涯,学海无边。因此,学习应有所选择、有所侧重。如果学习不分主次、漫无边际,眉毛胡子一把抓,势必收效甚微。我们应具备一门专长后,再留心一般常识的增加。当今时代是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新事物、新情况、新创造、新发明层出不穷,知识和信息总量呈几何级数增长。面对这种新形势,我们在抓紧学习、不断学习、广泛学习的同时,应当懂得为什么而学习,知道自己最该学的是什么。
④学会“怎样学习”,也需要知道“如何学习”。学习方法关系学习能力,影响学习成效。方法对头,就会事半功倍、收获丰厚;方法不对,则会事倍功半、劳而无获。刘少奇曾讲:“要学得一点东西,必须靠自己努力,方法也要弄对”;“只努力而方法不对,也学不到什么,自认为学到了,也是假的,靠不住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们的学习内容在复杂性、深刻性上都大大增强,迫切需要我们不断改进学习方式、创新学习方法。
⑤ 。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这是我们在学习问题上一贯强调的一个基本原则。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如果不善于应用所学的知识,无论读过多少书,也难以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也不可能获得实际的益处。
⑥由此看来,对于我们广大青少年来说,要想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有所作为,就必须学会“怎样学习”。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学习“怎样学习”(原文)
陈启本
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句话启示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不但要重视学习本身,而且要重视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即学习“怎样学习”。
②有些人经常学习,但不一定会学习。比如,有的同志学习很刻苦,一有时间就抱起书本读,但读书没有方向、重点;有的同志听课很认真、笔记很工整,但没有思想、没有感悟;也有的同志对上级指定的学习内容能够做到认真学、用心记,但不能应用等。由此可见,学习仅有热情、只知刻苦是不够的,还应当善于学习,也就是学会学习。这就需要学习“怎样学习”。
③学习“怎样学习”,首先需要知道“学什么”。人生有涯,学海无边。因此,学习应有所选择、有所侧重。如果学习不分主次、漫无边际,眉毛胡子一把抓,势必收效甚微。陈毅同志曾说过:最好的办法是我们研究一门具备专长后,再留心一般常识的增加。我们主张样样都懂得精深,这是痴心妄想!当今时代是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新事物、新情况、新创造、新发明层出不穷,知识和信息总量呈几何级数增长。面对这种新形势,我们在抓紧学习、不断学习、广泛学习的同时,应当懂得为什么而学习,知道自己最该学的是什么。对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学习应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各种先进知识为主要内容,重点围绕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能力进行学习。同时,还应根据工作需要和自身知识结构的实际状况,坚持干什么就重点学什么,缺什么就抓紧补什么,工作中需要什么就学什么,不断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④学习“怎样学习”,也需要知道“如何学习”。学习方法关系学习能力,影响学习成效。方法对头,就会事半功倍、收获丰厚;方法不对,则会事倍功半、劳而无获。早在1948年,刘少奇就曾对马列学院学员讲:“要学得一点东西,必须靠自己努力,方法也要弄对”;“只努力而方法不对,也学不到什么,自认为学到了,也是假的,靠不住的。”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们的学习内容在复杂性、深刻性上都大大增强,迫切需要我们不断改进学习方式、创新学习方法。学习掌握改革发展中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既要继承和坚持过去形成的有效方法,又要探索和运用体现时代特征、符合时代潮流的新方法,积极采用互动式学习、共享式学习、开放式学习等形式,广泛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和现代科学方法,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
⑤学习“怎样学习”,还需要知道“如何运用”。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这是我们在学习问题上一贯强调的一个基本原则。毛泽东同志曾指出:“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如果不善于应用所学的知识,无论读过多少书,也难以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也不可能获得实际的益处。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期,也处于矛盾凸显期,各种复杂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做好工作、推动发展的难度明显加大。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中加快实现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把学习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不断研究解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各种重点难点问题,把学习的成果转化为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本领、谋划科学发展的工作思路、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举措和推动科学发展的良好作风,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11年6月20日《人民日报》13版
(王建国为2012年牡丹江市初中语文学业考试命题组组长;张波为 2012年牡丹江市初中语文学业考试命题组组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