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水发炎”的钓鱼暗访是一种舆论暴力
2013-04-29南成
南成
据不久前央视《焦点访谈》报道,记者在河北省石家庄男科医院博大医院化验时,用绿茶替代了尿液,随后医生称尿液检测出了炎症、霉菌和杂菌,记者被诊断出重度肾虚、前列腺炎、附睾炎,相关疗程费用每天近550元。
在今天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的背景下,“茶水被检出炎症”确实很是令人气愤,特别是那些成天到处打小广告的私人诊所和医院,其骗人、讹人之举,不但有违医疗机构的职业道德,有的更涉嫌欺诈,再怎么激烈谴责都不为过。而且不管茶水是不是真的能验出炎症,其动不动就“狮子大开口”,把患者当作“提款机”的行为也值得追问。
然而,导演这出“茶水发炎”闹剧的始作俑者却是记者。而且使用的手法与5年前如出一辙:2007年,有记者以茶水冒充尿液,到10家医院化验,其中有6家查出阳性,引发了沸沸扬扬的“茶水发炎”事件。最终,北京协和医院等全国92家三甲医院用“茶水当尿”做实验,结果显示:九成“茶水尿样”都呈阳性。卫生部也回应称,只要含有和尿液中可能检出的相同或类似物质,尿检仪器就会自动辨别生成结果。
“茶水检验医德”的卷土重来本身就值得反思:记者故意“设套”,以绿茶替代尿液,这是否有违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倘若记者有违新闻职业道德在先,然后再站在所谓的道德高地,指责医德的缺失,这是否也是一种舆论暴力?
当然,你可以说当下医疗机构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因而进行舆论监督很有必要。但舆论监督也应本着科学精神,也要尊重事实。可见,不能用“钓鱼”设套的办法让对方中招,然后再以一个正人君子的身份“痛击”中招者。用绿茶替代尿液,以这种失实的事实来检验医德,偏离了舆论监督的本义,不但恶化了本就失常的医患关系,而且有失媒体的社会责任。
其实,纵观记者导演的这出戏,和媒体一直抨击的“钓鱼执法”并无本质区别。于是,一个再浅显不过的道理是:当我们自己本身也陷于“钓鱼执法”的不义之中时,又有何理由、有何底气再来指责有关部门的“钓鱼执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