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点拨导学式”教学尝试

2013-04-29罗运英

师道·教研 2013年6期
关键词:导学式田鼠庄稼

罗运英

所谓“点拨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是指教师针对学生现有发 展水平,调动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按“导向——点拨——延伸——迁移”的过程组织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能力素质都得到发展,改变以往“教师唱主角,学生唱配角”的状况,强调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

一、“点拨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

1. 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

在本教学模式中,我改变了学生在不明确教学目标的情况下,跟着教师指挥棒转的情况,尝试将教学目标亮给学生,并引导学生从课文的课后练习题中去寻找教学目标的前后联系,还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找出课文中的拎动点。这样的做法,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也是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

2. 重视课堂实践活动在学生中的作用。

学生的发展就是通过自己的实践,将潜在可能性转化为一种现实存在。就语文课而言,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不应只听教师讲,而应着重在自己积极思维状态下的读、说和写。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上述实践活动,才能变“知识为本”为“发展为本”。

3. 强化学生学习的活动,淡化教师的活动。

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一定要学会做加减法:要尽量养成教师教的活动,尽可能增加学生学的活动。教师教的活动,主要指讲解、发问、示范、点拨、评价、指导、板书等,这些活动对于指导学生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避免学生学习的盲目性,但是必须以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动为主。学生的活动尽可能增加做到人人参与,主动质疑,欣赏评价。让学生发现课外中的自然美、人物美、情感美、语言美、从中受益,把学生列入一种想学、爱学、会学的境地。

二、“点拨导学式”的教学操作过程

1. “导向”阶段。

导向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引导他们进入良好的学习准备状态。

如教第十册《蛇与庄稼》时,我首先让学生预习课后的训练题,学生可以从课后的练习中知道:首先这是一篇说明文,掌握生字、理解新词、能用“显而易见、除了……还有”等词造句,其次,明确训练目标,分清事物的简单联系和复杂联系。上述教学目标不是教师直接揭示的,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后自己领悟的。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教师指导下确定适合自己的训练目标。

2. 点拨阶段。

这一阶段的特点和教学策略,就是强调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如我在教《蛇与庄稼》这一课文时,我首先要同学们通过反复读,找出文章的拎动点,即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然后以这个拎动点为主线切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一段,并利用学具要学生摆一摆蛇、田鼠、庄稼三者的联系。然后我要学生用上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说说它们之间的联系,这样由“果”溯“因”引导学生认识到庄稼的歉收,是由于田鼠糟蹋而蛇又是田鼠的天敌。于是老农们就去外地买回蛇放到田里,让蛇去捕捉田鼠,由于蛇消灭了田鼠,保护了庄稼,自然得到了好收成。

3. “延伸”阶段。

这里的“延伸”是指小学语文中的“传道”要做到“自然之道与做人之道的统一,客观规律与人的价值的统一”。使受教育者既能初步认识和理解客观规律。这个“自然之道”,又能学习体现和展示人的价值这个“做人之道”。如在教《蛇与庄稼》这一课,当分析到由于蛇消灭了田鼠,保护了庄稼时,我想到海啸是由地震与台风而引起的,冲击上陆地的海水淹死了蛇,田鼠没有了这个天敌则繁殖得特别快,凶猛地吞食造成庄稼歉收。这些都是事物联系形成的必然结果,这就是“自然之道”。然而,人的价值就体现在:当蛇被海水淹死了,人们就去外地买回来。在此,我就告诉学生,自然规律,尽管不可抗拒,但人们的聪明才智是不可估量的。也就是说人们的实践中,可以认识规律,按照规律办事,利用规律有效地成功地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为人民造福。教育学生,做人要做大自然的主人,不做大自然的奴隶。同时因势利导地教育学生,蛇与猫都是有利于人类的动物,它们都应该受到人类的保护,以维持生态平衡,教育学生去劝阻那些捕蛇杀猫的人,一起来保护这些小动物,这就是传授“做人之道”。

4. “巩固迁移”阶段。

巩固与迁移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恰当地练习,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与生活实践中去,使知识得到内化。

如学《蛇与庄稼》这一课,我要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分析我们身边的事物,哪些是简单联系,哪些是复杂联系,同学们个个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有的说“水杯与水”是简单联系,“鸟与森林”是复杂联系等,讨论得非常激烈。由此可见,学生学到的知识得到了迁移。练习的形式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

责任编辑 龙建刚

猜你喜欢

导学式田鼠庄稼
为什么说海带是海里的“庄稼”?
田鼠寻亲记
小田鼠过冬
和田鼠小弟一样
庄稼色彩录
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初探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
父亲的庄稼
整体导学式开放性教学法初探
问题导学式教学法的实施程序及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