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心理有困扰的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
2013-04-29刘娟雷鸣汤治鸿
刘娟 雷鸣 汤治鸿
小学生和中学生正处在人生迅速发展时期,他们所面临的内外压力逐渐增多,适度的压力可以提高个体的动机,促进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使个体适应得更好。但当前,不少学生的压力水平已超过了他们所能负荷的程度,常常会引发各种身体症状和焦虑、紧张、不安、抑郁、恐惧等情绪困扰以及种种适应性问题,甚至精神症状等。在很多中小学中,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和适应不良的学生占有一定的比率,教师和家长非常有必要给予关注。
1.学习焦虑。担心即将来临的考试,这是一种正常的体验。中等程度的焦虑是有益的,既能提高学习上的责任心,又能提高心理挫折忍受力,但是学习焦虑过强反而会使结果变得糟糕。对学习焦虑较强的学生来说,有效的办法是暂时降低期望标准,有意地给予容易的测验,使其取得“好的成绩”,以解除过度的焦虑感,在日常测验中使用这种方法,可以消除学生的学习焦虑,提高学习热情。孩子成绩不好时,父母和老师应少斥责,坏的分数本身对学生就是一个惩罚,所以不必再加斥责了。另外,消除学习焦虑以后,重要的还要培养好的学习态度。一般来说,对学習焦虑较强的学生,不仅要对其本人也要对其双亲进行指导,特别要指导双亲防止对子女要求过高。要改善家中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指导方法。
2.身体症状。强烈焦虑会引起生理反应,如,心跳加速、胸闷、头重、出冷汗、皮肤苍白、肌肉松弛、小便失禁等,这些称为焦虑反应群。正常人也会有这种焦虑反应,但焦虑病人的身体症状更明显、更持久。特别是这些症状同时出现很多时,大多是焦虑在起作用。这种焦虑是主观上的“烦恼”、“闷闷不乐”状态。如果身体症状很严重,那一定是焦虑受到了压抑。这时,必须帮助本人拿出正视焦虑、解决焦虑的勇气。通过游戏疗法和面谈,确认其真正的原因是什么样的焦虑,这是指导工作的重要步骤。
3.交往障碍。交往障碍主要表现为在众人面前感到不安,被人说了什么就总是想不开,受到批评总是闷闷不乐。这种在人际交往上容易产生焦虑的人具有退缩、过于老实、提心吊胆、没有魄力、不敢讲话等特点。解决因经验不足引起的人际交往上的问题,必须把这样的学生放在朋友集团之中加以训练。让他参加许多小组(如学习小组、游戏小组等)的活动。还有的学生从小受到父母严厉管教,形成了提心吊胆、看大人脸色行事的软弱性格。这种学生对其他人也容易感到提心吊胆。对这样的学生进行指导的第一步,是改善父母对子女的态度,让他们尊重孩子的人格,对孩子的要求要适当。同时,在学校生活中,应使其感到老师是“承认”他的,指导他树立自信心和安全感。总之,在指导人际交往上有障碍的学生时,第一步是让他感到同学、双亲和老师都喜欢他、承认他,使其树立自信心和安全感。第二步是在人际关系的态度和技术方面进行专门的指导和训练。
4.孤独。感到只有自己一个人独处的不安感称为孤独感。有的学生在同学们玩得很愉快的时候却一个人躲在角落里,体验着一种十分孤单的情绪。孤独感有许多类型,有的因自卑;有的根本体会不到活动的快乐,或是轻蔑各种活动;有的因家庭贫穷,自感比不上同学们;有的学生有一种异质感,感到自己与众不同,因而产生孤独感。对有这些孤独感的学生,在进行指导时,首先要尽可能消除自己和他人不一样的感受。因活动能力差而孤单的学生,可以让他找出一种自己能够胜任的活动去做给学生们看,找到自信心。还有所谓的“冷漠学生”,他们或是得不到父母的爱,或是缺少抚养人的爱护,特别是幼小时就缺少爱。在温暖的家庭里养育的学生多是有温暖感的学生,在冷漠的家庭里养育的学生则容易具有冷漠的性格,所以父母与孩子之间建立温暖和谐的亲子关系会很大程度上消除学生的孤独感。最后,在孤独倾向中还要提一下有精神分裂症状的人。这种孤独型的学生,一看就有一种“古怪”的印象。对这种学生首先要请专家诊断。
5.自责。自责就是责备自己,是一种有良心的表现,一种自我管束自我批评的方式。因此,适度自责是人性好的一面,但自责倾向走向极端就会过低评价自己,产生自卑、自贱、自我轻蔑,这种学生常有明显的悲哀和抑郁的情绪体验。在学校中,指导自责倾向较强的人,首先就要让他实际体验到别人对他的爱,以解除他的不安,要指导有过强自责倾向的学生接纳自己,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的缺点和优点,要对自己采取宽容的态度,眼睛向前看,不要永久地沉浸在自己过去的错误或罪责之中。在家庭中,家长要减少斥责和限制,多给予表扬和肯定的机会,以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般来说,自责倾向强的人在接受心理辅导的过程中,大多会暂时出现“攻击”和“反抗”,特别是在低年级这种情况更明显。教师和父母应把这种现象看作是“积极性的表现和萌芽”,耐心地加以指导。
6.过敏。一有点什么事就放心不下,感到忧心忡忡,这种状态称为过敏。这种过敏倾向一般随不安倾向的增大而增大,而且在各种场合下都容易感到不安。如果父母明显有神经质,首先必须改善。有神经质的父母大多过分担心孩子的事情,因而孩子也容易养成过分担心的习惯。对这类学生进行指导是很困难的,必须从调整环境,特别是从指导父母开始。应帮助他们与同学们做一些轻松愉快的活动,严厉的管教、斥责、惩罚、训练等是不适当的。作为教师应注意的是,过敏倾向强的学生总是情绪不外露,不爱表现自己,有退缩倾向,不引人注目,因而往往会使人们忘记他的存在。教师应首先承认他,帮助他恢复自信心。
7.恐惧。遇到未曾经验过的对人的生存生活有威胁的场面,不论是谁都会感到害怕和焦虑,产生恐惧感。受到娇惯和过分照料的孩子容易形成依赖性强、缺乏独立性的性格。这种孩子只要是一个人就会焦虑,很怕黑暗地方,总是带有孩子气。对这种性格必须进行训练,应减少父母的过分保护,训练独立生活的能力。幼儿时就受到过度保护但又管教过严时,孩子就会缺乏独立性,同时又掩盖着对父母的反感和敌意而变得胆怯。这种情况下出现的恐惧倾向是与对失败、失望、惩罚的不安和对人的敌意混杂在一起的。所以,在进行指导时,首先要解除敌意,否则训练是无效的。对患有严重的恐惧病的人要请专家诊断和治疗。
8.冲动。冲动倾向往往起因于生来具有的情绪易变性和激情性。被强烈焦虑所驱使,坐立不安,无法静止下来时,冲动倾向也会增强。但是,如果只是冲动倾向特别强烈,就必须考虑到是否先天具有冲动性和情绪易变性。如果其他焦虑倾向得分很低,但冲动倾向很强时,就要弄清是否其他焦虑倾向被压抑和隐藏了起来。如果不是这样,本人又能意识到自己的冲动倾向,就必须教育他树立对待冲动的正确态度,帮助他掌握克服冲动的方法。例如,转移注意、转换心情、控制感情等。
(作者单位:重庆涪陵第十五中学校)
(责任编校: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