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发源地
2013-04-29莫岳云
莫岳云
论及广州的历史文化的地位,常以“四地”来概括:“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岭南文化中心地;近现代中国革命策源地;改革开放前沿地。其实,除了上述“四地”,广州还是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发源地。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胜利的法宝。90年前,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促进了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形成,开启了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先河。
一、广州是中国革命的发源地,为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广州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前哨,是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策源地,维新运动的发轫地,辛亥革命的发祥地。广州也是我国马克思主义传播最早的城市之一,广州的工人运动和共产党组织都有较好的发展。孙中山当时在广州重建大元帅府,使广州成为中国政治上比较自由的地方。广州以其光荣的革命传统、良好的群众基础和宽松的政治氛围,为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做了良好的奠基。
二、广州是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地,革命统一战线由此发端。
1923年6月,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党的创始人“南陈北李”——陈独秀和李大钊同时出席,这在全国党代会还属首次;为开好这次大会,中共中央机关特地从上海迁至广州,足见中央对会议的重视。
中共三大正式提出了“国民革命”的口号,并赋予新的含义,强调国民革命就是以各阶级群众联合的国民军,解除国内国外的一切压迫,即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在达到国家的独立、统一之后,再求民主、富强。这一科学阐述,反映了国共两党和全国人民共同进行革命的愿望,起到了唤起民众的重大作用。
党的三大正确制定了党的统一战线的基本方针,决定采取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形式实现国共合作,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党的三大所确定的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促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三、广州是中国国民党改组地,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大本营。
中国国民党一大于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大会的主旨是:改组国民党成为有力量的政党,以此去改造国家。政治上,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赋予三民主义以新的内容。组织上,改组国民党,将国民党改组成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的革命联盟。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国民党改组是在广州实现的。孙中山提出和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使广州成为当时中国最民主、最革命的地方,工人、学生团体可以公开活动,各种革命的进步的报刊得以公开出版。广州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大本营,成为全国力量汇聚的地方。
四、广州是黄埔军校的创建地,国共两党军事合作由此发端。
国共合作后,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长洲岛创办了黄埔军校。黄埔军校的创立,为国民革命培养了大批军政干部,为扫除军阀奠定了基础;也为共产党培养了一批军事干部和人才。黄埔军校创办后,国共两党为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和开展北伐战争进行紧密的合作。抗日战争时期,两党中的黄埔将校,再度携手共赴国难,一同跃马横刀,为捍卫国家主权与民族独立而浴血奋战,共同夺得了抗战的胜利。军校所形成的黄埔精神已经穿越时空,散发着持久的魅力,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五、作为革命统一战线的发祥地,广州成为大革命的中心。
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建立后,广州成为大革命运动的策源地,成为大革命前期农民运动的中心和辐射源,成为大革命时期中国工人运动的中心,成为国共合作北伐战争的根据地和大后方。革命力量从四面八方汇集广州,形成轰轰烈烈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革命新局面,并迅速向全国发展。
以上几个方面说明,广州是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发祥地。有了广州国共合作统一战线之“源”,就有后来90年统一战线之“流”。广州这座英雄的城市以其独特的地位为中国革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作者系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广东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