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数学语言伴随孩子一起成长

2013-04-29张红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3年6期
关键词:逻辑性学会语言

张红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是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学生能合理运用数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并积极主动地进行讨论和质疑。教师应当让学生把数学语言即“说”和数学知识紧密地结合起来,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

一、激发兴趣是“说”的前提

数学课因为它的条理性、抽象性和逻辑性,往往给学生以枯燥的感觉。教师要多以形象的、具体的教具或是多媒体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多设置一些问题来引起学生“说”的兴趣。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说话的连贯性、完整性,随时纠正、加强指导,多给予鼓励,激发他们“说”的兴趣。

二、学会阅读是“说”的基础

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一个阅读能力不好的学生,就是一个潜在的“差生”。如果在小学里没有教会学生阅读,那么他日后在学习中可能会遇到无法克服的困难。教师应该把数学阅读引入课堂,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

1 课前阅读。在每天学习新课之前,我会把预习作为回家作业布置给学生。学生在预习时,遇到不懂的地方,会用不同的符号表示出来,留待上课时再解决。如果还不懂,可以直接问教师,如果学生能准确地把自己不懂的内容用语言精确表达出来,他的数学语言能力已经得到了提高。

2 课中阅读。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和性质,合理安排阅读时间,向学生提出阅读要求。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常让学生自行阅读、独立思考,同时要求学生学会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教师示范是“说”的保证

数学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表率。模仿是人的天性,尤其是处在学习期的小学生,他们更具有“向师性”。所以教师的语言表述必须要准确、科学,在课堂上的语言注意表达的逻辑性和系统性,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

四、付诸实践是“说”的关键

1 讨论中“说”。小组合作讨论,是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刚开始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训练时,先告诉学生汇报的流程,让学生明确先说什么,再说什么,在说的过程中要说出自己个人的理由和探究的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已经不再需要教师所提供的固定格式,也能很流利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小组合作学习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学生为了表达本组的意见,更加主动地思考、倾听、组织,灵活运用新旧知识,使全身心都处于主动学习的兴奋中,同时也增加了课堂密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交流中“说”。同桌交流非常方便,也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发表见解、培养语言能力的好方法。特别是新授课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需要用语言及时地总结。通过同桌间的互相交流,使学生掌握思路,并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而班级中的学习困难生,也可在同桌的带动下,逐步学会叙述,正确地解答。

3 小结时“说”。小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小结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清晰地回忆出本课的要点。小学生虽然表达能力有限,但只需正确引导,学生便能正确地概括。经常进行有目的的课堂小结,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分类等逻辑思维能力。

4 操作中“说”。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注意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通过动手操作引发思维和用数学语言表达,不仅加深了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还可以检查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同时也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5 回家后“说”。学校是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主要阵地,家庭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它是学生数学语言培养的延伸,也是一个很好的训练平台,我们可以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作为一项家庭作业,让学生把在数学课上学到的知识说给父母听,再说说你是如何知道的,又是怎么想的,这样不仅使学生的所学内容得到一个回顾,而且也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数学语言,在“说”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培养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数学能力的提高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发表见解,并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尽量多地重视学生说的质量,使之与学生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提高数学能力相辅相成。

猜你喜欢

逻辑性学会语言
语言是刀
科技书稿的逻辑性审查方法归纳
逻辑性
学会分享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学生个性化学习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我有我语言
学会分享
例说物理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和逻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