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百家争鸣》中的历史传统文化精华
2013-04-29黄叶茂
黄叶茂
一、从墨家思想中认识处理人与人的和谐关系
和谐的人际关系不仅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更是一种生存哲学。墨家创始人墨子主张在向天下人施爱时“兼以易别”,即平等地、一视同仁地“兼爱”天下人。他通过对社会动荡的深刻分析,认为“察乱自起,起自不相爱。”也就是说,天下大乱发端于极端自利主义,损人利己。
学生希望得到高分,争取进入更好大学是要竞争,但竞争过程中也应该“兼相爱”。墨子指出:“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 在人与人的关系之中,双方是互动的。只有先爱人、利人,然后自己才能被爱和获利。别人的进步可以推动自身的努力,自己的进步必须在与他人的交互中实现。“无言而不仇,无德而不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这都明确表明,墨子提倡的兼爱不是无偿的,以爱利于天下,最终收获天下人之回报,亦即是“兼相爱,交相利”。
墨子的兼爱以谋求利益为出发,“爱”或许并非发自真心,但人非草木,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无私奉献呢?与其为眼前利益而损害双方或多方的长远发展,不如以“兼爱”追求利益共享,调和紧张的竞争,实现人与人的和谐。由此可见,“兼相爱,交相利”是符合人之本性,对我们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具有实际可行的指导作用。
学生为了成绩的提高,更为了未来的发展,必须调和和重建人与人的和谐友爱关系,必须协调与重建人与人之间的伦理规范,使得人人相爱,互相尊重,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从儒家思想中认识处理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
学校就是一个小社会,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学生如何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尤其是一些班干部学生应该怎样管理班级呢?
道家的管理主张是无为而治,那只适合战乱后的百废俱兴。儒家的创始人孔子的管理主张——德治,重点是要求管理者以身作则,教化下属。他曾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一个班级的风气很大程度上是受到班上的班干部影响的,只有全心全意为班集体服务,以身作则的班干,才能让学生脚踏实地地学习,拥护班委,一个班才能和谐发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班干部若能端正思想和规范行为,以为同学造福为宗旨,协助老师制定有利于同学和谐发展的纪律和规定,做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不王者,未之有也”。学生便自觉执行支持班委的决策,从而实现班级内部团结稳定。
三、从道家思想中认识处理人与环境和谐关系
道家创始人老子认为“道是万物的本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认为世间万物都包含阴阳两面,阴阳相互配合谓之和。人与自然作为地球两对相互依赖的物质,恰如老子提出的阴阳两面,是相互相成的。由此之故,人应辅助万物,或至少是协调万物自然发展,而不能做违背自然发展的事。
老子还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即强调了自然是天地万物的衣食父母和发源地,人只是丰富的自然界中一份子,我们能够世代繁衍,生生不息是大自然的馈赠给予,所以我们不但不能破坏大自然母亲,反而要像尊敬、孝顺自己的母亲一样对待大自然。
庄子则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顺其自然的主张,庄子指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他觉得大自然不仅是真的,善的,而且也是美的。每个人如果能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就能够真正体会到自然的奥妙和善美,产生热爱自然进而热爱生活的感情。因此,庄子的著作里常有自己变成了成大自然中的其他生物,如大鹏如蝴蝶,使自己与自然高度的融合,突现出他天人合一的观念。
从对道家思想的学习中,学生应该学会热爱大自然,尊重大自然,并能学以致用地在实际生活里做一个环保使者,不但不去破坏环境,还要指出和纠正破坏环境的举动,一点一滴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爱护我们的大自然。
责任编辑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