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后教”的初中英语语法教学模式探究
2013-04-29冼雪玲
冼雪玲
研学后教是以哲学实践论,人脑科学,现代教育心理学为理论基础,以教师“三研”(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为前提,以“研学稿”为载体,以研学问题为核心,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形式,以教师“三讲”(重点、难点、关键点)为原则,促进学生多元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式。
一、探索中的初中英语语法教学课例
本节课的内容是 Oxford English 7A 中的Unit 6 Grammar 部分,关于“if”条件状语从句的学习。条件状语从句学习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得到掌握,学生可能会遇到困难,因此将前面单元学过的文章进行改编,在一定的情景中学习语法,降低难度,让学生通过模仿、重复、操练进行语言学习,掌握结构,最后在真实的语境中使用语法,将语法形式、意义和语用有机结合起来。
笔者把本节课的知识与能力目标确定为:(1)通过仔细观察大量语法现象,归纳条件状语从句的基本句式和结构。(2)在语境中正确使用条件状语从句表达“在某条件下,某事很可能发生”。在老师提供的图片和帮助下,能运用从句就日常生活话题做简短叙述。提高学生在文章中运用语法知识的能力以及听、说能力。
由于教学对象是初中七年级的学生,顾及学生特点的需要,设计上考虑用多种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帮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及听、说训练,提高倾听、集中注意力,主动向老师和同学寻求帮助,并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帮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及听、说训练,提高倾听、集中注意力,主动向老师和同学寻求帮助,并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具体教学过程及其操作如下:
Step1:体验语言。笔者将学生熟悉的语言材料整合成一篇文章,其中包含着将要学习到的语法内容——“if条件状语从句”,要求学生阅读文章并从中找出两个含有if的句子。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观察、感知语法现象,以旧带新,并对新的语法知识形成初步、形象的概念。f I go to Shanghai, I will visit Peoples Ss SquareIf+ 从句(一般现在时) 主句(一般将来时)If my camera works up there,I can take many photosIf+ 从句(一般现在时) 主句(情态动词)Step2:归纳语言规则。在这个环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前一环节接触过的语言现象,寻找语言规律,例如:通过大量的语言现象总结归纳出“If 条件状语从句”的结构。
Step3:控制性运用“If 条件状语从句”。笔者在这个环节首先设计了一个较为简单、机械的训练形式:选择正确的动词形式填空。学生只需要考虑从句、主句的动词形式就可以完成,进一步熟悉语言规则。接着,根据上一个单元的话题,设计了一个句子接龙游戏:If I go to the Moon, I will bring my camera. If I bring my camera, I will take many photos. If I take many photos, …. 以此类推,先组内接龙,然后组间接龙竞赛。学生在这个环节一直在老师所设计的步骤和引导中一步步地操练、巩固“If 条件状语从句”。学生对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以及在语境中学习语言规则的方法感到兴趣盎然,教师只需观察学生在操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给予指导,无需大讲特讲语法规则。
Step4:灵活运用“If 条件状语从句”。在前面做好了较为充分的语言准备与铺垫后,笔者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让学生自主设计一个旅游路线图,介绍广州的景点,为学生创造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法知识的机会。
Welcome to Guangzhou. If you come to _____,you will/can____....学生在小组中完成设计任务,并且将路线图展示在小黑板上,向全班同学口头介绍本组的设计,让同学们来评价设计、表达的结果。学生们完全不觉得语法学习的枯燥,非常自然地将“If 条件状语从句”运用于语言表达当中,做到学以致用。
Step5:拓展。为了检验学生对“If 条件状语从句”的学习效果,笔者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写作任务,用If句子写一篇文章,对Tom的英语学习提出建议。
Tom, if you work hard, you will be better than before. Here ismy advice for you…
二、效果与反思
1. 教学效果
这节课是区级研讨课,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小组之间的合作、探究,体验、概括出”If条件状语从句”的意义与规则,效果在语言运用环节当中得到体现。整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笔者也并未解释过语法规则,所有的结论与规则都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在语言控制性运用和灵活运用环节设计的活动和话题也很受学生欢迎,学生能在自然的状态下体验、发现、学习、并且运用了所学语法知识。实践证明,运用“研学后教”理念下的“体验——归纳——控制运用——灵活运用”的教学模式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完全有可能引导学生发现英语语言规律并且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的。
2. 教学反思
笔者在这节课上充当的是导演的角色,但在之前做了大量的工作,认真分析了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习惯、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以旅游为主线,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选用了阅读、信息匹配、文章续写、小组交流、探究、展示等活动,逐层深入地引导学生体验——归纳——运用所学的语法内容,实现有效教学。
运用“研学后教”理念下的“体验——归纳——控制运用——灵活运用”的教学模式时应该考虑以下几点:
(1)控制难度,以旧带新。如果题材熟悉、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准备,学生是完全有可能顺利学习语言知识的。
(2)语法规则的发现需要大量的语言素材支持,仅一两个语言样本不能给学生充分的体验,也不利于学生发现语法规则。
(3)教师要充分研究、考虑所教的语法项目是否容易发现其规则,如果条件不适合使用这种方法,可以使用其他教学方法。
(4)要在语境中教语法,坚持给学习这提供机会,把语法用于交际,节省讲解时间以提供更多的练习时间。语言学习不是瞬间一闪而过的思想,而是一个逐步渐进的过程。教师是否提供合适的语法学习条件决定着语法教学的成败。
(5)在设计小组活动时,要注重活动的目的性、操作性以及效率。设计能够训练目标语言的活动,设置有研究、探讨价值的问题,充分考虑每个组员应该承担的任务,活动具有延伸性,令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响应的锻炼。并要对小组活动作出及时、公平的评价,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