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课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2013-04-29符起俊

师道·教研 2013年6期
关键词:政治课智力创造性

符起俊

思想政治课在培养学生创造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素质教育中的智育,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一、教师应有适当的创造性内隐观,引领创造性的政治课堂

1. 包容学生不同的个性

在第22届国际心理学大会上,美国学者G. A. Davis提出:“具有创造性的人,独立性强,敢于冒险,具有好奇心,有理想抱负,不倾听他人意见,对于复杂奇怪的事物会感受到一种魅力,而且,富有创造性的人一般都具有艺术上的审美观和幽默感,他们的兴趣爱好既广泛又专一。”由此可见,越是有创造潜质的学生,越有可能与众不同。当教师以宽容、开放的心态包容学生不同的个性时,收获的将是学生多元创造人格的形成。

2. 充分认识学生智力发展的不均衡性

具有正确的创造性内隐观的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智力发展的不均衡性,这一不均衡性表现在智力发展速度和智力优势的不均衡。教师要有多元的视角来关照到这些智力发展的不同。经常有教师说“多一把尺子,就多出一批人才”,但作为评价标准的“尺子”,必须建立在对学生多方面才能真正的认可、欣赏之上,而不是在考试成绩占首位的条件下,再附加地提及学生多方面的表现。

另外,不同的学生往往具有不同的智力优势。比如,在政治科学习中,不同的学生往往会表现出对不同学习风格的偏爱。为此,我们在教学评价中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偏爱。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是政治课堂常用的复习方法,可未必所有同学都能接受这种方法,效果也未必最好,所以找到适应不同智力发展水平和不同智力兴趣的学生的教学方法最为重要。

二、打造创造性政治课课堂文化,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人格课堂文化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一方面,课堂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人格;另一方面,学生创造性的成长是一个多方面渐进的过程,需要创造性的课堂文化日积月累的熏陶和塑造。所以,教师要着力打造创造性政治课堂文化。

1. 要精心组织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创造

要在活动中开展教学,在教学中开展活动。通过活动,学生在巩固已学知识的同时,也得到体验,获得新知,学习潜力得到开发,个性得到张扬。可以开展讨论、辩论、讲演、时事评论等各项活动。例如:在政治课中讲到合作与竞争的内容时,不妨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5-6人一组,让学生相互合作,学会竞争,当场进行拼七巧图比赛和“站报纸”(又叫同舟共济)活动等。然后,提问学生。这样的课堂,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2. 要灵活处理教材,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教师与教材之间的关系直接决定着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当教师把教学过程看做是“教教材”的过程时,教师就会扮演搬运工的角色。在这种“教教材”的课堂上,教师给学生开放性思考的机会极少,即使有“探究”,一般也只是在预设了路线基础上死气沉沉的“探究”。而在创造型课堂上,教师“用教材教”,教材不是达成课程目标的唯一途径,教师广泛使用学生生活中的各种资源,根据学科特点帮助学生在学以致用中提升创造能力。比如在讲授未成年人的保护这一内容,笔者尝试从心理健康辅导课角度进行设计《我想有个家——家庭保护》,运用了心理辅导的“圆桌技术”重新组织了教材,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又懂得如何在具体中保护自己,学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3. 根据知识分类,选择正确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这种现象:教师虽然已经无数次“告诉”过学生策略,但是,学生依然无法有效地应用这些策略来解决类似的问题。这是因为认知策略是一种较为高级的思维策略,不可能通过“告诉”来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按照知识分类学习论,创造力是由网络化的陈述性知识、相对自动化的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构成的,每一类型的知识都有相应的促进习得与保持的教学策略。一般来说,策略的掌握需要至少三个教学阶段,一是学生能够陈述策略,这时策略的学习处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阶段;二是教师提供使用该策略的示范并指导学生在变化了的材料中应用该策略,此时学生能初步体验策略的有效性;三是教师还应该让学生体验策略适当应用与不适当应用的条件,使策略的学习达到反省认知的水平。在讲授策略性知识的时候,如果教师仅仅停留在“告诉”学生某策略的教学阶段,学生就不可能学会使用该策略。所以说,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首先应该是基于知识分类基础上的有效教学。

4. 积极创设机会,展示学生的创造成果,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教学中,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和老师“换位”,让学生当“老师”,让学生学会从教的角度去学习知识。这样,学生既能学到知识,也可以在实践过程中展示自己的创新成果,有助于创造性人格的培养。比如,在复习我国经济制度这一知识点时,可以让学生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自己的复习结构图,并与同学们分析其结构图的内涵。

三、布置创造性的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教育并不是具体地教学生怎样去创新,而是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一切发明创造都不是靠别人教会的,而是靠自己想象,自己做,不断取得进步。”创新教育的本质在于诱导、激发、培植和保护学生的创新欲,使之转化为学生的创新力。

1. 布置创新型的作业

布置作业是政治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结合教材与实际,灵活地多样化地布置课后作业,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如:(1)分析型作业:如新闻分析、热点分析、针对某一问题的分析等。(2)观看型作业:如“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圆梦行动”等。要求做好观看记录,写出观看体会或分析评论,大家还可以交流感想。(3)口述型作业:让学生多说,让他们的嘴巴动起来。

2. 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政治课的教材每一单位都有探究与活动,这是我们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好材料。在这一环节中,要加大对学生成果的展示和评价,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创造分为真创造和类创造。真创造是科学家和其他创造发明家最终产生了对人类来说是新的和有社会价值的成品的活动。类创造是对个体而言的,指的是个体的思维成品和发现的思维过程尽管对人类来说是已知的,但是对个体来说却是新的,本质上与科学家的创造相同。所以,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用好课堂的主阵地,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人格,培养好学生的类创造能力,为其日后的“真创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责任编辑邱丽

猜你喜欢

政治课智力创造性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欢乐智力谷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