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户外运动产业潮涌

2013-04-29姚尧

中国经济信息 2013年6期
关键词:户外用品户外运动产品

姚尧

品牌的树立是一个马拉松,企业要耐住寂寞。

2013年2月27日,由慕尼黑国际博览集团主办的ISPO BEIJING第九届亚洲运动用品与时尚展在北京举行,有超过20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品牌参展。

记者在现场发现,传统体育品牌巨头阿迪达斯和李宁等,正纷纷开发户外运动产品。同时,国际户外品牌也纷纷转战扩张迅速的中国市场。据悉,到2012年,中国户外运动产业规模已经达到145.2亿元,年增幅达40%左右,已成为上升速度最快的零售细分行业之一。

外资样本

根据《2012中国户外用品年度报告》显示,国内品牌出货额已经连续两年超越国外品牌,民族自有品牌的崛起,使我国户外用品市场出现了全新的格局。但实际情况也表明,国内品牌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如何在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快速缩小与国际一线品牌之间的差距,是摆在众多户外品牌面前的现实问题。

以外资品牌Columbia为例,其创立于1938年,最初以制造雨衣、雨帽为主,后来不断发展多元化产品及研究高科技布料,其先后独家研发了经典专利布料—— Omni-Tech(户外全天候防护科技)、Omni Dry(超卓速干科技)、Omni-Shield(防泼水防污科技)、Omni-Shade(高效防日光紫外线科技),以及创新设计Interchange System(三合一设计)。

除了技术卖点,本土化也是其一大利器。Columbia产品有关负责人Tim Boyle举例说,美国人较喜欢穿宽松裤去钓鱼,反之亚洲人则偏爱窄脚裤外出,必须根据各地人的生活模式进行设计。如今,Columbia的产品系列已扩展到户外夹克、多功能裤等,并已分销至全世界超过90个国家,拥有13,000多家零售网点。

据ISPO BEIJING亚洲运动用品与时尚展主办方有关负责人王亦磊介绍,在户外运动领域日本品牌美津奴也已走在前面。虽然在传统卖场看不到美津浓专卖店,但是在运动场可以看到美津浓的足球运动产品专卖店,到高尔夫球场可以看到美津浓的高尔夫运动专卖店。

他说:“2012年美津浓在上海开了第一家跑步概念店。那里为运动者提供的服务细致到存衣、洗澡等琐事,对于户外用品的分类也不光分为鞋、服、内衣、护膝等,单就鞋还分为一个月跑步在100公里以上和100公里以下的两类,跑马拉松的还分为2小时40分以内和以上两类”。“当市场被分到这么细的时候,就真正切入到跑步这一项运动中去了。起初可能市场份额很小,因为毕竟专业人群有限,但随着运动人群基数扩大,市场规模会越来越大。”

与此相反,他认为,大多数国内户外运动品牌还比较缺乏这样的聚焦精神,想得更多的只是开店卖货,这种批发的思路还太原始。

行业面临洗牌

王亦磊告诉记者,“虽然面对市场的高速增长,但企业却应该保持冷静,避免重走中国传统体育品牌覆辙。”

2012年,国内体育用品门店关闭、产能过剩、库存压力大成为业内热点。去年,六大体育品牌均已公开表示关店,仅特步就已关闭80-100家。面对市场的惨淡,户外用品普遍被认为是体育用品行业转型的救命稻草。

王亦磊说:“关店潮,源于前几年传统体育的泡沫化,当“快时尚”品牌ZARO和H&M进入中国一线市场之后,人们马上抛弃了以消费运动品为时尚的习惯。”

面对危机,李宁已经开设了第一家户外用品旗舰店——李宁探索,专门经营户外用品。阿迪达斯也瞄准了户外用品这一市场,还专门成立了户外部门。而彪马方面也表示,2013年会将重心放在极限运动及户外用品市场上。

在ISPO BEIJING亚洲运动用品与时尚展上,记者还发现,又一国际高端户外品牌Discovery Expedition在中国正式亮相,并将于2013年下半年,登陆北京、上海等全国一线城市。记者了解到,在中国销售的前十大品牌中,绝大部分是国外的。

未来几年,消费者对户外产品的功能性、时尚特性、产品品牌内涵、品牌国际属性越来越注重。这不仅为更多国际品牌进驻中国提供了契机,更对本土品牌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和更高要求。

3月1日,COCA中纺协户外用品分会发布了《2012中国户外用品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户外用品市场发展迅猛,品牌出货总额为73.9亿元人民币,年增长率为36.1%。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副处长李立宝告诉本刊记者,户外运动产业快速增长主要源于需求,即消费群体需求和零售企业需求。消费群体需求包括对时尚性,功能性及户外活动实际的需要。零售企业需求主要源自零售企业的巨大销售压力,而户外产品价格相对较高,正好符合其带动销售增长的需求。

有专家表示,目前户外运动产业已有823个品牌厂商“混战”,在境外品牌大举进驻,本土品牌野蛮生长的条件下,未来3年行业必将迎来一个洗牌期。

告别野蛮生长

在经历了数年的跑马圈地之后,国内户外运动产业野蛮生长的弊端已经显现,比如高库存。分析其成因,无外乎与各路资本逐鹿户外市场有关。眼下,国内已有探路者与嘉麟杰(旗下拥有户外品牌KROCEUS)两家户外企业上市,与此同时,赛丹狐泛已于2012年在天津股权交易所挂牌,三夫户外也已经上了证监会IPO申报企业名单。与此同时,福建哥伦布、浙江牧高笛、ACOME(阿珂姆)所属的上海乐为体育用品等公司也已明确将上市列入品牌发展规划。

王亦磊表示,“资本市场介入户外运动产业有利有弊,因为资本是逐利的,中国众多品牌出现的问题都与资本有关,为了上市所以要疯狂开店,压货,冲销量,虽然账面好看了,但却十分危险。”

对此,王亦磊做了一个比较生动的比喻,“比如80平米的专卖店,需要几百款产品才能陈列出来,所以当一个品牌没有能力做出几百款畅销产品时,必然造成积压,但又要硬撑着开出众多店面时,就会造成大量的库存,最终就演变为包袱。”

除了高库存,国内户外运动品牌同质化竞争,普遍缺乏领先科技产品等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整个产业。对此,本刊记者采访了几位业内人士,他们给出的答案基本可以总结为渠道丰富化、追求差异化、精确管理控制等。

COCA中纺协户外用品分会秘书长李昌发认为,2012年户外运动产业最重要的变化是渠道的丰富,即电商的异军突起。他认为户外店发展应该形成强烈的差异化,比如新近出现的户外商城“聚落化”是一个发展趋势。

睿雍企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吴子恒表示,户外用品的生产从原材料供应,到工厂,零售店,应该推行“精益管理 Lean Management”等先进的管理体系。同时,代理商应该改变按季订货的传统,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

王亦磊认为,就小企业而言,生存在于聚焦,找到自己的优势。比如世界上最大的户外背包生产商JANSPORT,只专注于背包,直到如今仍行销全球。而大企业要把概念落到实处,在产品上形成贯通的逻辑链。他说:“品牌的树立是一个马拉松,企业要耐住寂寞。”

猜你喜欢

户外用品户外运动产品
全球最大户外用品零售商REI打造全渠道配送中心
三夫户外用品有限公司投资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冬季户外运动
新西兰皇后镇的户外运动
数说户外运动行业前景
根植户外 坚持专业——2016(第11届)亚洲户外用品展览会圆满落幕
发现功能型户外和时尚型户外面辅料的主流趋势——2016亚洲户外用品展览会即将启幕
户外运动:做一个野孩子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