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2013-04-29樊翠真
樊翠真
要发展大众性、普及性的、大量的服务于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金融机构。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最主要原因是成本过高。在银行方面,除了风险高外,还要承担过高的管理成本;在中小企业方面,因为信用低,中间担保成本让企业不堪重负。”
3月9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商银行江西省分行行长、党委书记倪百祥在接受《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表示,为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题,扶持中小企业成长,江西省采取了专门的办法,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由于各种原因,中小企业贷款难、成本高的问题依然突出,需要通过多方努力、采取多种途径来解决。
扶持中小企业采用专门办法
对待中小企业,银行在态度上要与大企业一视同仁,但在方法上要灵活掌握,采取专门办法,提供宽松政策,帮助中小企业持续增长。
江西省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信贷起步比较晚,起步从2009年开始,到2010年底时约有600余个客户,40亿元左右的余额。
2011年、2012年,中国工商银行江西省分行着重在支持中小企业方面下功夫,贷款新增量每年达到50到60亿元,去年年底,小微企业(不含中型企业)的贷款余额已经达到153亿元,达到总贷款余额的百分之十二。加上工商个体户贷款,小微企业信贷余额已经超过22%。
中国工商银行江西省分行在解决中小企业贷款方面采取了“四专”办法,即:专门机构、专门人员、专门办法、专门管理。
设立专门机构。在省市行专门设立了小企业贷款管理机构,专门负责中小企业融资办法、业务需求、调查等方面的工作。在支行这一级中还有一批支行,专门从事小企业和个体户贷款,这类支行占到全部支行的一半以上。
采取专门办法。小企业信贷包括从授信评级开始,审查审批,再到担保,利率定价我行都有专门办法,区别于其他公司及大企业贷款办法。
实行优惠政策。对于中小微企业贷款,中国工商银行江西省分行采取优惠政策。为了确保小企业的贷款增长,实行的是单切规模。
在2011年切出45亿元贷款规模,结果放出59亿元。2012年,切了40余亿元,放出53亿元。尽管小微企业规模分配在内部而言是指导性的,但我们规定对小企业的信贷在指导性规模之上,只能多放,不能少放,从而在导向上保证了小微企业贷款的有效增长。
对于小企业贷款的担保,采取比较宽松的方法。一般大企业贷款我们是不接受企业互保和联保的,但是对于中小企业,则适当放开,在找不到担保情况下,也可以几家联保。在审查、审批的手续上采取一站式审批,比大企业要简便得多,审批部专门设有小企业贷款审批科,对小微企业实行直接审批。
在中小企业贷款的金额方面,我行也是灵活掌握的。比银监会定义的要稍多一点。银监会规定,单笔贷款在500万以下算小微企业。我们认为500万元到1000万元之间,也属小微企业,在市场上同样没有竞争力,因此我们按照总行规定,一般是500万元左右,但最高幅度甚至可以提升到3000万元。去年,我行小企业平均每户贷款余额在660余万元。
在对小企业的收费方面,去年行业内进行收费整顿,除总行目录表以外的收费项目全部取消。贷款利率由2010年、2011年上浮的30%至50%,回降到去年30%以内,从而支持了小企业的持续增长。
破解中小企业贷款难题
扶持中小企业要发动全社会的力量,既要提供法律保障,又要统筹协调,切实为中小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非常重视,政府和金融部门对中小企业成长进行政策和资金上进行扶持。
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难仍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如何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倪百祥开出了破题药方。
一是对信用担保行业进行立法。在今年的两会上,倪百祥提出“对信用担保行业进行立法”的建议,他说,要对信用担保机构的准入退出、行为规范、法律责任等方面作出详细的规定,提高担保公司的担保能力,规范担保公司收费管理,禁止担保公司从事融资业务。降低成本的最佳途径,就是规范担保公司的担保行为。
二是建立小企业信息共享系统。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共享系统尚未真正建立,倪百祥建议,在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基础上,把电力、水务、海关、税务、公安、法院、各个银行代发工资的情况、销售的有关情况等中小企业的电子化信息,通过专门接口,将分门别类的信息汇总到一个信息平台上。
把企业代码输进去,就可以看到企业的情况,这样处理起来很快,而且可以保证信息基本准确,低成本获得高质量信息。目前我国的信息技术普及程度已经具备这样的基础。倪百祥表示,建立降低贷款者搜集贷款信息的系统,使得银行和小贷公司能方便了解小企业的经营信息是破解小企业融资难的基础。
三是设立政府性的小企业发展基金。倪百祥建议国家出台政策,在小企业交纳的税收中提取一定比例纳入财政支出预算,设立地方小企业发展基金。
倪百祥表示,仅仅依靠银行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是远远不够的,他还建议大量创建专门针对小企业融资的小型信贷机构,并且进行规范。
于此同时,要控制小企业融资成本,减轻中小企业负担,为中小企业成长发展提供便利条件,促进中小企业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