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的条件
2013-04-29姚景源
姚景源
在利率没有完全做到市场化时,将影响银行的金融创新。所以,完善市场经济、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至关重要。
说到利率市场化,实际上我国从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就开始谈论利率市场化。这20多年来也有所进展,比如2012年我国允许商业银行下调贷款利率至基准利率的0.8倍,上浮存款利率至基准利率的1.1倍。
如果我们把资金比作一种商品,那么有了利率市场化后,一个存款的客户,可以在各银行之间进行对比,选取对自己最有利的银行来存款;一个贷款的客户也是如此,可以像逛百货商店一样货比三家。但在规定利率的局面下,就等于一条街上只有一家商店,或者有好几家商店,但价格都是一样的。
现在的固定利率由于是人为设定,经常会向市场发出错误的信号。比如,现有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比较低,在6%,这样低的资金成本会导致信贷量持续增加,这当中房地产就是一个案例。我们知道,房地产的资金大部分靠的就是银行贷款,开发商之所以敢拿一大片地盖房子,原因之一就是资金成本低,也就是规定利率低。如果资金成本高了,精明的开发商们绝不会再有这样毫无顾忌的大手笔投资。
利率把它讲通俗了,就是资金的价格,比如说我们把一万块钱存到银行放一年,银行会给我们300多块钱的利息,这300多块钱是什么呢?就是我们把这一万块钱一年的使用权卖给了银行的价格,那么利率就是资金的价格。
大家知道,市场经济最重要的要求就是价格要由市场决定,我们现在恰恰是资金作为市场经济当中最重要的一个要素,它的价格没有完全由市场决定,所以我们看到现在的市场经济当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比如说资金错配,再比如我们现在的增长方式。现在我们的经济结构调整起来难度非常大,应当讲这些都和我们利率还没有完全做到市场化有直接关系,这也直接影响了我们的金融创新。
我们现在银行的利率是把贷款的下限定住,再把存款的上限控制住,所以我们的银行应当说是有三个点的利差。应当说目前有80%左右银行的利润是靠这个利差的,在这种状况下,银行竞争压力就不会大,就会出现创新的动力不足,所以利率市场化对于我们完善市场经济、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至关重要。
利率市场化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利率要进行市场化,应当具备一些条件,比如说应当有一个良好的、稳定的宏观经济局面,如果还是处在通货膨胀,或者经济秩序下行,如果在这个时机去推进市场化的话,恐怕要导致整个经济出现动荡,金融也出现动荡。
另外,利率市场化要考虑到方方面面,比如利率市场化可能会带来利率上升,会导致企业的资金成本上升,本来我们现在的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就比较大,如果资金成本上升,对企业就会带来更大的困难。还有一点是,世界经济是开放的,我们现在中国已经完全融入到了世界经济当中去,如果说我们利率上升,恐怕热钱就会流入到我们这里进行套利。
所以,我们要看到利率市场化的复杂性,利率市场化是一个整体配套的过程,不是说利率市场化马上就可以实现市场化了,利率市场化不可能一下子就实现差异化。同时,更要积极地去为它创造条件,当条件还不完全具备的时候,我们不能盲目冒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