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涉县退耕还林工作主要做法及成效

2013-04-29崔利梅

安徽农学通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涉县退耕还林成效

崔利梅

摘 要:从立足实际,科学规划;齐抓共管,全员推进;典型示范,自觉行动;因此制宜,多种模式;从严管理,规范运行;完善机制,创新技术;统筹开发,提升效率等7个方面阐述了涉县退耕还林的主要做法与措施,以及所取得的显著效益。

关键词:涉县;退耕还林;主要做法;成效

中图分类号 S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06-118-02

涉县是邯郸市唯一的全山区县,素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称,清漳河自西北方向从山西省黎城县流入并贯穿全境。全县总面积15.07万hm2,其中山场面积10.47万hm2,境内山高岭多,沟谷纵横,气候条件非常适宜多种林木生长。长期以来,涉县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组织和动员广大干部群众植树造林,大力实施太行山绿化等工程,取得了良好效果。截至2000年底,全县有林地面积达6.53万hm2,森林覆盖率达42%。正是在这一年,中央作出“在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地区开展退耕还林试点工作”的部署。2002年,中央和省、市又先后下发了“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措施的若干意见”,明确“凡是水土流失严重和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的坡耕地和沙化耕地,应按国家批准的规划实施退耕还林”。涉县县委、县政府充分认识到,实施退耕还林对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推进生态建设,将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对建设稳固的漳河水源涵养林和防护林,保护京、津及下游城市的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涉县实施退耕还林,有着独特的地理条件、明显的气候优势、良好的群众基础和强大的政策支持,可以说,“天时、地利、人和”都已具备。为此,涉县紧紧抓住这一机遇,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动员全县上下坚持不懈地开展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在退耕还林工程中主要采取以下做法:

1 立足实际,科学规划

从北京、石家庄聘请6名林业专家,经过深入调查和多次论证,最终确定了全县退耕还林规划。提出了围绕致力生态建设,依托退耕还林,壮大核桃产业和建设“全国核桃第一乡”的发展目标,确立了“集中连片、规模开发、综合治理”和“先易后难、先陡后缓、先远后近”的建设原则。将退耕还林重点安排在“漳河汇水区、25°以上陡坡地段、青兰高速、309国道和平涉公路沿线及其它生态脆弱区”。尤其是在树种选择上,在坚持生态效益优先的前提下,主要以栽植核桃树为主,合理布局花椒等其他林果树种。

2 齐抓共管,全员推进

全县成立了退耕还林指挥部,指挥部下设政策落实、苗木调配、资金管理等7个小组。各乡镇都成立了相应的指挥部。从县到乡镇、村,层层签订了工作责任状,明确了每村、每户的造林面积、树种、数量等。实行县4套班子成员及各乡镇、各单位负责人包乡村、包工程、包任务等责任制;全县广大干部进村入户,与群众一道共同推进工程建设,形成上下齐心、全民参战的态势。特别是林业战线的干部职工,长期扎根基层,深入田间地头提供技术指导,确保新栽植树种成活率达96%以上。

3 典型示范,自觉行动

制作了退耕还林明白卡和《巩固退耕还林政策知识手册》,做到户均一卡一册。选择建设下偏凉等10个优质丰产示范园和岭底等70个示范园,并利用好这些示范园典型做好技术培训等工作。组织开展“10万群众大观摩”活动,两次组织乡镇林业技术员到邢台前南峪、绿岭学习先进经验,多次组织村干部群众到山西汾阳、陕西延安等地学习试点经验,使退耕还林政策变成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更乐镇三合村年过6旬的退休工人赵彩旺,“人老退休心不老,扎根荒岗育绿林”,承包6.67hm2荒坡搞退耕还林,栽植核桃树4 000余株,年收入20余万元。

4 因地制宜,多种模式

拓展实施范围。根据核桃、花椒、黑枣等适生性强的特点,逐渐由耕地实施,向荒坡、荒地及可利用梯田栽植延伸和拓展。推广多元化种植模式,大力推广林药间作、林草间作、林灌混交等。索堡镇白泉水村,全村380户完成退耕还林68hm2,林下间作药材和油料作物68.13hm2,户均收入5 500多元。采取灵活退还形式,即整村一次性全部退还、整村分阶段全部退还、部分耕地退还等。关防乡岭底村耕地全部退还成林地,2012年该村林业收入达381万元,是2001年收入的近100倍。

5 从严管理,规范运行

抓质量管理。严抓规划设计、造林整地、栽后管护等环节。特别是留足2m宽的树胁带,作为树体施肥、浇水使用。并严禁在固定垄梗内间作任何作物,严禁在固定垄梗外间作任何高秆作物。抓资金管理。改革资金兑现补助办法,严格按照每667m2160元的标准,把资金直接兑现到户“惠农一卡通”帐号,保证资金足额按时发放。抓档案管理。明确专人从事档案管理工作,设立专柜存放档案资料,对工程规划和实施方案等专项保存,对计划、总结等单独建档。

6 完善机制,创新技术

创新造林机制。将退耕还林工程承包给造林公司,落实包任务、包整地、包苗木、包栽植、包成活、包管护的“六包”责任制,并按成活率兑现补助。全县由造林公司和造林大户承包的造林任务达90%以上。创新造林技术。研究创出核桃等树种截干覆土的秋冬季造林等技术,在全省尚属首次,确保核桃芽接成活率达96%,高接成活率达100%。创新管护机制。按照“两通、一带、一围”建设标准,对退耕还林地实行园区化管理。“两通”即通水、通路;“一带”,即有固定树胁带;“一围”,即园区围栏。县财政年均投资120万元,全部用于核桃园区后期管理。

7 统筹开发,提升效益

一是与扶贫开发相结合。在发展核桃产业的同时,发展中药材等产业,在全县规划了16个中药材种植片区,种植面积达3.67万hm2,每667m2平均收入2 000元左右。大力实施移民搬迁,共对地处大山深处、不适合居住的114个自然村、3 382户、10 332名群众搬出大山,从根本上摆脱了贫穷。二是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业发展相结合。充分利用自然生态优势,大力开发建设休闲型农业、旅游型新村。目前已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基地100个,建成涉城镇东山、河南店石岗、辽城乡新桥等一批生态休闲旅游景点。2012年被评为“国家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2013年又成功争列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县”。

8 退耕还林成效显著

通过10多年来的努力,涉县退耕还林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县累计完成造林2.16万hm2,其中,完成退耕还林0.71万hm2;建设特色经果林基地0.25万hm2;匹配荒山造林1.21万hm2。先后被评为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和河北省退耕还林先进县。全省退耕还林档案管理观摩会和全省容器育苗造林现场会先后在涉县召开,并在2008年全国退耕还林工程管理会上作典型经验介绍。2012年7月份,国家退耕办副主任吴礼军到涉县调研时指出:“涉县在退耕还林工作中,领导重视,群众积极性高,管理严格,工程规模大,效果好,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为太行山区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作出了典范”。

涉县作为国家退耕还林工程效益监测样地县之一,北京林业大学进行了效益监测调查。其中,调查坡面径流场2个、固定样地10个、标准样地120个、农户300户。从监测结果来看,涉县通过大力度退耕还林,生态等综合效益明显。一是生态效益十分明显。全县25°以上坡地全部退耕还林,有林地面积达7.67万hm2,森林覆盖率达50%,比2000年提高了8个百分点,每年可涵养水源56万m3,减少土地流失5.8万t,全年二级以上优良天数达到321d,成为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邯郸的“后花园”。特别是在2012年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较多的情况下,涉县与周边县份相比,发生灾害次数减少近50%。二是经济效益不断增加。全县共栽植核桃、花椒等树种2 000余万株,仅核桃树就达700余万株,全县核桃栽植面积达2.62万hm2。2012年核桃产量同比增产10%,达1.7万t,收入近2亿元,退耕户人均增收750元左右。三是社会效益充分发挥。退耕还林后,共腾出近5万名农村劳动力发展林业产业和从事二、三产业;同时大力开展劳务输出,全县常年在外务工人员达7万多人,年劳务收入达10亿多元。四是产业结构得到优化。退耕还林基地的不断扩大,逐步改变了以往种植小麦、玉米的单一结构,有力地推动了农林特色产品加工、销售产业发展,其中“太行核桃城”干果市场及三利、宜维尔、黄金龙等一大批核桃生产加工企业相继在涉县投产,加快了结构调整,延长了产业链条。全县农业产业化率达68.5%,连续6a居邯郸市第一。

(责编:陶学军)

猜你喜欢

涉县退耕还林成效
中华诗词学会河北涉县座谈会
涉县“差评被拘”是法治中国的反面典型
大姚县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威宁县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估
退耕还林建设之思考
涉县新北关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邯郸涉县方言的“子”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