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设灵堂舍生取义的 秘密党员周炳文

2013-04-29王新松

湘潮 2013年6期
关键词:安源外公外婆

王新松

我的外公周炳文,系中共早期秘密党员,曾任中共湖南省委委员、省委秘密机关负责人之一,1931年5月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1982年被中央党史研究室列为中共党史立传人物。1984年6月,我在报考中央党校中共党史专业硕士研究生笔试过关后,面试时老师问我为何选择党史专业,我给出的理由之一就是想做周炳文烈士生平研究。但读研3年,发现外公一直是单线联系的秘密党员,加之他被捕前后两个月,分别有中共湖南省委主要负责人宁迪卿、中共中央主要负责人向忠发被捕叛变,党的地下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大量文件资料灭失,研究无以进行。一晃快过去30年了,作为烈士后人,终不能释怀。近来,查阅了一些珍贵的历史资料和有关文件,又找已是耄耋之年的舅父与母亲回忆了一些以前的事情,写成以下文字,以纪念外公。

天资聪慧 性情刚烈

外公于1892年农历十月五日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县临湘都(今属望城区)杨桥照霞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一岁半时过继给当煤矿工人的伯父周祜生作儿子,读了几年私塾后随养父到安源,进入安源中学,1913年中学毕业,由于勤奋好学,成绩优秀,留在该校教书。

当时的安源路矿由德、日等帝国主义控制,眼见工人们过着悲惨的生活,外公非常气愤,立志学工,以图实业报国。1917年,他考入湖南高等工业学校(今湖南大学前身)。在校期间,适逢五四运动爆发,他积极投身学生运动,结识了毛泽东等,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确立了革命的人生目标。

与此同时,外公没有放弃学业,以过人的聪明,掌握了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并通晓德、英、日等国语言。由于既懂专业,又有语言天赋,他毕业后,回安源路矿工作,成了矿里一位出色的翻译,德国资方人士曾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周炳文能干,要用一个德国人把他交换到德国去。

外公的个性很强,敢冲敢打,性情刚烈,这从3个事例中能很好印证:

一是当时农村家庭都是自己手工做布鞋。一次,外公在用刀切齐鞋底时,不小心切了自己的手,在一旁纳鞋底的外婆看到了,就笑他做不得事,外公大怒,挥起刀几下把鞋底给剁碎了。

二是外公任湖南省委委员、省委秘书处负责人时,曾分管财经工作。一次在清点经费时,发现多出了10块银元。外婆觉得当时家中接待的来往同志多,开销大,就要把10块银元留在家中开支。外公得知后,赶回家大发脾气,从衣里掏出小手枪往饭桌上一拍,对着外婆说:快把钱交出来,否则我不会与你干休!吓得外婆直哆嗦。

三是外公被捕后,在狱中曾作题壁联:“造成伯有以相惊,方为鬼雄;做到世人皆曰杀,才是男儿。”联中刚烈之气溢于言表。

不怕挫折 机智勇敢

1922年,刘少奇等来到安源开展工人运动,外公参与办工人夜校和工人俱乐部,当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安源工作期间,外公还接待过毛泽东。外公的革命活动,也使他成为了反动派的眼中钉肉中刺。

1925年9月21日晚,安源路矿当局与反动军阀勾结,派军警包围了安源工人俱乐部。这时,外公与俱乐部副主任黄静源等正在开会。他临危不乱,在工友们的帮助下,越窗逃脱,而黄静源不幸被捕,壮烈牺牲。

外公回到湖南,与郭亮取得联系,并担任中共铜官区委宣传委员。外公到铜官后以教书作掩护,从事地下工作。他白天在袁家湖二校教书,晚上到陶业工人夜校讲课,还自编歌曲教唱,如《北伐歌》《介石成了新军阀》等。长沙“马日事变”后,1927年5月下旬,外公和地下党员刘艮生等组织杨桥农民协会300多名纠察队员,背上梭标、大刀、鸟铳等,参加农军攻打长沙,后因陈独秀投降主义影响,半路撤回。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革命转入低潮。1928年5月,外公在安源同杜修经去井冈山联系,因交通阻塞,半途折回。

后来党派外公回湖南任省委委员兼秘密机关负责人,1929年4月中共湖南省委由上海迁到武汉,9月底又由武汉迁回湖南。此时,外公主管省委秘书处的工作兼任宣传委员会主任。10月,外公化名周植生,在湘阴普田巷以开办“周鸿记”商号为名,设立地下机关,收转党的经费,传递中央及省委文件,筹办宣传刊物。1930年1月,因交通员被捕,为防意外,外公将省委机关迁至照霞村自己家中。其间,为了收转中央从上海送来的经费,他时常扮作小贩,挑着一副货郎担,下面放着银元,上面盖着辣椒及其他杂货。他把货物价格定得奇高,路上无人愿买,经费得以安全掩护。

还有一次,同为省委委员的王首道,在来外公家路上的大石坡,遭到“铲共队”的盘问并欲抓之,外公忙上前应酬,说他(指王首道)还是个小青年,抓他干么子,边说边塞给“铲共”队员两块银元,王首道遂得以脱险。1985年,中顾委常委王首道来湖南,舅舅到蓉园宾馆看望,王首道对他说:你爸爸是中共忠实的秘密党员,对来往的同志照顾热情周到,是个好同志,可惜死早了!王首道还欣然为外公题写了墓碑。

1930年下半年,省委机关又从杨桥迁到铜官,外公在湘江对岸的靖港开了个米厂,负责各地的联络和接待。

1930年8月,红军第二次攻打长沙,外公任苏维埃政府宣传委员会委员长兼两湖工农赤卫队总指挥,在湘阴县尖山周长生家设立秘密指挥部,组织南县、华容、长沙、益阳、平江、浏阳等地工农赤卫队,配合红军攻打长沙。1931年2月初,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宁迪卿被捕叛变,靖港联络站遭到破坏,联络员王绍坤、王绍兰姐妹被捕遇难,反动派“清乡”司令部悬赏3000块银元捉拿外公,一时间白色恐怖甚为严重,不少同志劝外公到平江红军队伍中去,但他毫无畏惧,白天潜伏,夜间活动,坚守岗位。

自设灵堂 舍生取义

1931年4月7日,外公在霞凝周家坝不幸被当地“反共义勇队”抓捕,关押在长沙司禁湾陆军监狱。国民党反动派对此甚为自得:当月出版的由国民党湖南省党务指导委员会宣传部印行的《宣传周报》中,在“一周大事纪要”栏目以《赤匪两湖总指挥被捉》为题,大肆渲染外公被捕的情况;次年7月国民党庐山会议上,何键在其报告中说:“最近如长沙捕获之周炳文、廖贵和等,均是赤匪重要分子。”

外公被俘后,反动当局曾对他许以高官厚禄,外公不为所动。敌人审问他:“还有哪些人是你一起的?”他答:“各州各县都是!”又问:“你领导哪些地方?”他答:“各州各县都是我领导,但是我不会告诉你们任何情况!”敌人劝他“给自己留条后路”,他斩钉截铁地说:“既然落到你们手里,我就没想过活着出去,无需多问,要杀就杀。”

在狱中,外公抱着必死之决心,为自己设灵堂,作挽联,举行自奠,在灵台牌位上书写“周炳文之灵位”,挽联写道:“肉躯壳无足轻重,但求死后有灵魂,死一时实生千古;鬼伎俩何等凶险,寄语党中诸巨子,鉴以往宜慎将来。”同时,外公给外婆及他的弟弟周炳枝各写了一封遗书。他在给外婆的遗书中写道:“莫氏贤妻,我为劳苦大众的幸福而死,死得光荣,死得其所,将来革命史上有我周炳文一页,这是我最大的幸福,你不要为我悲,而要为我乐。你是革命者的家属,将来革命成功,你也有最大的光荣和最大的幸福。我的儿女你要好好抚养,这并不是说他们仅仅是我们的儿女,而是社会上的人,你应为社会尽此责任。炳文最后笔。”他在给他弟弟的遗书中写道:“我的儿女将来长大成人,你一定要教育他们踏着我的血迹,走我的路。”

1931年5月11日,外公被敌人押解到长沙浏阳门外识字岭杀害,时年39岁。

外公壮烈牺牲后,党和人民没有忘记他。

抗战爆发后不久,党领导的第十八集团军派了易长生、杨冬桂两同志来到杨桥外婆家,看望烈士遗孀,并表达了组织上要把外公的儿子和郭亮烈士的儿子送到苏联去学习的想法。但外婆由于是农村妇女,见识不多,舍不得舅舅离开,遂将舅舅藏了起来。来人便说:我们奉上级指示,带来了10块银元,必须亲手交给周炳文烈士的儿子并打收条。外婆这才把舅舅喊了出来,易、杨两位同志亲切地摸着舅舅的头,深情地说:“好,好,后继有人。”

解放前夕,在组织的关怀培养下,我舅舅和母亲先后加入了中共地下党,继承了外公的遗志。新中国成立后,外公作为省军级革命烈士对待,舅舅和我母亲安排在省水利厅和省委机关参加了工作。

1982年,外公与邓恩铭、许继慎、袁文才、杨开慧、周逸群、蔡和森等著名人物一道,被列为中共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牺牲的革命烈士立传人物。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华著名烈士》第八卷,将外公和李硕勋、恽代英、黄公略、蔡和森等收录其中。20世纪80年代中期,湖南拍摄的重点革命历史题材电视连续剧《湘魂》,浓墨重彩地反映了外公的革命事迹。◇

猜你喜欢

安源外公外婆
外婆
红色安源娃追光之旅
岁月静好,安源
安源红
爱在安源山
给外婆的一封信
外婆
外婆回来了
我的外公
外公做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