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公害芦笋栽培技术

2013-04-29史慧英程少敏葛华

安徽农学通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无公害芦笋栽培技术

史慧英 程少敏 葛华

摘 要:根据多年芦笋栽培研究,结合芦笋优质丰产栽培技术研究成果及本地区的自然条件,筛选适宜的优质丰产品种,采用穴盘育苗,阐述了无公害芦笋栽培技术及采收注意事项。

关键词:芦笋;无公害;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36.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06-61-02

芦笋又称石刁柏、龙须菜,是以嫩茎供食用的蔬菜,学名Asparagus officinalis L.,属百合科天门冬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原产地中海东岸及小亚细亚,我国20世纪70年代起大面积引种栽培,主产区在福建、江苏、浙江、山东、河南,产品以芦笋罐头或速冻品出口世界各地。

1 植物学性状

芦笋是一种宿根性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系分肉质的贮藏根和纤细的吸收根。肉质根圆柱形,粗而长,长约120~300cm,从肉质根上发生的须根为吸收根。地下茎为节间极短的变态茎,节上着生鳞片状的变态叶,叶腋有芽,芽由鳞片包裹,称鳞芽,在地下茎密集群生形成鳞芽群,多个鳞芽群集结成盘状称鳞芽盘。鳞芽向下产生新的贮藏根,向上产生地上茎,在土层下又白又嫩,生产中培土软化称白笋;伸出地面见光后变绿,生产中称绿芦笋,任其生长可高达150~200cm,并发生分枝,叶器官退化成鳞片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从叶腋中长出5~8条绿色针状短枝,称“拟叶”,含绿素,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芦笋雌雄异株,多数为单性花,个别有两性花,花小呈钟形,淡黄或白色,从鳞片状叶腋中发生,昆虫传粉。果实为圆球形浆果,幼果绿色,成熟后红色。种子黑色,种皮坚硬有蜡质,呈球形或短卵形,稍有棱,千粒重20g 左右。

2 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2.1 温度 芦笋以夏季温暖冬季冷凉的气候最为适宜。种子发芽的适温25~30℃;春季地温5℃以上,鳞芽开始萌动;10℃以上,幼茎开始伸长,15~17℃最适宜幼茎生长,抽生数量多,嫩茎肥大,顶端鳞片紧密,品质好。25℃以上则嫩茎细,鳞片开散;30℃以上时,虽然生长加快,但嫩茎细弱,组织老化,品质下降。秋后气温降至10℃,植株进入休眠期越冬。

2.2 光照 芦笋喜光,生长期间需充足的日照。栽植时选择向阳地块,行向与主风向平行,利于通风透光。

2.3 水分 芦笋根系入土深,分布广,地上部蒸腾面积小,有一定的耐旱能力,但十分怕涝,生长期田间持水量保持60%~70%为宜。

2.4 土壤和养分 高产栽培芦笋要求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疏松透气,保水保肥的砂壤土和壤土较为理想。土壤pH值以6.5~7.5最为适宜。芦笋生长期间吸收氮、钾元素较多,磷次之。使用肥料时应注意氮磷钾配合。

3 栽培技术

3.1 品种选择 大田生产中选择中熟绿白兼用品种为宜,如阿特拉斯、格兰德等优良品种。此类品种嫩茎形态优美,大小较整齐一致,笋头鳞片抱合紧密,高温下不易开散,品质优良,风味佳,抗锈病,适应性强,是目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芦笋生产中应用的主要品种。成年后,一般每667m2产绿芦笋800~1 000kg。

3.2 育苗

3.2.1 营养土的配制 采用穴盘育苗,可以缩短苗龄便于管理,减少移栽伤根,提高芦笋前期产量。苗床应选择地势较高、疏松肥沃的砂质土壤,每667m2大田需苗床宽1.3~1.5m,长10m左右。每个苗床内均匀掺入腐熟的有机肥150~200kg,过磷酸钙1kg,草木灰5kg。土肥混合均匀后,采用每穴4.5~5cm直径,高5cm,72穴规格的穴盘。

3.2.2 种子处理 每667m2大田需种子50~70g,用25~30℃温水浸种3d,每天换清水2~3次,浸好的种子捞出后,用干净纱布包好,放在25~30℃环境中催芽,在催芽期间每天用25℃左右的温水冲洗2次,直至种子露白。

3.2.3 播种 播种时间为3月10日至4月10日。先将排好的营养土穴盘浇透水,然后播种,每穴1粒,播后覆细土1.5~2cm厚,畦面平铺地膜,然后用50~60cm高的小棚,实行双膜育苗。

3.2.4 苗床管 出苗前床内温度白天控制在25~30℃,晚上不低于12℃,当70%幼苗出土时去除平铺地膜并逐步通风炼苗。幼苗高20cm左右时,逐渐加大通风量,以使幼苗适应外界环境。及时补充水分。人工去除杂草,防治蚜虫。苗龄60d,单株地上茎蘖3根以上即可定植。

3.3 移栽定植

3.3.1 产地选择 芦笋无公害生产地应选择种植地周围3km无污染源,远离主交通1km,灌溉水质优良,地势平坦,灌排方便,地下水位低的砂土和壤土土壤。

3.3.2 整地施肥 定植前应施足基肥,每667m2有机肥2 000~2 500kg,化学肥料纯N 4~5kg,P2O5 4~5kg。深耕整地耕地耙平,南北行放线,开挖定植沟,行距1.3~1.5m,沟宽40~50cm,深30~40cm。在移栽前沟内施化学肥料纯N 4~5kg,P2O5 4~5kg,K2O 5~6kg,腐熟饼肥40~50kg,有机肥1 500~2 000kg,与回填土混合均匀,回填土厚度低于地面10cm,同时开好田间一套沟,做到“三沟”配套。

3.3.3 定植时间 5月上中旬至6月上中旬,幼苗规格为单株地上茎蘖3根以上。

3.3.4 定植方法 株距25~30cm,每667m2栽1 500株左右。移栽时定向栽植,即将地下茎着生鳞茎的一端顺沟朝同一方向排成直线,移栽、浇水、覆土一次完成。幼苗抽生新茎后,分期逐步填平定植沟,直至形成鱼脊状为止。

3.4 田间管理

3.4.1 除草 根据杂草发生危害情况及时中耕松土,消灭杂草。

3.4.2 灌排水 生长期间,若天气干旱,当0~20cm的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小于65%,应及时灌水防旱;汛期或大雨后应及时排涝降渍,防止田间积水烂根。

3.4.3 施肥 芦笋大田生长期间一般情况下施好“三肥”,满足生长发育的要求。“三肥”即催芽肥、壮笋肥和秋发肥。催芽肥一般情况在3月上中旬结合垄间松土、培(复)土、施用。使用数量每667m2有机肥2 000~2 500kg,化学肥料纯N 7~8kg,P2O5 5~6kg,K2O 5~7kg,使用方法是条施于大行。壮笋肥一般情况下在6月上旬,大田留母茎后施用,亩施有机肥1 500~2 000 kg,化学肥料N 10~11 kg,P2O5 7~8 kg,K2O 8~9 kg。秋发肥一般情况下在8月下旬,即大田采笋停止后,每667m2施有机肥2 000~2 500kg,化学纯N 10~11kg,P2O5 6~7kg,K2O 6~7kg。

3.4.4 培土、退土 若采收白笋,每年3月下旬,结合中耕松土,在幼笋生长区培成底宽60cm,面宽30cm,高40cm左右的高垄,内松外紧,表面平滑。采笋结束后,及时退土,恢复土地平整。

3.4.5 芦笋更新 芦笋一次性栽植,常年性收益。一般情况下,定植后的2~3年称为芦笋幼年期,也称根株养育根;定植4~5a后是芦笋产量采收的高峰时期,此期称芦笋成年期;采笋8~9a后,产量逐步下降时称芦笋衰老期。进入衰老期后,选用新品种,重新育苗移栽或换茬栽植。

3.5 病虫害防治 芦笋主要病虫害有茎枯病、褐斑病、叶枯病、甜菜夜蛾、棉铃虫、斜纹夜蛾、台湾黄毒蛾、蚜虫、蓟马、蝼蛄等地下害虫。防治时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治理原则,具体方法有:

3.5.1 农业防治 (1)及时清洁田园:一是在2月中下旬全面清理地面上秸杆及病残枝叶,集中田外处理;二是在8月中下旬采笋结束后,结合平垄,彻底清理残桩;三是在秋发阶段定期摘除田间病残枝叶,防止蔓延。(2)适时留母茎采笋:幼年笋在5月上中旬每穴留3~4根母株,成年笋在5月中下旬每穴留1~2根母株采笋,采笋期可延长到8月中下旬,以避开夏季发病高峰期。(3)株型控制:留母茎采笋后,母茎长到70cm时要及时打顶;8月中下旬采笋结束进入秋发阶段后,植株长到70cm时打顶,封行前及时摘边心,以利于田间通风透光,防止植株倒伏。(3)轮作换茬:芦笋进入衰老期以后,要及时更新,合理进行轮作换茬。

3.5.2 物理防治 甜菜夜蛾具有假死性,卵期采取人工抹卵,减少幼虫;幼虫期在行间铺上塑膜,拍打植株,将幼虫震落其上,集中杀灭;成虫期采取黑光灯诱蛾,人工诱杀。

3.5.3 生物防治 甜菜夜蛾、棉铃虫、台湾黄毒蛾等害虫的卵孵盛期至2龄前可用5%菜喜(多杀霉素)等生物农药均匀喷雾防治。

3.5.4 化学防治 (1)根部病害:清园结束以后,选择晴天扒开根盘晒蔸,同时每667m2用50%多菌灵0.5kg对水100kg 灌根,可有效防治茎枯病,兼治冠腐病(又称根腐病)茎腐病、立枯病等病害。(2)涂茎防治:母茎出土5~7天,株高15~20cm左右时,用50%多菌灵40倍液或波尔多液1∶2∶100倍液涂茎2~3次;秋发期用同样方法涂1次可有效防治各类真菌病害。(3)喷药防治:母茎分枝发生后,轮流交替使用下述药剂:每667m2用50%甲基托布津,50%多菌灵125g,再加0.1%~0.3%氯化铵兑水75kg(弥雾机30kg)喷雾防治茎枯病,每隔10d喷1次。甜菜夜蛾、棉铃虫、斜纹夜蛾等虫量较大时,可在幼虫二龄盛期,于傍晚喷洒5%抑太保或25%高效氯氰菊酯1 500倍液;蚜虫、蓟马可用10%吡虫啉2 500~3 000倍液喷雾防治。地下害虫采用敌百虫等毒饵诱杀。无公害生产允许使用的农药及使用方法见表1。

3.6 采收

3.6.1 绿芦笋采收 采收时间:每年4~8月,晴天每天上午8~10时(露水消失)采收。方法及标准:根据市场要求,适时采收。定植后第1年不采收,第2年采收30~40d,第3年正常采收,采收时用采笋刀,从畦面下2cm处割下,将采下的绿笋放在阴凉处,并及时分级出售或加工。

3.6.2 白芦笋采收 采收时间:每年3月底到8月初,每天早上8时前或下午4时后采收。方法及标准:当垄植土表龟裂时即可采笋,定植后第1年不采收,第2年采收30~40d,第3年正常采收。采收时在土表龟裂处扒开表土,用笋刀将幼笋近基部割下,不能损伤鳞芽盘,采收后重新培好土,拍平垄壁。将采收的幼笋及时遮阳保管,当天分级出售或加工。

参考文献

[1]胡立勇,余德谦.芦笋栽培与加工[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

[2]于继庆.芦笋栽培及加工新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无公害芦笋栽培技术
绿芦笋结出“绿笋情”
欧洲“芦笋季”
无公害芦笋栽培技术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
沅江:俏芦笋撑起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