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三级跳远教学中的分层推进教学模式
2013-04-29林鹏
林鹏
【摘要】三级跳远是中学阶段的田径教材,对中学生来说,三级跳远相对复杂,有较多的技术细节需要学习和掌握。如何较好地帮助学生练习并掌握三级跳远是当前中学体育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笔者的教学实践入手,根据中学生身体素质,建立三级跳远教学分层推进教学模式,以期突破当前中学三级跳远教学中存在的难题。
【关键词】中学 三级跳远 分层推进 教学模式
三级跳远技术是一项连续性动作,具有内在“完整性”,三级跳远各技术部分既要求在动作形式上有连贯的衔接,同时,也要求力量、速度在空间、时间上的有机结合,一系列的衔接动作最终形成在“力度”上的内在结构。三级跳远技术结构中,任何一个因素发生变化,都会引起整个结构发生质的改变。目前,较为常见的三级跳远技术有全程助跑起跳和中程助跑起跳,这两种跳远技术虽然形式相似,但二者助跑距离不同,“上板”速度差异较大,在动作完成时,人体承受的负荷强度、速度感以及节奏感等均有明显的差别。因此三级跳远技术较复杂,对身体素质要求较高,是一个技术高度与身体素质统一结合的项目。随着三级跳远技术的不断发展,三级跳远经历了自由式跳法、高跳型、平跳型以及速度型跳法的发展历程,目前,速度型技术是较为普遍的三级跳远技术。三级跳远作为我国田径运动中发展较快、水平较高的优势项目,在各学校中成为体育教学的必要教材。这不仅顺应了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而且对未来国内三级跳远技术的不断发展提供了源源动力。如何帮助学生掌握三级跳远技能,提高学生三级跳远水平是当前中学体育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主要分析目前国内外青少年三级跳远现状,找出教学突破点,改革原有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三级跳远水平。
一、分析三级跳远现状,找出三级跳远突破点
1.国内三级跳远水平。三级跳远是我国田径运动中一个发展快、水平较高的优势项目。近年来,随着我国对三级跳远运动的重视,国内多个运动员跻身于三级跳远世界前列,为祖国争得了荣誉。虽然如此,我们仍然要认识到国内三级跳远水平依然较低,国内前10名三级跳远水平与世界水平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国内三级跳远尖子不突出,后继无人的局面成为当前困扰国内三级跳远发展的重要问题。
2. 我国青少年三级跳远存在的问题。我国青少年三级跳远基础薄弱,主要表现为对三级跳远的基本技术及速度素质认识不足,重视度不够。另外,较早地开展三级跳远专项或盲目发展三级跳远素质,易造成青少年时期三级跳远成绩较好,提高较快,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因身体素质不平衡,三级跳远基础技术薄弱等,青少年三级跳远发展受到了限制,这不仅阻碍了一些年轻人三级跳远专项水平的增长,而且造成了一些三级跳远健儿的早衰。
三级跳远作为一个技术性极强,对身体素质要求较高的运动项目,每个青少年从基础训练至熟练掌握三级跳远,需要较长的系统训练,而我国多数的青少年因年轻时训练不当,同时,受传统意识的影响,青少年的三级跳远运动寿命较短,以目前我国一线三级跳远队员为例,多数运动员的年龄在25岁以下。据国外相关文献报道,爱德华兹创世界纪录18.29米时仅29岁,获26届奥运会亚军时为30岁,2000年获奥运会冠军时已34岁;康利则在30岁时跳出最好成绩18.17米,获25届奥运会金牌。国外这些三级跳远明星在相对较大年龄还取得了傲人的成绩,这一方面说明我国运动员出成绩时年龄较小,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些实例也反映出我国三级跳远运动员青黄不接、早衰的现象。
鉴于我国青少年三级跳远存在的上述问题,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中学教学入手,在中学三级跳远教学中施行分层推进教学模式,能解决当前我国中学体育教学中三级跳远存在的相关问题,可以有效提高中学生三级跳远水平。
二、三级跳远教学中的分层推进教学模式
1. 教学思路。中学三级跳远教学要将“跳出沙坑来教三级跳远”作为总体教学思路,将这一思路贯穿于整个三级跳远教学中。在三级跳远教学中,将学生熟悉的“跳房子”游戏,改编为“跳呼啦圈”游戏,借此组织学生进行三级跳远练习。三级跳远教学要通过循环练习三级跳远提高练习密度,采用分层推进的方法提高目标达成度。这种分层推进教学模式不仅简化了教学的难度,同时,使得学生通过推进的练习复习、巩固了先前的学习内容。教学实践证明,采用分层推进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三级跳远的动作结构,而且可以为后面三级跳远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练习方法
(1)热身运动。在进行三级跳远练习之前,可让学生练习单足落地跳跑,累了可以换脚,通过这样的练习,一方面为后续教学内容做足铺垫,另一方面可全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导入新课。三级跳远训练前的热身活动结束之后,选用呼啦圈作为教学辅助工具,将“跳房子”游戏改编为“跳呼啦圈”游戏。安排四组游戏形式的三级跳远练习内容,具体练习如下:第一组,单脚跳进圈;第二组练习,双脚交换地跳进圈;第三组练习,学生先单脚跳进第一个圈,再换脚跳进第二个圈,接着双脚并拢跳进第三个圈;第四组练习同第三组练习,但比第三组适当拉长圈与圈之间的距离。四组练习结束后,鼓励学生循环练习。这种练习方式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练习三级跳远的积极性,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练习过程中,所有学生排成一路纵队进行练习,只有等前面学生跳过三个圈后,后面的学生才能开始跳,以免学生挤在一起发生冲撞。
(3)知识探究。通过上述的跳呼啦圈练习,学生们熟悉了“跳呼啦圈”游戏的练习方法,将学生集中起来,传授三级跳远具体的教学内容:熟悉、掌握三级跳远的三跳方法及三跳节奏,详细向学生讲解三级跳远技术,必要的时候要出示小黑板。三级跳远技术分为如下:第一跳单足跳,要求用有力的腿完成单足跳;第二跳跨步跳,强调做出跨步跳的前跨和前摆;第三跳双脚跳,要求学生要屈膝缓冲,分步讲解完成后,向学生示范一次完整三级跳远动作,之后指导学生自主练习。
3.能力提升。在三级跳远能力提升阶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能力,设置8块练习场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自由选择练习区域,这样可以更好地实施分层推进,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三级跳远学习、练习的兴趣和斗志。在能力提升阶段,允许学生自己动手调节呼啦圈之间的距离,练习较好的学生会越跳越兴奋,练习积极性越来越高;一些跳跃能力稍弱的学生,练习积极性较差,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将所有学生集合起来,将能力较强的学生与能力稍弱的学生混合成组,由组内成员推举小组长,在小组长带领下练习,并制定较高规格的要求标准,要求所有学生均达到某一水平的跳跃后,才能进入到下一水平的练习。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加强了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指导、练习的气氛,同时,也培养了团队合作、互帮互学、集体主义的精神。
实践证明,分层推进教学模式各技术环节环环相扣,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在增强学生的信心,提高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的同时,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中学三级跳远教学中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作为三级跳远教学的基础,各中小学校要建立系统化的培养体质,科学化训练青少年三级跳远运动员,建立一套三级跳远运动员的科学选材标准,根据三级跳运动员的专项成绩增长规律和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特点安排训练,在基础训练阶段不宜过多安排专项强、负荷大的练习,而应充分发挥少年儿童自身潜力,并及时给予定向引导,使青少年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发展三级跳远的速度素质要从少年儿童抓起,贯穿于三级跳远训练的全过程。重视青少年三级跳远运动员的基本技术训练,力求在运动员进入成年之前就形成稳固的专项技术,为以后的训练打好技术基础。
参考文献:
[1]臧继斌.体育教学的跳远技术综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03).
[2]杨爱华,李英,徐林红等.我国男子三级跳远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04).
[3]潘艳.分层推进的三级跳远教学设计[J].中国学校体育. 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