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农药使用后稻田天敌消长动态调查研究
2013-04-29曾敬富等
曾敬富等
摘 要:通过2009-2012年在吉州区、永新县、井冈山市开展的全程生物农药防治水稻主要病虫害在水稻生产基地稻田中天敌数量的调查,分析比较了生物农药防治区耕种稻田和非生物农药防治区常规耕种稻田天敌的发生消长变化动态。结果表明,在生物农药防治区稻田中青蛙、蜘蛛、黑肩绿盲蝽和寄生蜂等稻田主要天敌数量明显高于对照区,表明使用生物农药后显著优化了稻田生态环境,田间天敌的控害作用得到了恢复和明显的加强。
关键词:水稻;生物农药;天敌种类;消长动态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06-74-02
稻田中的害虫天敌很多,主要有两大类,捕食性天敌和寄生性天敌。稻田生态环境不同,天敌种类的分布有差别。20世纪吉安市的稻田天敌主要有青蛙、蜘蛛(草间小黑蛛、拟水狼蛛、食虫瘤胸蛛、拟环纹豹蛛)、寄生蜂(纵卷叶螟绒茧蜂、似澳赤眼蜂、褐腰赤眼蜂、稻螟赤眼蜂、夹色姬蜂、稻虱缨小蜂、螟卵啮小蜂、稻虱螯蜂)、黑肩绿盲蝽、寄生蝇、寄生菌、线虫、步行虫、瓢虫、草蛉、隐翅虫等。进入21世纪随着农药的逐年加量使用,导致田间害虫天敌逐步减少,部分害虫天敌甚至绝迹,造成部分害虫再猖獗。为了摸清吉安市稻田主要害虫的天敌种类和优势种的田间分布情况,探求害虫天敌的保护利用途径,降低农药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为稻田里的害虫天敌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以利于天敌滋生繁衍,充分发挥它控制害虫的作用,2009-2012年吉安市植保植检局分别在万安县、吉州区、永新县、泰和县、峡江县等地实施了全程生物农药可持续防治水稻病虫害示范,经过几年的示范,稻田害虫天敌的发生已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的种群动态和特有的消长规律。笔者在吉州区、永新县、井冈山市进行了全程生物农药可持续防治水稻病虫害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估调研工作及在种粮大户、绿色水稻和有机水稻基地稻田中天敌数量的调查工作。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作物、试验对象 试验作物为水稻。防治对象为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等水稻重大病虫害。
1.2 环境条件 试验于2009-2012年进行,试验田安排在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种粮大户)、永新县(绿色水稻)、井冈山市(有机水稻)等地水稻生产基地,稻田土壤肥沃,水源条件好。
1.3 栽培条件与田间管理 按照水稻正常的生育期进行。田间肥水管理与对照区田块一样。
1.4 试验设计 试验稻田设生物农药防治区(简称示范区)和非生物农药防治区(简称对照区)。
1.5 试验调查
1.5.1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稻田天敌,主要包括蜘蛛、稻螟赤眼蜂、黑肩绿盲蝽、青蛙、夹色姬蜂、步行虫、瓢虫、草蛉、隐翅虫等。
1.5.2 调查方法 捕食性天敌调查方法:采用扫网法和盆拍法。扫网法是用网径30cm的捕虫网在稻田内来回扫3次,每个处理区共100个样点,将扫到的所有生物全部倒入保鲜袋进行室内镜检,记录天敌种类和数量。盆拍法是采用平行线跳跃式取样,每点2丛水稻,每个处理区共50个样点。用白搪瓷盘沾水后斜插到稻丛基部,盘不移动,快速拍击稻株中下部,连拍3下,记录盘中生物种类和数量,并记录稻飞虱幼虫被寄生情况。寄生性天敌调查方法:采用平行线跳跃式取样,每点2丛水稻,每个处理区共50个样点。剥查稻飞虱卵的种类和数量,并记录稻飞虱卵的寄生率。青蛙的调查方法: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每个处理区取5点,每点查20丛水稻,共查100丛,调查和记录田间青蛙种类和数量。
1.5.3 调查时间 2009-2012年每季水稻均要调查,早稻调查时间4月30日至7月10日,中稻调查时间6月10日至9月10日,晚稻调查时间7月10日至10月10日,每10d调查1次,调查天敌的种类和数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天敌的数量得到增加 从表1和图1~4中得知,通过2009-2012年在吉州区(种粮大户)、永新县(绿色水稻)、井冈山市(有机水稻)等地调查,蜘蛛在种粮大户稻田中增加2.75倍(早稻)、2.64倍(晚稻),在绿色水稻田中增加2.98倍(早稻)、2.83倍(晚稻),在有机水稻田中增加3.83倍(中稻);稻螟赤眼蜂在种粮大户稻田中增加3.2倍(早稻)、3.0倍(晚稻),在绿色水稻田中增加4.6倍(早稻)、3.1倍(晚稻),在有机水稻田中增加4.9倍(中稻);黑肩绿盲蝽在种粮大户稻田中增加2.1倍(早稻)、2.0倍(晚稻),在绿色水稻田中增加2.87倍(早稻)、2.8倍(晚稻),在有机水稻田中增加4.56倍(中稻);青蛙在种粮大户稻田中增加3.7倍(早稻)、3.2倍(晚稻),在绿色水稻田中增加3.75倍(早稻)、4.3倍(晚稻),在有机水稻田中增加5.25倍(中稻)。
3 小结与讨论
通过2009-2012年推广应用生物农药防控水稻主要病虫害技术,人们充分认识到球孢白僵菌、阿维菌素和枯草芽孢杆菌、申嗪霉素等生物农药的高效、低毒无残留等优点,且药效较长,每季使用次数相对减少1~3次,降低了农药使用量,节约了劳动力开支。
化学农药尤其是高毒农药用量大大减少了,显著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改善了农村水质,保证农村养殖业用水安全;显著减少了大米中农药残留,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显著优化了稻田生态环境,农田有益生物增加,其中蜘蛛、稻螟赤眼蜂、青蛙、黑肩绿盲蝽等天敌数量和种类显著增多了;农田有益生物增加,害虫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自然控制,大自然又回归生态平衡,田间天敌的控害作用得到了恢复和明显的加强;改善了农田生态环境和提高了粮食产品安全品质,对农田、水源污染减轻,促进了“山更绿、水更清、人更健康、农村景象更优美”美丽乡村建设和生态文明社会建设。
参考文献
[1]罗盛富,肖永和,黄志农,等. 水稻主要病虫综合防治技术研究Ⅲ:稻田主要害虫天敌的控制作用及其保护、协调技术[J]. 湖南农业科学,1989(6):30-33.
[2]蒲天胜. 关于害虫天敌“优势种”概念的讨论[J]. 植物保护,1981(1):36-38.
[3]梁云. 农业害虫的天敌调查方法[J]. 现代农业,1980(9):34-35.
[4]夏松云,吴慧芬,王自平. 稻田天敌昆虫原色图册[M].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3).
[5]黄德超,曾玲,梁广文,等. 不同耕种稻田害虫及天敌的种群动态[J]. 应用生态学报,2005,16(11):118-121.
(责编:徐世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