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施肥产量效应分析与施肥决策

2013-04-29张玲霞

安徽农学通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水稻

张玲霞

摘 要:根据土壤测试结果和水稻肥料效应试验,研究分析了水稻相对产量与土壤养分测试值的关系,初步掌握了贵池区土壤供肥能力和养分丰缺状况,提出不同地区、不同产量目标的水稻高产高效的施肥决策,以达增产增收、资源环境友好的目的。

关键词:水稻;施肥产量效应;施肥决策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06-32-02

池州市贵池区位于长江南岸,耕地面积4.2万hm2,人口60万,境内山、丘、圩地形复杂,作物种类多样,常年水稻种植面积4.47万hm2,油菜1.53万hm2,棉花0.53万hm2。全区土壤分为红壤、黄棕壤、潮壤、草甸土、紫色土、石灰土和水稻土等7个土类,耕种土壤主要为红壤、潮壤、水稻土3大类型,水稻土占耕种土壤的73%。水稻土又分为淹育型、潴育型、潜育型和侧漂型4个亚类,主要为潴育型和潜育型。近年来通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进行了大量的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对全区水稻土壤的养分状况和供肥能力有了一定的了解,为科学指导全区水稻施肥,亟待建立完善的施肥指标体系,以提高水稻产量和肥料效率。

1 土壤养分状况和供肥能力

从大量的土壤测试分析数据分布可以看出,碱解氮水平呈正态分布,表明碱解氮平均值水平代表整体样本。土壤碱解氮正态分布曲线的顶点在163.33~175.17mg/kg,表明土壤碱解氮水平较高,80%大于临界值。而速效磷、钾呈偏正态分布,在临界点以下出现高频次的测试值,样本平均水平较高而整体养分水平偏低。土壤磷素正态分布曲线的顶点在7.2~11.8mg/kg,位于分级标准中等以下,表明土壤磷素水平缺乏;而土壤速效钾曲线的顶点在70~82.5mg/kg,位于分级中低等次,表明土壤缺钾较为普遍。山、丘、圩土壤有效钾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低于100mg/kg的比例分别为74.01%、66.02%和48.37%。

2 肥料产量效应分析

根据测土配方技术要求,我们开展了35个水稻 “3414”肥料效应试验,并与省农科院土肥所、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合作开展了植株、土壤养分分析测试,通过试验结果的分析,分别得出了不同作物、不同区域、不同肥力水平与产量的效应方程。根据各试验效应方程的分析,同一作物不同类型区施肥对产量的效应存在明显差异,这与土壤样本的测试值、各地作物的生产水平基本一致。进一步分析,氮、磷、钾对产量的影响各不相同,其中氮素对产量的影响最大,磷素与钾素对产量的影响接近(表1)。以早稻为例,氮素效应方程的常数项为202~309kg/667m2,磷素为334~467kg/667m2,钾素为333~527kg/667m2。各试验点土壤肥力水平不同,对应的产量存在较大差异,尤以土壤磷、钾肥力水平不同,产量差异显著;在土壤高磷、高钾肥力水平地区,施磷、钾的增产效果低于施氮的效果。根据效应方程,得出了各地理论氮、磷、钾最佳施肥量和最佳产量,并结合各地的目标产量、生产水平、土壤养分状况,初步得出了肥料产量效应方程与施肥建议。产量最高的处理分别是处理6、7、11,即全肥区、高磷区、高氮区,增产效应以N素最高达23%~38%,P、K增产合计为15%。

3 施肥决策的依据

3.1 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 水稻在吸收大量元素的总量中,对氮、磷、钾三要素的需要量特别多。据测定,每生产100kg稻谷(谷草比为1∶1),约需吸收氮1.50~1.91kg、磷0.82~1.02kg、钾1.83~3.82kg。氮、磷,钾之比约为2∶1∶3,还不包括根系、落叶损失及植株体内淋失量,所以,水稻实际吸收量应高于此值。同时,吸肥量还因品种、气候(主要为温度)、土壤、肥料、施肥技术和产量水平等不同而有差异。水稻对营养元素的吸收随生育进程而不同,一般苗期吸收量不多,随着移栽返青,长叶、分蘖,发根营养体逐渐增大,吸肥量也相应提高,到抽穗前达最高,以后又逐渐减少。各生育时期对三要素的吸收量,还随不同品种而存在差异,且受施肥水平、不同营养元素和灌溉等条件的影响。

3.2 不同生育期养分吸收动态 通过在早、中、晚稻栽培中进行氮素不同用量和运筹方式试验,试验设计为基肥比例30%~70%,5个水平,余下作分蘖肥、穗肥。通过试验结果分析,初步掌握了水稻吸肥规律和土壤阶段供肥能力,不同氮肥处理水稻植株干物质量随生育进程皆呈现增加的变化趋势,且水稻植株各期干物质积累量随氮素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施氮水平对水稻影响最大的是抽穗期,其干物质积累量越多,产量也就越高。适宜氮素水平下,干物质积累强度随氮用量的增加而加强,增加到一定量后干物质积累强度趋于缓慢。不同生育阶段干物质生产量对产量的贡献,以拔节一抽穗阶段的干物质生产量对生物产量的影响最大,有效分蘖期与无效分蘖临界期影响最小。当总施氮量确定后,正确确定基肥、分蘖肥、穗肥的比例,对获得适宜穗数、提高茎蘖成穗率,提高抽穗后群体光合质量,增加抽穗后光合生产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基肥施氮量多,土壤中的养分浓度高,水稻植株吸氮量增多,植株含氮率提高,促进分蘖的增加。移栽-N-n、N-n-拔节、拔节-抽穗和抽穗-成熟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84 2、0.820 5、0.955 0和0.968 1,成熟期相关系数最高。综前所述中后期施氮比例过高过低都不利于此期干物质积累,施氮比例为5:3:2(基肥:分蘖肥:穗肥)最利于拔节-抽穗期干物质的积累,水稻的产量也最高。试验结果表明,以目标产量相适宜的总施氮量下,基肥为40%~50%、分蘖肥为30%、穗肥为20%~30%较为适宜。

3.3 农学参数、经济参数、养分效率参数 对水稻增产率和单位肥料投入增产量,各设计两种计算方式。最大产量处理与空白产量处理相比较平均增产73.33%,6处理产量与空白产量相比较平均增产70.68%,增产效果非常显著。单位肥料投入增产量最大产量处理平均为6.39kg,单位肥料投入增产量6处理平均为9.56kg,6处理的增产优势显然要大。施肥经济效益最大为510.73元/667m2,最大产投比平均为1∶12.24,产生最大效益的处理不一定为最大产投比处理。6处理表现相对均衡,各项农学参数和经济参数都比较合理或接近最佳水平。详见表2。

N的利用率平均为39.5%,P2O5的利用率平均为14.84%,K2O的利用率平均为24.30%,从表中可以看出,K2O的利用率偏低,要达到养分收支平衡,N的施用量为8.82~15.99kg/667m2,平均13.20kg/667m2;P2O5的施用量为2.02~6.46kg/667m2,平均3.59kg/667m2;K2O的施用量为5.23~14.46kg/667m2,平均8.85kg/667m2。

4 建立施肥指标体系

通过“3414”田间肥效试验,我们对氮磷钾肥料利用率、目标产量的确定、目标产量100kg籽粒吸收量、缺素区基础地力产量和缺素区100kg籽粒吸收量进行了分析汇总,在此基础上再结合我区具体情况,综合考虑肥料效应方程、养分校正系数和校正试验统计分析情况,以及施肥品种、施肥时期、施肥方法等试验结果,研究不同条件下的施肥模式,利用地力差减法初步建立了我区水稻的施肥指标体系(表3)。

参与文献

[1]安徽省贵池区农委编.贵池土壤[M].1982.

[2]安徽省土肥总站编.测土配方施肥资料汇编(一)、(二).

(责编:陶学军)

猜你喜欢

水稻
水稻和菊花
什么是海水稻
机插秧育苗专用肥——机插水稻育苗基质
有了这种合成酶 水稻可以耐盐了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油菜可以像水稻一样实现机插
中国“水稻之父”的别样人生
海水稻产量测评平均产量逐年递增
一季水稻
水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