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省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

2013-04-29侯显涛黄婷

商·财会 2013年9期
关键词:贵州省产业结构城镇化

侯显涛 黄婷

摘要:近年来,城市化问题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尽管关于贵州省城市化问题有许多不同看法,但是明显的共同点是:城镇化水平低下己经成了制约贵州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本文从统计角度人手,通过量化分析,探讨贵州省城镇化水平和产业结构的相关关系,提出未来贵州省城镇化进程的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城镇化;产业结构;贵州省

一、城市化和产业结构相关概念

城镇化是我国的通常提法,国际上一般指城市化。由于我国城市系统包括城和镇两个部分,他们都是国家通过一定法律程序设置的行政单元,因而二者在我国本质上是一致的。即城市化是一种历史过程,是大量分散的农业人口向城市集中。在这一集中过程中,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根本变化,城市经济结构、社会结构逐步优化升级,并带动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产业结构,亦称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以及各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社会生产的产业结构或部门结构是在一般分工和特殊分工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研究产业结构,主要是研究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两大部类之间的关系。世界上较为通用的产业结构分类方法是三次产业分类法,这种分类法是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构的划分。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

二、贵州省城镇化水平和产业结构现状

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贵州省总人口346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176.25万人,乡村人口2302.75万人,城镇化水平为33.90%,与全国同期相比,低了15.78个百分点。说明贵州省城镇化水平已经严重滞后,不利于贵州省将来的发展。

从产业结构来看,2011年贵州省地区生产总值为4602.1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为625.03亿元,第二产业产值为1800.06亿元,第三产业产值为2177.07亿元。三次产业分别占贵州省GDP的13.58%、39.11%和47.3%。与全国同期(10%、46.6%和43.4%)相比,农业比重偏高,工业发展缓慢,比重偏低,第三产业虽然比全国水平高,但是多为传统服务业。从就业结构来看,占贵州省地区生产总值86.41%的第二、三产业只占劳动力比重的33.38%,占贵州省地区生产总值的13.58%的第一产业却达到了劳动力比重的66.62%。这就造成了贵州省产业结构的不合理。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城镇化水平低,农业人口过多。

三、实证分析

1、实证模型的建立

从第二部分的分析我们知道,贵州省城镇化水平低下,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同时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下面进一步从计量分析角度探讨贵州省城镇化水平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

本文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贵州省城镇化水平与三产总产值一组数据(2002-2011年)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回归方程为:城镇化率=21.07431-0.008325第一产业+0.014656第二产业-0.004291第三产业

其中R2=0.985208,R2=0.977813,DW=2.556712,F=133.2119。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为0.985208,说明方程的拟合程度很好,对于t检验,自变量都通过了系数的显著性检验,三次产业都单独对城镇化率有显著影响。并且通过了F检验,说明三次产业产值联合起来对城镇化率有显著影响。

2、结果分析

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在GDP构成中,第一产业与城镇化水平的相关系数为-0.008325,相关关系显著,并且和经济理论符合得很好。说明贵州省的第一产业的高低对其城镇化水平有直接影响,第一产业产值越高,该地区城镇化水平就越低。(2)第二产业与城镇化水平的相关系数为0.014656,为三次产业中绝对相关系数最高的,并且相关关系显著。这与钱纳里曾概括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的一般模式相一致,即工业化会带动城镇化的发展。(3)第三产业与城镇化水平的相关系数为-0.004291,为三次产业中相关系数最小的,并且第三产业与城镇化率是负相关的,这与本文第二部分所分析的贵州省劳动力结构的情况相符合,贵州省第三产业对劳动力的贡献率过低,不但不能带动城镇化的发展,而且还阻碍了城镇化发展的速度。

四、对策及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贵州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与城镇化的协调性还存在很多问题,有不少地方必须加以改善。 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程度低,生产对劳动力的依靠还比较大,生产力水平仍较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存在,第二产业发展壮大还很不够,二、三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还不强。以下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贵州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1、壮大和优化第二产业

贵州处于工业化中期,第二产业仍是经济增长的重心,应继续加大对第二产业的投入。从以上回归模型中可以看出,第二产业对城镇化水平的拉动具有很大潜力,如能保证第二产业的不断壮大和高增长,定能对劳动力起到很大的吸收作用,促进就业结构优化,进而提高城镇化水平。

2、积极发展小城镇产业,促进劳动力转移

大量调查和研究表明,在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方面,小城镇优于大、中、小城市。在优化农业内部结构的同时,发展小城镇产业体系,充分利用乡镇企业,对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优化就业结构,加快城镇化进程有相当积极的作用。

3、加强农村劳动力的教育和培训力度,提高劳动力素质

在制约贵州省城镇化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劳动者素质低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要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二、三产业的转移,其基本的技能和素质是必不可少的。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和基本技能培训的投入,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优化就业结构,提高城镇化水平。(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马 远, 龚新蜀. 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与产业结构调整[J]. 开发研究, 210(5).

[2]马姝婷, 韩延玲. 新疆城镇化发展与产业结构关系的实证分析[J]. 新疆财经, 2011(4).

[3]夏 明, 谢 一. 贵州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分析[J]. 毕节学院学报, 2010, 28(2).

[4]商勇. 河南城镇化水平和产业结构的相关分析[J]. 河南省情与统计, 2003(1).

[5]张虹, 陈厚义. 贵州产业结构低度化实证分析[J]. 贵州社会科学, 2010(4).

猜你喜欢

贵州省产业结构城镇化
贵州省种公牛站
不动产登记地方立法的思考——以贵州省为例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贵州省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信息系统
城镇化
产业结构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