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宜兴紫砂陶的文化特性

2013-04-29李小萍

佛山陶瓷 2013年6期
关键词:紫砂陶载体文化

李小萍

摘 要:紫砂陶的文化性的特殊之处,不仅在于它反映广泛的社会生活、大自然、文化、习俗、哲学、观念,而且在于它所反映的方式,它是一种立体的民族精神载体,或者说是一种静止的地方民族文化舞蹈,这是由紫砂陶的特性决定的。

关键词:紫砂陶;文化;载体

1 文化的载体——紫砂陶

在我国陶瓷业中,独树一帜的宜兴紫砂陶从明代中期闻名遐迩以来,已近5000年经久不衰的历史。紫砂器的出现和她的发展是宜兴地区的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按照东方民族的文化艺术观点看,它又是直接体现着宜兴地区的社会风貌与文明程度。其一,人们把紫砂器看作是属于自己文化层次的艺术世界和精神世界,特别是一些书画家、金石家更被紫砂器的魅力所吸引,他们十分喜爱收藏紫砂器;其二,人们把品茶论茶、品诗论画和以紫砂壶旋沦旋注成为他们清雅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其三,因文人墨士欣赏、把玩与品评,不但使紫砂陶的造型与装饰艺术水平有了新的发展变化,而且把我国的传统文学艺术与紫砂陶相结合起来,更增加了紫砂陶的文化色彩,并日益增加了它的文学艺术、赏心愉悦、文物收藏和伦理道德方面的价值;其四,紫砂艺术已成为紫砂艺人对文化艺术的迫切追求,使壶艺水平不断提高。

宜兴紫砂陶从造型到装饰,是集文学、绘画、堆塑、书法、篆刻、金石诸艺术于一体的多样性、艺术性的日用品。她凝结着作者的思想情感,留存着创作者心手相应的艺术心气,同时也反映了使用者、收藏者的心境意气。她的兴盛衰落更记录着历史发展的轨迹和社会的烙印,展现着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记录着芸芸众生的悲欢离合,描述着民族的心理、精神和性格的发展与变化,表现的是灿烂的民族文化。

2 古代文人对紫砂的影响

常州词派创始人陈维崧(1625~1682年)从审美情趣描述赞赏紫砂器是“砂粗质古肌理匀”,十分形象而又真实地道出了它具有的现实美与质感美。向来紫砂陶与文人墨客有着千丝万缕的不解之缘。明代文学家、书画家、浙江绍兴人徐渭,生于1521年,卒于1592年。他所作《阳羡壶论茗》一诗中有:“虎丘春茗妙烘蒸,七碗何愁不上升,青箬旧封题谷雨,紫砂新罐(壶)买宜兴”之句。徐渭的买壶题诗又说明了刚刚进入工艺品阶段的紫砂器与文人名士的情缘,确实是“出世不凡”之品。它还说明了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人們对紫砂器的文化内涵与现实美、自然美、社会美的本质以及对它的胎质肌理的认识。

此外,在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宜兴文化发展的“清流”意识还表现得十分突出。在明廷朝野的“清浊流”斗争中,阳羡是清流的一个主要基地。而宜兴的“文化群体以节操品德为其本,所以人物气节固以名扬天下,而在学术文化上也独以阳刚雄健风格见称海内”(引文见严迪昌《明末清初阳羡文化的群体特征〈论纲〉》载《宜兴文史资料》。在清流意识和德操意识的影响下,使艺师们一方面追求壶艺和其他文化艺术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还追求自身艺德和气度水平的提高。因而,使“非其人重价不鬻,虽褛空不改其度”的气质一直为壶艺界的主流。

3 结语

宜兴紫砂陶是中国陶瓷的杰出代表,它本身是一部中华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缩影,是中华民族文化观念、民族心理、文化现象的外在表现。

猜你喜欢

紫砂陶载体文化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紫砂陶刻“稚子垂纶瓶”的创作及评析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浅析紫砂陶的造型与审美表达
论紫砂陶刻的装饰与发展
开宗立派 重构传统——吴鸣紫砂陶艺历史价值之再认识
谁远谁近?
TiO_2包覆Al_2O_3载体的制备及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