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2013-04-29杨霞

商·财会 2013年9期
关键词:文明生态建设

杨霞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为中国的美好未来绘制了一幅美好蓝图。本文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理论渊源、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必要性、生态文明建设重点任务、生态文明建设对策进行阐述。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大背景下,与之相应人类所处的生态环境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在我国目前这种处于经济高速运转的时期,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追溯起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我国古代有很深的理论渊源。我们要深入探究我国古代生态哲学思想的内容,汲取其思想精华,借鉴和利用其数千年生态实践所累积下的宝贵经验。其最终目的在于我国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一、 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理论渊源

(一)天人合一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古代哲学思想更是如此。“天人合一”这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已经站在一定的哲学高度来阐释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国古代与中国传统的自然观与生态观在观察与解释世界,主张“天人合一”,始终遵循朴素的生态哲学观,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其自然与社会的关系需要运用全面、整体、联系的观点。只有生产力发展与完善、建立相适应的社会系统和健康的生态系统、才能成功支持中华民族生态文明的永续发展。

(二)儒家思想生态观

儒家的生态哲学思想在“天人合一”的基础上更进一个层次。它主张“天地人合一”,以天、地、人的协调为出发点,主张它们之间具有相通性、统一性。人是天地所生,它们实质上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而不是敌对的关系。因此,它们需要和谐相处。我们人类再谈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如果对生态系统加以破坏,就会导致整个系统的紊乱。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就是要唤醒我们人类的生态观的危机意识。要求人类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不能违背自然而肆意妄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二、 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必要性

(一) 人与自然和谐的需要

人是自然界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必然产物。马克思认为人是自然存在物,但又凌驾与自然之上。自然界是客观独立存在的,人对自然界有强烈的依赖性。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两个基本关系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前者是物质关系,两种关系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这把双刃剑的作用下,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我们必须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已经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二) 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人民过上了小康生活,并逐步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的生活向高质量、高水平迈进。但是巨大的物质财富被创造出的背后,其代价也是巨大的。由于我们经济粗放型发展模式走上了高消耗与高污染的道路,由此造成了生态系统的紊乱。这种发展模式与可持续发展战略背道而驰,资源瓶颈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严重阻碍。我们必须从资源型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型,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任务

(一) 优化空间资源配置,构建合理的开发布局

国土资源是无比珍贵的空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我们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合理开发。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者之间有机统一,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生产空间集约高效利用,创造宜居的生态空间,为大自然留下更多的修复空间,农业留下更多良田,大自然一片盎然。

(二) 全面促进资源节约

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的根本之策,也是重要环节。总的要求是,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加强全过程的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消耗、提高利用效能。我国水资源总量不足空间分布不均,地下水过度开采,这就要求加强水源地保护、推进水资源循坏利用,充分培养节水意识。

(三) 加大保护力度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当前我国面临的生态问题有生态退化严重、资源约束性趋紧、环境污染严重。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才能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四) 加大制度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要有制度建设为重要保障,就必然需要政府强有力的政策与法律法规来硬性约束条件。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鼓励全名积极参与,逐步建立积极有效、公平正义的生态补偿机制,实现生态补偿机制的法制化与规范化。

四、 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

(一) 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

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文明社会。生态文明是人类发展的一种高级形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解决生态危机的内在要求。我国公民的生态文明意识比较淡薄,这个问题要求我们必须要加强重视,必须通过一些积极有效的方式来强化公民的生态意识。首先,要改变原来那种工业文明的思维方式。其次,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要不断在民众中宣传普及,不断深化生态文明意识。拓宽民众生态文明建设认识渠道,强化生态文明观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二) 建立经济发展新范式

工业文明时代那种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应现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因为传统的工业文明是以资源资源的过度浪费和环境的严重污染为代价所换来的社会财富与经济的高速增长。因此以前那种粗放型的生产方式要转型,努力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实现自然资源的循环利用,通过环境低污染,低排放来驱动经济良性发展。倡导绿色消费与适度消费,减少物质消费,增加民众的精神消费。

(三) 不断完善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机制与体制

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要不断完善相关机制、体制。要建立高效的生态综合管理体制,就必然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需要科学规划、政策引导,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同时要运用财政、税收与价格等一些经济杠杆的作用。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把生态文明考核体系纳入地方党委政府绩效考核。即是对一方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时,不仅要看对其当地经济增长做出的成绩,还要对当地生态环境建设所做出的贡献。

结语

总之, 在生态危机日益威胁我们生存与发展的今天,人类再也不能不顾一切的破坏自然、浪费资源。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还要综合考虑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以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建立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为目标的生态标准,并最终在不牺牲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平衡,从而促进人与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1 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9.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4 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

[3]邓小平文选: 第3 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3.

[4]胡锦涛.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

[5]李一含. 论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J].企业家天地,2012 (3).

[6]王雨辰. 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J].高校理论战线,2011 (8) .

[7]田文富.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及其建设探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8(44).

[8]赵建军论生态又明理论的时代价值[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2(4).

[9]刘湘溶,朱翔等.生态文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M].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10]刘湘溶. 生态文明论[M].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11]余谋昌. 生态哲学[M].西安: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文明生态建设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