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多维对话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2013-04-29胡彩霞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3年6期
关键词:合作性倍数梯形

胡彩霞

一位教育家曾说:“教学,是拥有教学理论素养的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的文化。与传统的教学相比较,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应该是以多维对话实现生命互动,促进师生多元发展的活动过程。”这里的“对话”不仅仅指言语上的沟通,更指情感和思维上的交流与交锋。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地组织对话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笔者长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下面谈几点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以预习提纲为引导,促进生本对话,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生本对话是指学生与文本材料之间的对话,换言之,就是课前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包括其他文本材料),理解其内容的过程。针对小学生年龄小、理解力较低,缺乏自主学习方法的实际,笔者在教学中以预习提纲为引导,促进生本对话的深入进行。如“梯形的面积计算”一课的預习提纲是:(1)梯形的面积指什么?(2)课本中把梯形转化成了什么图形?怎样转化的?请你动手试一试。(3)你还有其他的转化方法吗?动手试一试,把它写在空白处。(4)原来的梯形和转化后的图形有什么关系?试着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5)想一想,研究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的方法有哪些不同点和相同点?(6)把你不明白的地方标上“?”

这个预习提纲,重点突出,层次分明,体现了梯形面积公式的推演过程,同时,还体现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渗透、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提高了生本对话的实效,实现了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逐步养成自学的习惯和能力。

二、以合作性学习为手段,促进生生对话,培养学生互学的能力

法国现代教育家寒勒斯坦·弗雷内指出:“群体是个体发展的源泉”。因此,笔者积极组织合作性学习,促进生生对话,培养学生相互学习的能力。这里的合作性学习包括同桌合作、小组合作及全班性合作开展的学习活动。

如在教学“分数的大小”时,先由学生独立探究“比较 和大小的方法”,接着要求学生在小组内汇报、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①画图比较:图略

②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 = < <

③化成分子相同的分数:= > >

④化成小数:≈0.222 =0.25 0.222<0.25 <

⑤求总量比较:(学生已学过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法)

+++= +++=1 <1 <

⑥求倒数比较:的倒数比的倒数大,所以<

其中①、②、④、⑤是小组合作交流时研究出的。在全班交流时,同学们受②、⑤的启发,又集体研究出了③、⑥。可见,通过合作性学习,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以质疑问难为契机,促进师生的深层对话,培养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的能力

师生对话无疑是课堂对话中最主要的方式。但是大多数(几乎所有)的师生对话都是由教师发起和调控的,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为了避免以上现象,发挥学生在师生对话中的主体作用,使对话更有针对性,笔者在教学时特意安排了“质疑问难”的环节。即在新授内容或难点内容教学后,留出2-3分钟,由学生质疑问难或表达自己新想法,师生共同解决。如在“2、5的倍数的特征”的教学中,得出2、5的倍数的特征后,教师并没有马上组织巩固练习,而是引导学生质疑。“还有什么疑惑?”“还有别的想法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说出了自己的困惑和想法:“我们验证时只尝试了少量的数,这样总结的规律可靠吗?”、“判断2、5的倍数,为什么只看个位,不看其他数位?”、“判断2的倍数的依据为什么比判断5的倍数的依据多?”……随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共同解决了这些问题。

常言道:“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以“质疑问难”的方式进行师生对话,其目的不仅仅在于知识的获得,更在于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来龙去脉,培养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四、以自我提升为目标,促进学生自我对话,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学生的自我对话是指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反思。荷兰教育家费赖登塔曾说:“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思考过程,更是对自己的思维活动和结果的反思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梳理、学会反思所学的知识、方法。如:指导学生对所学内容、所做题目逐个思考,哪些已经懂了会了,哪些还有疑惑和困难,并引导学生进一步辨识、确认所学知识、方法的关键特征,深化学生对知识、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并审视自己的学习方法得当吗?自己的学习效率怎么样?经常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反思,才能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自我觉察、自我评价、自我调节的反思意识和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和能力。

猜你喜欢

合作性倍数梯形
说说“倍数”
玩转梯形
巧用“倍数的和”
同样是倍数,为啥还不同
梯形达人
一类变延迟中立型微分方程梯形方法的渐近估计
梯形
浅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优化分析
如何表达常用的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