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动促思 以说促思 以变促思

2013-04-29胡道德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3年6期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能力语言

胡道德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数学学科领域让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还必须对学生进行思维方式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训练。一年级是起始年级,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教学中应多给学生机会和时间,让学生主动学习,认真观察,动脑思考,学会解决问题,使思维能力得到逐步的发展和提高。以下是我的一点体会与做法,仅供参考。

一、加强直观操作,以动促思

思维活动是高层次的心理活动。小学生的心理活动具有很强的直觉性和体验性,小学生思维活动的进行要依赖于动作、实物、图像、语言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加强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提高教学效果。

1.解放双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知识,发展思维

“化静为动,以动促思”的学习方法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心理学认为:“儿童的智慧出在手指上。”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学生在操作学具的过程中,手和手指的动作能刺激大脑的富于创造性的区域发达起来,从而促进思维的发展。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又好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多动手操作以获得直接的体验。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达到理解知识的目的,更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对于发展思维是很必要的。

例如,在教学“6”的认识和组成时,我让学生在课前准备10根小棒,和一组卡片(1—10的数字卡片),先让学生从课本插图和卡片上认识“6”,尔后,我又让学生摆小棒,找出“6”的分解的几种摆法,再比较分析几种摆法的异同,从而归纳出“6”的组成。这样,在动手操作中既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解放双眼,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习知识,启发思维

观察是思维的门户,是人们深入认识事物本质的开端,它是小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途径。科学研究表明,人的信息60%以上来自视觉。一年级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的,但数学的特点却具有抽象概括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提供直观形象材料,善于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我常常借实物图、示意图等直观教学形式,教给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让他们从中抓住本质,较好地理解题意。

如,教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学期(实验教材)第102页的问题:我的前面有9人,后面有5人,一共有多少人?

告诉学生可用一个“圆圈”代表一个人,画图表示:

引导学生按观察顺序观察,先看中间涂色的表示“我”,然后看前面,再看后面,想一想该如何列式计算。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按照一定的顺序,条理分明地进行观察,就能很快地领会数量关系,列出算式:9+1+5=15(人)。此题若没有示意图的帮助,学生解答起来就比较困难。以图示为数量关系的载体,不仅能让学生轻松地理解了题意,而且能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从而培养了学生认真、有序、准确地观察事物的能力。

二、重视说话训练,以说促思

一年级学生语言区域狭窄,更缺乏数学语言,而他们的思维活动对语言又有较强的依赖性。教学实践证明表达能力增强,又可有力地促思维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时间,为他们提供“说”的机会,在“说”的同时使思维得以展开,使数学语言得到丰富和发展。

例如,在教学“8+5”时,通过直观地摆学具,学生知道和是多少后,教师再向学生:“为什么和不是15呢?你是如何想的?”以此激发学生“说”的欲望,然后再引导学生用“凑十法”说说算理:因为8和2凑成10,所以把5分成2和3,8加2得10,10加3得13。教师紧接着再问学生:“你们还有其他算法吗?”还可以把8分成3和5,5和5组成10,10和3组成13,还可以用数手指或画图等方法求出总数。通过这样说理的训练,使学生既巩固了数的组成和分解,又掌握了“凑十法”。

在对一年级学生的数学语言进行训练时,我们要把想和说、做和说结合起来,让學生在感受到的情境中接受语言训练,由形象到抽象,疏通学生思维与语言之间的障碍,使他们在运用数学语言的过程中锻炼思维。

三、注意求异思维训练,以变促思

培养提高学生创造能力的根本问题,是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好奇心、自尊心联合紧密,因而在教学中,我们要十分注意那些爱探索、有独见的学生,引导、鼓励和保护他们有创造性的言行。我在课堂教学中的做法是尽可能营造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提出富有想象力和创造性的问题,提倡和鼓励学生的主体意识,启发鼓励他们创造性地回答,努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欲望。

如,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连减”计算题“8-3-1”,让学生观察投影后提问:“对这道题有什么解法?”给时间让他们思考,列式为:8-3-1=4。我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让想好的同学说说自己的不同做法和想法。学生的思维很活跃:“老师,我把减去的3个和1个先加起来,就是两次一共减去4个,然后再从8里面减去4个,最后剩下4个”。我让他说说为什么这样做。学生说:“我今天早上去买4个包子和2根油条,卖包子的公公不是收了包子钱再收油条钱,而是先把包子和油条的钱加在一起,然后找给我多余的钱。”尽管学生还未学过减法性质,但他们却把数学问题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理解,这正符合新课标的精神。我对这位同学新颖而又有创意的想法立即进行了表扬和鼓励,并号召全体同学向他学习。

总之,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情境,让学生通过操作,直观感知,以动促思;要充分利用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通过说的训练,以说促思;要充分利用低年级学生的个性发展的需要,通过对学生思维的求异训练,以变促思。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能力就会逐步发展和提高。

猜你喜欢

创造性思维能力语言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培养思维能力
语言是刀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