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财政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13-04-29胡晓威李字娜

商·财会 2013年9期
关键词:农村建设公共财政宏观调控

胡晓威 李字娜

摘要: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既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又影响到非农业部门的发展。无论在哪个国家,财政都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在农村建设中担负着非常重要的职责和任务。本文分析了当前农村公共财政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了若干建议,以更好地利用农村公共财政优势,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公共财政;宏观调控;农村建设

一、引言

公共财政作为当下国家财政的一种运行模式,是国家或政府满足公共需要的一种经济行为。在本质上,它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分配关系;它是应市场主体的需要而产生,为满足市场主体的公共需要而存在。公共财政在处理利益分配关系过程中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对促进农业生产、农民增收及农村社会发展有保障作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

在我国现行经济发展中,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使得我国城乡差距不断拉大,同时也导致了我国“三农”问题凸现和农村公共财政建设缺失。在当前的条件下,要不断完善农村公共财政体系,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按照农村社会经济运行的特点和要求,不断创新公共财政体系,从而更好的服务于新农村建设。

二、当前我国农村公共财政存在的问题

(一)城乡差异大,公共财政资源配置不合理

1. 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总量不足

现行财政体制下,国家财政资金向城市投资多,而向农村的投资则相对偏少。然而,农村的大部分公共产品由农村乡镇政府来生产和提供,但大多数农村基层政府和经济组织的财力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就造成了广大农村地区的公共产品严重短缺。

2.公共财支出不合理

财政支农资金用于建设性的支出比重较小,而且这部分比重较小的建设性资金,也大多用于大中型带有社会性的水利建设,则直接用于农业建设的比重较小。21世纪以来,中央政府在安排农业基本建设投入时,用于农业科技、良种培育、信息工程建设等方面的投入还不足农业投入总量的10%。在政府农业投人中,直接用于流通环节的多,用于农业研究、技术推广及生产服务环节的少。

(二)缺乏支持“三农”稳定增长的财政机制

1.政府职能“越位”和“失位”

中央与地方提供农村公共服务的责任划分不明确,应由中央财政提供的农村医疗卫生、教育等公共产品却交由地方政府提供,而应由地方政府提供的某些公共产品却交由市场供给。这种政府职能 “越位”与“缺位”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各层级政府之间与村民自治组织之间责任不清,交叉重叠,供给公共产品的划分不明确。

2.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

目前农村的转移支付制度仍存在许多问题,这使得转移支付制度不能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第一,政府间转移支付方式达不到均等化效果。第二,通过过渡性转移支付这一规范形式分配的资金数量太少,比重太低,根本发挥不了应有的调节作用。第三,农村财政体系下的转移支付实际是一种“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流动转移支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公共财政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三) 财政支持“三农”的支出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

我国财政间接支持多于直接支持,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农产品流通领域的间接支持;另一方面是政府通过财政拨款对农业事业单位的间接支持。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公共服务单位在机构设置上主要源于计划经济时代,在人事与财政方面几经“下划”、“上收”,但最终仍没有在体制上理顺关系这种向供给方提供资金的方式,长期以来一直没有摆脱“有钱养人,无钱打仗”的状况。

(四)国家财政支农支出绝对规模不断扩大,但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却仍在下降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农业GDP占GDP的比例呈现下降的趋势,但是,农业部门的发展滞后将成为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瓶颈。因此,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支持不应随之减弱 ,这与农业在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不相符合。

(五)农民主体作用未得到应有发挥

由于农民的民主参与意识较弱、民主制度措施不完善,导致农村基层民主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且落实的过程与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因此,农村财政建设中的民主参与决策问题是目前农村公共财政的一大难题。

三、解决我国农村公共财政问题的对策建议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时期,想要冲破农村公共财政的困境,必须构建新型农村公共财政供给体系。

(一)调整中央和地方利益分配关系

中央与地方的分配比例应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区别对待。对于经济发达地区,中央应调低税收的返还比例,或者调整增值税共享比例;对于中西部落后地区,中央应提高税收返还比例,或者调整增值税共享比例。同时,按照财权、事权相统一的原则,合理界定地方各级收支范围,确保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和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建立完善的转移支付制度

在分税制财政体制的总体框架下,应进一步改进现行的税收返还、定额补助及专项拨款等形式的转移支付办法,建立健全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保证欠发达地区农村居民能够享受基础教育、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等基本公共服务。

(三)加大农村基础建设投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在确保农业基础建设需要的同时,要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分区域地逐步加以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问题。首先要解决农民最关心、最需要的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解决农村改革发展问题,必须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道路、人畜饮水农田水利设施等农村基础设施的支持力度,促进现代化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四)公共财政应支持农村土地制度创新

创新农村土地制度以放活对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管制,同时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积极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向农户联合与合作,向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发展各种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努力提高组织化程度。

(五) 对农业、农村、农民实行保障性直接财政补贴

国家对农村、农民、农业要实现保障性直接补贴:对于农民基本生活补贴,按人口多少实施;对于粮食补贴,按各户种粮土地面积实施;农村发展补贴(主要包括特色农业发展补贴、农村环境保护补贴、农村基本生活设施补贴、大学生经营农业补贴等);农业技术服务补贴;良种培育补贴;农民医疗补贴等等。(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参考文献

[1]新农村商网http://nc.mofcom.gov.cn/

[2]张晋武,《公共财政和我国公共财政体制构建》

[3]张俊伟,《建设新农村与公共财政建设》

[4]甘家武,《公共财政与新农村建设》

[5]王加林,《努力建设公共财政支出新体系》

猜你喜欢

农村建设公共财政宏观调控
公证在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性分析
农村精英流失问题研究
农村扶贫开发的模式总结和反思的研究
法律结构变迁与现代公共财政模式建构
土地利用规划在房地产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探讨
宏观调控“三部曲”
图 表
宏观调控侧重于“稳增长”
把握好宏观调控政策走向
公共财政的认识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