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思考与实践

2013-04-29龚玲玲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3年6期
关键词:算式工具数学知识

龚玲玲

交互工具是一种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构建的具有良好交互性的学习软件,是以自主探究学习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方式。在使用交互工具进行教学中,强调的是过程教学,揭示数学知识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真正掌握数学规律。数学教师可通过交互工具设计教学情境,让学生参与到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中来。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与交互工具产生了互动,并能够发现更多的数学知识,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和内涵。同时,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也会得到问题的及时反馈,能正确理解相关的数学概念和原理。

一、交互工具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在现代教学环境中,小学数学教学离不开交互工具,这种教学形式已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中,利用它来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交互工具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学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做出改变,其最终目的是改变目前的教学现状。目前,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方式仍很落后,很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都是被动接受数学知识,忽视实践与探究问题的过程,使得他们无法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实践活动,限制了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需要创新的教学方式,而将交互工具运用到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合理引导,让学生体验教学情境,并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方法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可见,交互工具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运用交互工具的基本原则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运用交互工具进行探究性学习,就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一是目标性原则,就是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自我构建,可让学生从多角度考虑问题,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二是有效性原则,教师不仅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思考、探究,并最终解决问题;三是过程性原则,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给予学生更大的思考空间,启迪学生进行数学思考;四是主体性原则,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学习服务,鼓励学生参与学习,让学生尝试分析数学问题。

三、交互工具的运用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个有趣的教学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探究问题的趣味性。如在讲解 “同样多”的问题时,教师利用交互工具创设了这样的情境:有两个小朋友小雷和小明,他们在一起玩游戏,小雷右手拿了4块糖,左手拿了6块糖,问小明怎样使小雷两只手的糖一样多?小明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教师提问怎么帮助小明答对问题,让他们有一样多的糖吃?在这种问题情境中,学生的热情就会高涨起来,跃跃欲试,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他们尝试着利用手里现有的东西摆弄着平分。

2.利用课堂对话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对数学概念和理论的学习,小学生要通过实践与探究来理解数学知识的真正含义。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程度不够深刻,教师可通过对话的形式,运用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让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进一步探究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例如,在教学“余数的除法”时,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把问题列出来:12÷3,18÷9,25÷5,14÷6,24÷7……从中可以看出这些除法算式一些是可以除尽的,另一些则除不尽。由于学生之前没接触过除不尽的算式,可让学生对这类算式进行讨论,学生带着疑惑来讨论问题,互相对话的形式就形成了。

3.进一步优化数学教学结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学习需要学生的自主思考和体验,由于数学知识的实践性较强,这就要求教师实施新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结构。如在教学“加法知识”时,教师可利用交互工具,画图示意“加法知识”,画出几个一样的三角形和几个一样的圆形,让学生计算有几个三角形和几个圆形,并逐一列出算式,诱导学生列出基本的加法算式。之后让学生仔细观察图形的共同特征,深入探究加数的含义。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有了自己的思考方式,确保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探究的学习状态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理念和方式必须要与新课程的改革标准相一致,其目標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课堂是学习数学内容的有效空间,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能够有效地利用学习环境来展示自己,学会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学校也要注重学生的能力发展和观念创新,坚持以学生活动和发展为中心的教学观,营造适合学生探究学习的氛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实现自主发展。

猜你喜欢

算式工具数学知识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怎么写算式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好玩的算式谜
振荡电路中周期计算需要的数学知识
“巧用”工具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