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形变换”教学中的审美误区与对策

2013-04-29花锡丰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3年6期
关键词:轴对称美的图形

花锡丰

一、“图形变换”教学中“美育热”的冷思考

1.“被”欣赏,缺失需要

如观摩“轴对称图形”一课,课始教师播放川剧“变脸”的视频,以此导入新课,然后画面定格在六张脸谱上,让学生找出一个与众不同的脸谱。最后教师揭示课题:“像这几个脸谱那样可以分成两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部分,这样的物体就是对称的。”……这样的课堂导入虽然新颖有趣,但对三年级学生来说,由于戏剧脸谱的复杂变化,学生只是获得视觉冲击——惊叹变脸绝活,缺失了内在的对图形对称美的探寻需要。如果观察对称现象从学生熟知的天安门、蝴蝶等事物展开,由实物照抽象成图案(平面图形),再来对折研究,引导学生感悟它们的数学意义,引发数学思考,审美教学的实效可能更好。

2.“假”热闹,机械模仿

如在“美丽的花边”和“美妙的剪纸”的活动课中,常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用大量的图片让学生欣赏,美其名曰欣赏美、感悟美。但这种走马观花、看似热闹的教学,学生根本来不及思考,感叹之余,能做的就是机械模仿和盲目动手操作。有效的图形变换的审美教学,应在引导学生对美的感知、欣赏的同时,重视学生的自我体验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3.“窄”化美,抑制思维

如在“平移和旋转”和“抽对称图形”两课的学习后,教师都安排了设计花边和剪纸活动,并把学生符合对称要求的作品张贴出来予以肯定表扬。可是,学生产生疑问:“是不是对称的事物是美的,不对称的事物就不美了?”学生的质疑,要求我们教师客观评价落选的作品,既指出其不具备对称性的一面,又要诱导学生从数学角度说说自己的设计意图,促进学生对图形变换认知的思辨。

二、如何优化图形变换的审美教学

1.全面把握教材编排的意蕴美

“图形变换”是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小学数学里新增加的教学内容。小学阶段第一学段引进的平移、旋转、轴对称变换都是全等变换,相似变换只在第二学段学习比例尺时有所渗透。由于图形变换的知识点比较分散,实际教学中容易造成知识被割裂的现象,不利于知识网络的形成。因此,教师要全面把握教材,正确领会教材编排的意图,理解第一、第二学段中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之间的内在联系,突破单课时的局限,促使课堂审美化教学走向深入。

2.努力挖掘图形变换的数学美

⑴ 图形变换的对称美

数学几何图形的对称美,是一种形态美。小学数学教材涉及的对称主要有轴对称、中心对称,如长方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等呈现的是轴对称美,而圆等呈现的是中心对称美。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数学对称美的理解,深化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

⑵ 图形变换的和谐美

数学知识本身具有对立统一性,如火车和电梯在平移运动、风扇叶片在旋转运动等,运动方式充满着矛盾与和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透过物理运动去研究、观察平移和旋转变换的数学意义,认识它们共同的实质是不改变图形的形状与大小,从而让学生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中,深切感受到图形变换蕴含的内在美、和谐美。

⑶ 图形变换的趣味美

数学的趣味美,体现于数学思维奇妙无穷的变幻。根据数学法则、规律,运用严密的逻辑推理演绎出的各种神机妙算、图案设计,是数学趣味美的集中体现。如用纸对折一次,剪出来的图形展开后必定是轴对称图形。数学新教材中,美学因素比比皆是。教师要认真体会教材中蕴涵的数学美,从审美角度设计教学,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体验、感受、欣赏和发现数学美,形成强烈的认知趋向,进而发现美、创造美,使课堂显现出无穷的魅力。

3.充分展现教学过程的艺术美

对图形变换的审美教学,不仅是求真探源的过程,还是教师充分展现教学艺术美的过程。

⑴ 立足学情,唤起需要,呈现美

图形变换从概念到性质再到应用,内容本身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握数学教学的维度,把目标定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要注意选择典型的、体现数学意义的实例与活动,呈现美的教学意境,把数学更生动地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用图形变换的数学观点去审视周围的事物。

⑵ 借助直观,启迪思维,感悟美

例如,教学 “轴对称图形”这一内容时,可对教材资源进行再创造,引导学生在一页书中、教室中寻找轴对称图形。学生根据自己对概念的理解,有的找到了数字,如0、3、8等;有的找到了汉字,如米、日等;有的找到了长方形、圆等平面图形;有的找到了英文字母A、B、C、D、E……學生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图变换的对称美,变枯燥的数学问题为活生生的生活问题,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新课程理念。

⑶ 加强操作,亲历体验,创造美

“图形变换”一课安排了“美丽的花边”“奇妙的剪纸”两个实践活动,教师在教学中要用好教材提供的折纸、剪纸、拉一拉、转一转、拼一拼等活动,然后启发学生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的方法设计制作一些简单的图案。在此基础上,教师放手让学生灵活设计制作图案,促进学生的审美创造。实践证明,这种数学应用与审美、操作融为一体的学习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良好载体。

总之,遵循美育的特点,科学地组织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渗透美育的关键。

猜你喜欢

轴对称美的图形
说说轴对称
《轴对称》巩固练习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认识轴对称
关于轴对称的几个基本概念
分图形
找图形
图形变变变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