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负数(一)”教学设计与设计意图及反思
2013-04-29岳雷
岳雷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教材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正负数(一)”。
教材分析:
本专题是在四年级初步认识正负数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正数与负数可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正负可以互相抵消。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剪刀、石头、布”游戏入手,借助这一情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认识负数的作用。在胜负的比较中,学生可以利用生活经验初步感知1和-1的抵消,由此得出结果。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体会正负数的意义,了解正负数的符号和读法,并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借助提供的教学情境,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正负数的意义,认识正负数的作用。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验学习成功的收获与喜悦。
教学重、难点:
1.对负数意义的理解。
2.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3.知道正负可以相互抵消。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复习正负数的意义
1.正负数的意义
师:同学们,早上冷不冷?
生:冷。
师:你知道今天的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是多少吗?
生1:9~-1℃。(师板书)
师:好,找个同学播报一下,其他同学注意听,看看他播报的可有你好。
生2:9度至零下1度。
师:他读的可好?
生:好。(如有错,让其他学生订正)
师:还可以怎么读?
生3:零上9度至零下1度。
师:“零上”“零下”表示什么意思?
生:相反的量。
师:-1的数叫什么数?9又叫做什么数?正数还可以怎么写?
生4:可以在9的左边添上“+”号。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在四年级时已初步认识了正负数,所以课始从学生司空见惯、切身感受的生活现象——气温入手,引导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唤醒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需要,明白“零上”和“零下”是一对相反的量,为后面学习正负可以互相抵消打下基础。】
2.揭示课题
师:刚才我们复习了正负数,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例子,谁能说一说?
生5:收入和支出、赚钱和亏损、电梯的上下……
师:回答得很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正负数的知识。[板书课题:正负数(一)]
二、活动探究,体会正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1.师生做游戏
师:下面,我们做“剪刀、石头、布”的游戏。四人一组,一人是裁判,一人记录,另外两人出示剪刀、石头、布。注意游戏规则:赢一局得1分,输一局为-1分,平局得0分。
2.生玩游戏,并完成下表
3.学生汇报(让其说出如何计算得分的)
师:谁赢了?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生6:我是让两个+1和两个-1相互抵消,还剩一个+1,所以得1分。
师:为什么+1和-1可以互相抵消?抵消是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剪刀、石头、布”的游戏学生经常做,也知道输赢,但学生没有用正负数表示过输赢的结果。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清楚、简洁地表示并区分这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就是让学生在游戏中去探讨,学生记录、交流的过程就是正负数产生的过程。】
生7:得1分和负1分等于没有得分,就是+1和-1加在一起等于0。]
师:说得非常好。+1和-1这两个相反的量可以相互抵消,谁能再说几个这样的例子?(师板书:+1和-1这两个相反的量可以相互抵消)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使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经历所学知识数学化的过程。】
师:还有哪组同学说说你们的结果?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正负互相抵消,订正错误。】
4.提问反思
师:刚才的比赛哪一方输了?如果要想赢对方,至少还要赢几次?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相反意义的量的应用广泛性,明白负数产生的必要性。学生在游戏中體验正负数的意义,理解抵消在正负数计算中的应用,从而使枯燥的数学计算变得有趣,教师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只是起着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
5.总结
师:通过这个游戏,我们知道了正负可以相互抵消。在生活中,我们有时会用到这个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巩固练习,加深体会正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1.第一题
(1)师:观察味精包装袋,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8:净含量100克。
师:表格(如下)中,-2表示什么意思?+2呢?
生9:-2表示比100克少2克,+2表示比100克多2克。
师:第1袋味精与第2袋味精的总质量是多少?
生10:98+102=200(克)。
(2)解决第①和第②题。
师:第3袋味精与第4袋味精的总质量是多少?
生11:95+103=198(克)。
师:5袋味精的总质量是多少?
生12:98+102+95+103+96=494(克)。
师:还可以怎么计算?
【设计意图:上述教学环节,意在引导学生思考,体现算法的多样性。】
生13:-2和+2抵消,-5和+3抵消后剩-2,还有-4,一共是-6;5个100是500,-6就是500少6克,所以总质量是494克。
师:-5和+3抵消,为什么剩-2呢?
生14:-5里有5个-1,+3里有3个+1,5个-1和3个+1相抵消就剩-2。
(3)拓展延伸,寻找身边的正负数
师(出示化肥包装袋):化肥包装袋上的“50±0.5kg”表示什么意思?
生15:就是说这袋化肥的质量在49.5至50.5kg之间。
【设计意图:从生活实例入手,让学生体会正负数的概念,明确正负数的含义,进一步理解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同时,重视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现象的习惯,体现新课程标准“数学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处处用于生活”的理念。】
2.第二题
(让学生仔细观察太空游戏时间表)
(1)师:-3表示什么意思?太空人什么时候穿上太空衣?
生16:-3表示进餐,-2表示穿上太空衣。
(2)太空人的活动如何安排?
(3)太空人两餐之间相隔多长时间?(注意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
生17:发射前3时,发射后2时,一共是5时。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常见的味精、化肥包装袋到高深莫测的火箭发射,这一情境新颖、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数学问题,也就是每项工作间隔的时间。尤其让学生分清是发射前还是发射后用餐,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如何辨别的,从而引导学生理解正负数的意义。这两个实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既服务于生活,又应用高科技”,体现了数学的价值和作用,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课堂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正负数有哪些新的认识?谁来说一说?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总结收获,借助问题及时反馈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总结和反思的基础上获得提升。】
……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怎样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的基础上,学习正负互相抵消。本节课在设计上充分体现了以下特点。
1.灵活处理教材
《數学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为此,教学中我灵活处理教材,联系生活实际,以学生常玩的“剪刀、石头、布”游戏,引导学生用正负数来表示游戏的结果。这样既使学生在游戏中发现数学问题、理解数学问题和感受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又体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练习贴近生活实际,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有效应用
教学中,我联系生活实际设计练习,如“抽查味精的质量问题”“寻找身边的正负数”“太空游戏”等,引导学生经历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过程,使学生既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又感受到数学的广泛应用,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