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班级管理中批评的艺术
2013-04-29郭秀玲
郭秀玲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0294-01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应以表扬为主,这是毫无疑问的。但这绝不意味着不能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批评,事实上批评同表扬一样,都是班主任教育学生的一种手段。关键的是班主任使用批语手段时要用得恰到好处,具有高超艺术,以达到教育和帮助学生的目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做为班级管理的班主任,难免会经常给"患者"开出"批评"这剂苦药,但如何让"患者"口服心服地饮下,使学生乐于接受并达到预期效果呢?苦口良药学问高深,作为班主任应该抓住时机,采取适当的批评方法,掌握巧妙的批评艺术,才能药到病除,收到良好的效果。结合二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谈谈批评艺术的做法和体会。
1 批评的原则要就事论事,尊重学生人格
在现实中,我们许多班主任批评学生时,就会把这个学生以前所做过的错事也一起提出来,并经常武断的说这个学生怎样不好,怎么怎么差。其实这样会适得其反。这次犯错误是因为这件事,与以前的事无关,与学生这个人的品德也无关系,可我们硬是要把他连在一起说。这样,学生就会觉得你这个班主任跟他过不去,有的学生甚至认为是在报复他以前所犯的错误,那么,学生的逆反心理就出现了。所以,我們在批评学生时,要多留一个心眼,只对其事而不对其人,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行为是作为主体的学生作用于客观环境的具体表现。由于行为的不同,表现在行为的结果上也就会有成功与失败,正确与错误之分。班主任批评学生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作出某行为的主体(学生)提高认识,端正态度,纠正偏离班集体目标的行为。所以,班主任在批评学生时,应该指出的是学生的行为本身有何错误,对社会、学校以及班集体的危害或不良影响是什么,而不应该对作出该行为的主体(学生)进行人身攻击、人格侮辱等。只有当学生把班主任的批评看作是对自己不良行为的反应时,他改正错误的态度和决心才有可能是坚决的。
2 热爱学生,奠定批评的基石
故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教师只有像对待自己的孩子、朋友那样怀有真城、理解、尊重信任和爱护学生,才能使学生亲近、信任教师,和盘托出心底的秘密,心悦诚服的接受教师的批评和指点。对那些惰性心理、依赖心理较强的学生,他们的行为往往未得到别人的肯定,犯错误后又易受到老师的训斥。长此以往,他们总觉得不被理解而产生一种惰性和逆反心理,有时甚至于老师对抗。碰到这样的学生,老师在批评教育时应加强情感投入,并在平时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多关心,做好心灵沟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满含期待的批评,往往收到奇效。班主任对学生的爱影响教育的效果。班主任在平时热爱学生,使师生关系融洽,在师生之间就架起了一座信任、友谊的桥梁,学生就容易接受班主任的教育。一旦学生犯了错误,班主任的批评就容易从这座桥梁输送到学生的心坎上,被学生乐意接受,从而使批评产生较好效果。人们常说,平时教师热爱学生,师生关系融洽,老师批评学生,学生认为这是爱护。如果师生关系紧张,批评在学生看来就是整人。班主任若要在批语学生时得到学生积极配合,取得良好的批评效果,就必须做到在任何时候热爱学生,处理好师生关系,加强情感沟通。
3 于情于理,奏响批评的和谐之曲
班主任在决定是否应该批评学生以前要注意冷静查明原因。分析了解学生的情感,准确把握学生的情感脉搏,对症下药。在批评中多点了人情味,少点火药味。乐开放下架子,以朋友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敝开胸襟直陈自己的情感意愿,做好入"情"入理的思想工作,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批评教育意图的善、内容的真与形式的美而引起情感的共鸣,构筑起心灵相通的桥梁,才愿与班主任说真话,认错及改正错误,达到以"情"感人。也可借景抒情,借助特定的场合,使被批评者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自己以前或现在的所作所为是否合乎情理,是否违返规定, 让其在反思中改正缺点和错误。当然人的工作是最复杂的工作,所以,批评不是教育的结束,而是教育的开始部分班主任脾气急躁,一看到学生的不良行为或是听到其他学生的告状就不分青红皂白地开始批评学生,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班主任应该按捺住心中的不快,耐心地核实情况,冷静地分析原因,然后再来决定怎样处理,是否批评,如何批评学生。
在批评学生的时候,班主任应该坚持说理与批评相结合,通过说理让学生意识到"可能会产生不良后果",通过说理向学生指出"今后奋斗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研究也发现,批评与讲道理相结合,比单纯使用批评的效果要好。班主任在批评学生时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有时轻微的批评就能达到良好的预期效果。
4 批评的方式要有针对性
批评学生是一个完整的行为过程,这一过程反映出来的关系是:学生的不良行为--班主任对学生的批评--学生的新行为(接受批评后产生的新变化)。它表明批语是班主任和学生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是表现学生从不良行为向新行为转变的中介环节,因此,班主任要达到学生产生新行为的目的,就必须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因为学生不单单接受学校的"平面教育",而是有来自社会、家庭、亲友、媒体等方方面面的立体教育。进而采取相应的批评方式。举例来讲,针对于性格外向的学生,班主任运用高亢的语调和采取尖锐严厉的批评,可能会使学生受到震动,重视自己的缺点,从而改正自己的缺点。但是这种方式却不宜用在性格内向的学生身上,那样可能会使学生感到恐惧,丧失自信心,更加萎靡不振。
5 做好后续工作,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
很多学生屡犯屡教,屡教屡改,可还是进步不明显,关键问题就出在我们教师在批评后的帮助和监督不到位和不够持久。其实,学生在接受老师批评之后,完全改正通常需要一个过程,尤其是那些已成习惯的不良行为,这个过程更需要教师和同学的关、帮助、鼓励和监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点一滴的进步并且及时给以表扬和鼓励,多一些"你进步真快,我为你感到高兴"、"我很荣幸,能有你这样的学生"、"我知道我可以相信你了"让学生感动的话语,必要时还必须在众学生面前大张旗鼓地表扬,或把这样的好消息及时传给他父母,这样更加会激起学生改正错误的决心和树起"我能行"的信心并认真改正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