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女坑爹 爹妈之过

2013-04-29王亚楠

科学新生活 2013年9期
关键词:社会化青少年家长

王亚楠

近来,李双江之子李天一因涉嫌轮奸被警方羁押,引发网友“二代坑爹”的大讨论。可是,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子不教,父之过。李天一在成长道路上所犯下的种种过错,显示其社会化过程存在严重缺陷。想让儿女不坑爹,家长要学的还很多。

特邀专家 邓希泉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研究所副所长,青少年问题专家。

专家解析

问题孩子源于片面社会化

社会化有基本社会化、继续社会化和再社会化之分。基本社会化简称社会化,即从小宝宝成长为能够融入社会的人的过程;继续社会化,是青春期后适应新的社会环境经历的社会阶段;再社会化是社会化过程中断后,用补偿教育或强制方式对个人实行的再教化过程,如罪犯出狱后就是再社会化的过程。其实,孩子的成长,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试错和纠错的社会过程。但为什么当前青少年问题多多?主要就是因为孩子的社会化是片面的、失衡的。家长和学校只注重了青少年社会化的某一个方面,很多家长只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荣誉,而忽视了其它更多、更重要的能力和素质,必然导致他走入社会后还要去补基本社会化阶段的课。

片面社会化表现一

过年聚会 亲戚不如电脑

“大姐,你看你家孩子都成什么样儿了!拜年的话一句不说,连舅舅、舅妈都不叫!你怎么不管管啊!”

“是啊,都快高中毕业了,一点事儿都不懂,亲戚朋友过来了,他就自己关屋里玩电脑游戏。将来进入社会怎么办啊?能跟人交流吗?”

“哎,我们管不了,他爸说一句话就不耐烦了,我就更别说了……”

虽说蛇年春节过去了一段时间,但这样的对话场景还是会令很多人“念念不忘”。探亲访友是春节期间交流感情的主要方式,而忙碌只是大人的,孩子就只顾着上网、玩游戏、玩手机,这也让很多亲戚颇有微词。

专家支招

长辈献殷勤 孩子更认亲

孩子对别人过于冷淡或者不爱跟别人交流,是不能适应不同角色的表现。

孩子生来不知道社会行为规范是什么样子的,而且现在很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多数时间就是跟爸爸妈妈,有时会跟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交往,没有长辈那一代庞大的亲戚交往群体。所以,父母很少教,孩子也很少有机会去学习如何塑造一个晚辈应该有的社会角色。这时候父母就该多多教导,时常在耳边提醒他,碰到邻居、亲戚都要亲切地打招呼,这是跟人交往的基本礼貌。

另外,由于社会环境发生变化,我们要立足当下改善代际关系。不要总把过去的要求作为杠杆,来批判当代青少年,这是不科学的,不利于青少年的发展。寻找适用于当下青少年的成长路径才是我们该做的。

其实,面对这种情况长辈们也要反思。平时交流少,没有时间进行亲情互动,很难建立起融洽、熟悉、相互信任的感情关系。有的孩子即使跟你礼貌性地表示一下,但还没有话说,就会宅在自己房间,去寻求他感兴趣的东西。现在通讯这么发达,长辈可以用孩子喜欢的交往方式进行积极的互动,通过电话、qq、视频等方式,跟晚辈建立起亲密的关系,这样晚辈就会对你更加尊敬。

片面社会化表现二

要求被拒 孩子翻脸不认妈

2011年8月18日,16岁少女向母亲要钱买苹果电脑被拒绝,后又因照相问题与母亲发生争吵。随着争执愈演愈烈,母亲情急之下失手将女儿闷死,酿成了人间悲剧。

无独有偶,一名大一学生因父亲不同意给他买苹果手机而大闹情绪。在一次小争吵中,这个身高1.75米、人高马大的儿子居然挥拳打向父亲。此外,还有“机场刺母”“博士求房”“公务员殴打父母”这样一桩桩有失孝道的事件频频发生,让人唏嘘不已。

专家支招

从小立规矩 小鬼不胡来

无规矩不成方圆,自觉遵守法律、道德、习俗等是自律能力的表现,需要后天的学习和培养,家长和学校应该在潜移默化中教导孩子,而不是一味地宽容。

孩子开始什么都不懂,如果他通过哭和闹的形式从父母那里获得东西,以后就会变本加厉、得寸进尺。父母一定要立下规矩:抚养你是我的责任,但我并不会无限制地去满足你。父母花了很大的成本才能得到一些东西,孩子也不能伸手就拿,必须有节制。比如到超市买东西,规定每次只买一样最喜欢的东西。通过这种规定,训练孩子的选择、自律的能力,他才能在每一天的众多选择和诱惑中选择最佳的。父母要严格遵守,不能一高兴就把规矩破坏掉,除非说明原因。另外,要在生活中时时、处处、事事培养起孩子的规则意识和自律能力,如看电视、玩游戏也要限定时间。

同时,父母的教育方式很重要,最忌讳走极端,要么过分骄纵,要么过分严厉,有的甚至是两种形式的混合,导致孩子更加不知该如何与他人相处,容易造成人格分裂。

家庭教育应该不骄纵也不严厉,把孩子当成一个社会人来培养。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虽然还是父母做最终的选择,但也要民主协商,这样孩子才能不断成长,自我意识才能不断提升。

片面社会化表现三

认识混乱 交错朋友酿大祸

某市职业中学接连发生学生抢劫、敲诈、盗窃的案件,11名学生走上了受审台。

这些学生有的是家境贫寒,却贪图享受、摆阔气、钱不够花,就拉帮结伙,当“老大”,去偷去抢;有的是怕受欺负,找靠山,求保护,主动靠近恶势力,跟着学抽烟、喝酒;有的原本学习不错,老老实实,成为团伙抢劫、敲诈的对象,被几个嘴巴打下来,就混在一起了,从受害者变成害人者,走上了抢劫犯罪的道路……

专家支招

家长巧引导 叛逆不见了

问题青少年肯定来源于有问题的家庭教育,这样的孩子缺少自强的能力,往往通过不健康的方式寻求别人的注意和“上进”。

一般在15岁左右、即上高中以前,父母和老师是孩子的依赖对象。但从初中开始,尤其是进入高中后,他们更多地融入学校和社会的教育当中,这时同龄群体和社会榜样开始进入他们的人生构建系统里面,高中时的榜样有可能成为他将来的人生目标。

同时由于自我意识的提高,也能找到一些可以互动的朋友。但这时候,家长很难跟上孩子的话语系统和生活方式的更迭,容易出现代际交流的障碍,亲子关系容易出现裂痕。所以在孩子进入初中、尤其是高中以前,一定要把握好、树立好孩子的规则意识,家长要负起教导孩子做人做事的道理、教会孩子认识和抵抗社会中丑恶的、违法犯罪的行为的责任。教育孩子做人要有善心,讲规则,传递人人平等的理念。不要认为家里有钱或是当官的就高高在上,也不要认为家里贫穷就低人一等。

另外,很多家长担心孩子到初中时会有叛逆期。其实青春期不一定逆反,逆反多源于小问题得不到解决,累积太多最终爆发。如果平时小事解决好了,就不会出现逆反。对于孩子的小冲撞,家长也不要大惊小怪,孩子肯定遇到了困惑才这样。父母要积极帮他解决,而不是一味责怪。

专家观点

五大核心任务不能缺

青少年的社会化至少要完成五大核心任务:

1.自理,学习和具备生活基本自理能力。很多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读大学了还要打包几个月的脏衣服给妈妈寄回家,这就是自理能力缺失的表现。

2.自立,学习和具备谋生和发展的素质和技能。不啃老,有参加工作必要的技能和素质,能够养活自己。

3.自律,了解、内化和遵循社会行为规范。除了学习书本知识外,还有一些风俗、习俗、道德、政策、法律法规等需要遵循。如果青少年没有得到这方面的教育,就很难去遵循社会的行为规范。

4.自适,培养和履行社会角色。我们每个人在社会上会承担很多社会角色,在父母面前你是女儿或儿子,在老师面前是学生,在弟妹面前是哥哥或姐姐,不同的社会角色有不同的行为规范和社会期望。采取的互动方式也不一样,这种转变是需要具有适应能力的。

5.自强,树立人生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

当好父母需要不断学习

如何为人父、为人母是一门深刻的学问,即使教育程度再高的家长也得不断学习。全面完成社会化,即具备了自理、自立、自律、自适、自强能力的孩子才是合格的社会人。而少了任何一项就难以有效完成社会化过程,这样的青年是很难成为一个优秀的青年的。

在当今社会,人人都被社会快速发展的脚步所裹挟,高学历基本就等于高收入,很多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或者报很多课外辅导班,弹钢琴、练跳舞、学画画,十八般武艺无一不通。可是这么多技能培养的也只是自立能力,其它社会化需要的能力在哪呢?即使自立能力再强,没有其他能力,孩子也是瘸腿。

在这个社会的金字塔上,不是每个人都能登上金字塔尖的。任何一个人不会一直在舞台的中心,很多人是在舞台附近,有的人甚至连这个剧场都进不去。所以,在适当的时候就要做一个给别人鼓掌的人,同时,如果舞台没有人,也要有勇气站到舞台上去。

我们需要的是综合素质过硬的孩子,父母要静下心来,多看看教育方面的书籍,树立科学、平衡、全面的社会化理念和教育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养育良好社会化的孩子。

猜你喜欢

社会化青少年家长
青少年发明家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家长请吃药Ⅱ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