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东盟的广西高等教育国际化

2013-04-29欧阳青东陈雨花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2013年6期
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际化广西

欧阳青东 陈雨花

摘 要 国际化是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发展的应有之意。随着经贸格局的演变,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已非常明显。广西高校在服务对外开放战略中发展迅速,但中国-东盟高层次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优势不明显,因此,应该继续加大投入总量,加强师资队伍并努力提高培养国际化高端人才的办学层次。

关键词 广西 高等教育 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G40-03 文献标识码:A

在全球化浪潮推动下,产品、资本和技术等跨国流动频繁,全球经贸合作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国际人才需求的增长。在人口老龄化导致智力资源衰竭压力持续加大背景下,发达国家大力推动其高等教育国际化,并鼓励亚、非发展中国家参与,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激烈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竞争。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德国和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吸引了全球超过2/3的国际学生(AM Mindpower,2012)。如美国不仅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而且通过“富布莱特计划”等的实施,在全球吸引了大量优质国际生源。欧盟国家也不甘落后,29个成员国早在1999年就签署了促进欧盟区内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博洛尼亚宣言》(Teichler,2012),而日本则在“留学生10万人计划”和“留学生30人计划”的推动下(陈曦,2010),成为OECD国家在国外留学生人数最多的国家并成为亚洲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领头羊之一。此外,新加坡和中国香港高校也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积极推动和实践者。应该看到,美国次贷危机之后,国际经济形势依然动荡不安,欧美发达工业化国家经济增长和进口疲软,而东盟区内成员国经济增长已基本恢复,特别是东盟已取代日本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因此,探索面向东盟的广西高等教育国际化,既有利于提高广西乃至全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也有利于提升广西高等教育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转型的能力。

一、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转型

经过30多年的努力发展,我国已实现了由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机构进一步开放和教学、科研水平的快速提升,来华留学的国家(地区)由2000年的166个增加到了2011年194个,各类来华留学人员由2000年的5215人增加到了2011年的29.26万人,但同期我国出国留学人员由3.9万增加到了33.97万人,长期处于国际学生净输出国表明我国距离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依然任重道远。

在当今世界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时期,党中央和政府在高度重视高等教育协调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非常重视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为满足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提高高等教育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的能力,《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2)指出“要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要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并明确提出了“到2015年把我国初步建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和有影响的国际教育、培训中心”的高等教育国际化阶段性建设目标。可见,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已从数量型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由国内发展向国际化竞争转变,国内高等教育机构已经并将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面临国际化发展战略转型的考验。

二、广西高等教育的国际化

在过去的十来年中,广西高等教育发展迅速。高等学校数量由2000年的30所增加到了2011年的76所,招生人数由2000年的4.94万人增加到了2011年18.46万人,在校大学生由2000年的12.37万增加到了2011年60.01万人,高等教育已基本实现大众化发展目标。

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为积极应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竞争特别是实施《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以满足中国-东盟经贸关系稳步发展对国际人才的需要,作为中国-东盟桥头堡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根据其独特的地缘、经济和文化特色和优势,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已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合理优化学科专业,积极参与国家‘卓越人才培育计划,完善高等学校内部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提升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要以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为重点,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以发展留学生教育为重点,把广西打造面向东盟国家教育交流与合作高地”。

为确保高等教育国际化目标的顺利实现,广西采取多重有力措施持续深化与东盟教育机构的国际合作,除利用国家留学基金委的出国留学项目,广西财政也设立出国留学项目选派优秀人才出国留学和国际交流,2011年还颁发了《广西政府东盟留学生奖学金管理办法》、下拨1000万元东盟学生奖学金,并成功组建24所高校赴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举办广西国际教育展,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和广西财经学院等多所高等院校与泰国、缅甸、越南、柬埔寨等东盟国家的高校开展合作办学,并举办了7所孔子学院(黄勇荣等人,2012),扩大了广西教育开放合作的影响力。当前,广西已有接收各种渠道来华留学人员由2001年1126人迅速增加到了2011年7718人。

尽管广西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迅速,但与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高校的国际化程度相比差距仍然较大。从招生人数看,2011年广西接收来华留学人员仅占全国接收来华留学人员的2.64%,为北京市接收来华留学人数的10.69%。即使与同处东盟前沿的云南省相比较(图1),虽然在吸引国际留学生方面的差距在不断缩小,但广西高等教育与东盟的经济、文化联系和地缘等方面的优势发挥并不明显。因此,广西亟须夯实高等教育基础,把握好中国-东盟经贸关系进一步深化发展的历史机遇,努力开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新局面。

三、广西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制约因素

尽管广西高等教育发展速度很快,但依然难以满足高等教育国际化特别是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快速发展对国际化人才的需要,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制约因素主要有:

1、投入总量偏小。由于有较强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政府承担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主要供给者责任(杨汝亭,2009)。在过去的10多年中,尽管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发展,财政性教育经费战一般预算支出的比例由2000年的3.03%上升到了2011年4.09%,高于同期全国的平均水平,提前2年实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2012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目标。但由于广西经济总量偏小、高等教育投入的历史欠账较多,2011年高等院校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首次超过1万元,在全国仅排在第19位,教育投入总量仍处于中下水平。因此,广西高等教育发展依然受资金投入不足的制约。

2、师资力量不足。随着招生规模的快速扩张,广西高校生师比由2000年12.6:1迅速上升到2011年的17.9:1,师资队伍滞后于高等教育快速扩张的需要,专任教师因教学任务繁重而导致科研分身乏术,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广西高等教育国际化竞争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广西高校教师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且知识更新少,特别是高学历、高职称等高级人才缺乏。据统计,广西2011年3.35万名高校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仅占34.96%,低于同期全国平均39.81%的平均水平,有出国留学和访学等经历的国际化专任教师非常少,长江学者、院士等国家级人才工程和学科领军人物则更是匮乏。

3、办学层次偏低。由于学科建设滞后,广西高等教育办学层次明显偏低。2011年全区76所高等院校中,高职、高专和独立学院55所,高等教育招生以本专科生为主。从学位点建设来看,2011年全区新增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69个,但直到2011年,广西高等教育机构才首次实现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的“零”突破。学科建设滞后、办学层次偏低已不能满足中国-东盟高速发展对高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需要。以金融保险专业为例,虽然工、农、中、建、交等大型商业银行在东盟国家设立的分支机构由2005年的10个增加到了2011年的20个,但广西区内仅有广西大学于2011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仅有广西大学、广西科技大学等少数几所高校有金融保险硕士学位授予权,且尚未形成金融保险国际化高端人才的培养能力,既无法满足国内金融机构实施“走出去”战略对金融保险国际化高端人才持续增长的需求,也无法有力为广西大量引进外资金融机构提供人力资源的智力支撑。

四、努力开创面向东盟的广西高等教育国际化新局面

当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广西应该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努力开创面向东盟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新局面,以满足国家对外开放特别是东盟在我国经贸战略中的地位日益加强对国际化人才需求增长的需要:

1、不断加大投入,努力提升广西高校国际化的软实力。“十一五”期间,广西高校重大项目建设成效显著,高校校区建设、办学硬件和办学空间得到显著改善,但仍需多方面筹措资金,不断加大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科研能力建设和学科平台建设上的资金投入,以切实提高广西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软实力。

2、强化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中国香港和新加坡高校国际化比较成功的一个经验是教师队伍的高度国际化。因此,广西在今后一段时期内,要以国际化发展为目标,建立健全高端人才引进和引进后的激励机制,充分利用国家鼓励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留学项目,并加大自治区财政对高校教师留学、访学的支持力度,高起点加强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以持续稳步提升高等教育的教学、科研能力和国际化人才培养能力。

3、努力提升办学层次。广西高等院校应该进一步加强与东盟国家在教育领域的多层次交流合作,切合中国-东盟的国际化人才需要,以市场为导向,努力加强金融保险等紧缺专业学科建设,充分发挥高端人才在科研和学科建设中的作用,以科研发展促进学科建设,努力提升面向东盟的高等教育办学层次。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十一五”教改规划项目(项目编号:2010JGB076)。

(作者:欧阳青东,广西财经学院金融与保险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陈雨花,广西财经学院实验教学中心讲师,金融软件工程硕士)

参考文献:

[1]AM Mindpower Solutions. Global Education Industry Forecast to 2016[R]. 2012.

[2] Teichler,U. International Student Mobility in Europe in the Context of Bologna Process[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and Leadship.2012(1):1-13.

[3]陈曦.日本高等教育国际化策略[J].比较教育研究.2010年第10期.

[4]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努力开创我区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新局面[EB/OL].2012.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338/201203/132582.html.

[5]黄勇荣等人.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思考[J].特区经济.2012年第9期.

[6]杨汝亭.从高等教育产品的性质看高等教育的供给[J].高校管理研究.2009年第3期.

猜你喜欢

高等教育国际化广西
聚焦港口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广西广西
广西尼的呀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