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校企合作的国际商务专业课程整合

2013-04-29张慧文

网友世界 2013年9期
关键词:国际商务课程整合工学结合

【摘 要】近年来课程整合成为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开发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分析国际商务专业进行课程整合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的国际商务专业课程整合的策略,并指出了保证课程整合顺利实施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国际商务;课程整合

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出台标志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工作重心从重点抓规模扩张转向以内涵建设,重点抓教学质量上。随后启动的重点建设100所示范性高职院校之后,职业教育界更是做出了大胆而有益的尝试,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开发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笔者多年来一直从事国际商务专业的教学和专业建设工作,为使学生在毕业后能顺利走上工作岗位,一直致力于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与改革,特别是在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下的课程整合。课程整合是19世纪中期在欧洲工业化大发展的背景下提出来的,是指对课程设置、各课程教育教学的目标、教学设计、评价等诸要素作系统的考察与操作,也就是说要用整体的、联系的、辩证的观点来认识、研究教育过程中各种教育因素之间的关系。

一、国际商务专业进行课程整合的必要性

目前多数学校国际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从层次上采用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技能实践课的四层次的课程结构,实行2+1模式,即前两年在校学习,第三年到企业顶岗实习。学生大一在校学习数学、英语、计算机等基础课程兼部分专业基础课;大二学习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技能实践课,专业课设置上则以考证为导向;大三到企业顶岗实习,但由于国际商务行业具有精干性、连续性和保密性的特点,缺乏工作经验的学生很难找到对口的工作顶岗实习。传统的国际商务专业课程设置围绕了学科教学和技能训练两个中心,没有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真正融为一体,各专业学科单独考核,割裂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割裂了专业知识和工作过程。因此传统的课程体系不符合以技能为本位的教育课程观,课程设置不能跟就业方向和社会需求结合,教学过程通常是灌输式教学,评价方式以传统笔试为主,评价主体和评价标准单一。学生综合职业素质与用人单位的需要之间存在一定差距,正是这种差距对国际商务专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场是职业教育的风向标,高职院校应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以工作过程、能力本位为核心,以理论课、实践课的教学为基础,同时兼顾用人单对人才的需要,对国际商务专业开展课程整合改革是很有必要。

二、国际商务专业课程整合策略

德国的劳耐尔教授认为“一个职业之所以能成为一个职业,是因为它具有特殊的工作过程,即在工作的方式、内容、方法、组织及工具的历史发展方面有它自身的独到之处。”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以工作过程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为指导,国际商务专业课程整合应将工作任务、工作内在联系和工作过程知识作为核心,以工作结构为逻辑,按照工作过程中活动与知识的关系来设计并序化课程,按照工作过程的需要选择知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课程的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一)以工作过程导向构建国际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

根据对往届毕业生和相关典型企业的调研,结合一些职业院校的实践,我们认为应以核心主干课程为主线,按照理论课程实务化、实务课程实践化、综合实训整合化、顶岗实习延伸化的理念,构建工作过程导向的、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中心的阶梯式课程体系,即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国际金融、基础会计为第一级实务化的理论课程;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单证、外贸函电、国际市场营销和国际货运代理为第二级实践化的实务课程;国贸模拟为第三级整合化的综合实训课程;第四级为顶岗实习。这种体系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较好实现了培养职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的三能合一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二)以实践为导向整合课程内容

根据就业核心岗位的需求,国际商务专业应以项目、流程为中心重新选设计教学内容。对于基础理论课程应以项目为载体设计其课程教学内容,按照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精心选择知识点,按照一个个项目组织设计教学内容,整个课程的内容是在一个个行动项目的导引下展开教学,这样就使一门理论课程变成了生动的实务课程;对于专业课程应以工作流程为主线设计课程内容,例如进出口业务、报关实务等课程应按照实际的工作流程来设计课程教学内容,通过这种以工作流程进行教学设计,以工作流程重组教学内容的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学内容实践导向下的模块化、任务化、实战化;对于综合类课程应以专业核心任务为导引设计课程内容,对于经济管理服务类专业,任何一门课程都不可能解决该专业的主要的、典型的、综合的业务流程或业务工作的完整训练,国际商务专业也是如此。

(三)构建基于校企合作的课程学生学业评价体系

学生学业评价体系的构建是课程整合的重要内容。在制订学生成绩评价体系时,应争取得到外贸企业的参与和支持,将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的机制与学校评价体系结合起来,共同制订合理的评价体系。由外贸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制订的标准,能够较好地为用人单位作录用时提供参考。国际商务课程评价的内容应强调知识、技能与态度的综合考核评价。考核内容既有必要的知识,又应体现专业实践能力与学生的素质修养职业道德方面。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重视和强化过程性评价,根据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具体表现进行评价,加大对学生出勤、课堂、实习环节的表现、作业以及课外教学活动的。评价形式应以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和实践能力来决定。推行过程考核和项目综合考核,采用多元整合的综合职业能力评价标准,尽可能采用多种评价形式,如技能测试、模拟测试、专题报告、口头与书面问答等。课程考核成绩由学生自评、学生间互评与教师评价结合进行。

三、课程整合顺利实施的保证

课程整合是以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理念为指导展开的,而校企合作是工学结合的前提,因此为保证国际商务专业课程整合的顺利实施,应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以优化教学资源。在课程整合过程中可聘请外贸企业的专家指导工学结合的教学过程,评估教学效果和反馈改进意见,并通过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开展教研活动,实现专业教学信息资源的整合。校企合作包括在校内与企业合作,在校外与企业合作两方面的内容。在校内与企业合作方面,校企合作能够促进校内实验实训场所向企业化管理方向发展,有利于加强校内工学结合教学场所的建设,有利于创造贴近真实工作环境的教学情境和开发仿(下转第49页)(上接第44页)真的贸易工作业务项目,有利于开展工学结合教学。在校外合作方面,重点选择一批用工需求大、企业规模大的外贸企业作为学院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一方面安排国际商务专业学生在实际的公司中讲行顶岗实习,强化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可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参与企业的外贸业务工作,为培养双师型的教师提供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刘红燕.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实践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探索[J].职教论坛,2009(8).

[2]刘志娟.高职国际商务专业课程改革探索[J].职教教育研究,2009(2).

[3]赵婕.基于工作过程探索国际商务专业课程架构[J].对外经贸,2012(4).

[4]黄春元.高职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与改革实践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2(7).

基金项目:西安外事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国际商务专业课程整合创新研究”(编号:2011G04)阶段性研究成果;陕西省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2P38)。

作者简介:张慧文(1979—),男,内蒙古乌兰察布人,硕士,西安外事学院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国际商务课程整合工学结合
国际商务谈判中跨文化障碍及应对策略
企业社会责任进展与研究
企业社会责任进展与研究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浅析
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国际商务会计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探索与实践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指导》课程整合的探索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