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课思维情境的创设与调控

2013-04-29郑本蛟

考试·综合 2013年6期
关键词:射门创设情境

郑本蛟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0272-02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复杂心理信息相互作用和交融的过程,师生的主观心理因素和数学的客观环境构成了一定的教学情境。这种情境是无形的"情"与有形的"境"的有机结合。"情"将学生兴趣、需要、态度、情感以及价值观的培养纳入课堂教学的有机构成;"境"通过各种来自客观世界的真实环境,接近了数学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数学课教学的创设情境之优劣,取决于它能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否体现思维的再创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维脉搏,很好地组织、引导、合作,进而充分地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思维共振,情境交融,情感共鸣,达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目的,笔直就此谈一些肤浅认识与做法,以期抛砖引玉。

1 数学课思维情境创设与调控的原则

(1)主题性:指思维情境创设要针对教学目标,指向教学重难点,切入角度应针对学生学习的需要。

(2)主体性:创设情境的教学氛围,惠及学生主体,使他们人人感到心理自由。

(3)探究性:能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会提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

(4)趣味性:选取新颖、奇特、有趣而非哗众取宠的问题,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5)可控性:力避学生的思维丢进教师设计的教学框内,又要防思维的脱缰,背离课标,教师要掌控这个度。

2 例说思维情境的创设与调控

2.1 巧设悬念,以疑诱思。

学精于思而荒于嬉,思源于疑而止于不惑。教师要善于分析学生的思维状态,设法将那些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个有趣,诱人且易于学生接受的问题,使学生再对这些问题的积极思维中去品尝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师设计的问题做到既有启发性又不浅显,既有难度又一跃可得。例如,教"估算"这节课,教师出示一盆黄豆,问学生这盆豆有几粒?这够悬,也够玄!质疑此事无法做到。接着教师让学生拣出其中的数百粒黄豆,换以同数的黑豆,搅拌,让学生轮番上来,随便抓一把,共几粒,其中黑豆有几粒,应用小学的比例知识,就能估算出这盆黄豆共几粒。当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喜悦时,教师再引导学生去解决课本中提出的"鱼场中有多少鱼?"时,学生再也不觉得困难了。

2.2 善于比较,对比徒思。

"有比较才有鉴别",教学的各种知识要让学生在比较中去思考,去认识教学的一些概念和规律,理论性较强,且抽象,但如果把学生熟悉的事物或现象进行比较,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从中理解概念,掌握规律,就会产生极大兴趣去主动思考。

例如:"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是两个较难理解的概念,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常见的汽车标志,如奔驰、大众、雪铁龙,商标如工行、农行等,都有他们共同的性质:沿某条直线翻折,左右两边能够完全重合;同样可观察天上月亮与水中月亮,同学们的两只手,剪纸,窗花等发现:一个图形沿某直线翻折与另一图形完全重合,于是有:

这样就能使学生对这两个难懂的概念得到透彻的理解。

2.3 注意变化,以变活思。

数学习题千变万化,但总有万变不离其宗的东西,教师可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的形式让学生从思考中认识一些规律性东西;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变条件、变结论、变方法积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例:如图,在RT△ABC中,∠ABC= 90°CD⊥AB于D,求AC的长,请补充题目的条件,每次给出两条边。

本题的发散性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乐趣,即使是数学吃力的同学也能积极地参与,跃跃欲试,经过研讨,同学们发现已知条件有如下几种给法:

①AD、CD ②AB、CD ③ AD、AB ④AD、DB ⑤AB、DB

⑥CD、DB ⑦CB、DB ⑧AB、CD ⑨CD、CD ⑩AD、CB

2.4 贴近生活,激趣颖思。

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能力方面的提高,都依赖兴趣。"中学生的好奇心强,教师若能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设计出具有趣味性,新颖性的题目,就能激发学生开动脑筋。如:很多学生喜欢足球,所以可以以传球的争论进行新颖的诱发,激起学生兴趣。

例:在足球比赛场上,甲、乙两队员互相配合,向球门MN进攻,当甲带球冲刺到A点时,乙已跟随到B点,如图①,此时甲是自己射门还是将球传给乙,让乙射门呢?

由于足球太贴近学生生活了,他们马上就想,踢足球也有数学吗?他们的兴趣给调动起来了,教师可以帮他们回顾射门时,足球能否射进除了力度外,跟射门的角度极有关系,教师画出图②,学生马上判断出 ∠MPN>∠MAN>∠MBN ,于是足球作为点,是在圆内,圆外或圆上,经过讨论得出,甲还是自己射门,进攻的机会会更多。

2.5 吸取教训,纠错畅思。

常说:"吃一堑,长一智",从错误中得到的教训,更能发人深思,学生在解题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错误的思维方法,或思虑不周,教师不应简单的否定,而要让学生自己推理验证,从中找出"错"的思维方法,反证出"正确"的思维方法。有时,教师故意出一些"错"的思维形式让学生共同"订正",这种"正"与"错"的交锋中,才能更好地查出错误,索取新知。

例:在△ABC中,AB=9,AC=12,BC=18,D是AC上一点,CD=23AC 。在AC上取一点E,求△ADE。如果图中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求DE的长。

解:如图1,作DE∥BC,则 △ADE~△ACB,

∴AC∶AD=BC∶DE,得DE=AD×BCAC=1/3AC×18AC=6

分析:由于两个三角形的相似不能确定,所以还存在 △ADE~△ACB ,如图2,

AB ∶AD=BC∶DE

∴DE=AD·BCAB=4×189=8

,故DE的长为6或8。

数学练习或中考试卷,此类题有许多,多练习,学生们的警惕性也高,思维也会顺畅而不易失手。

2.6 以静化动,熟虑深思。

教师在教学中每创设一个思维情景,必须给学生以足够的思考时间,切忌急于喋喋不休地提示或"揭谜",以免剥夺学生独立思考的权力,对于易混或有点难度的题目,示题后,至少应给出2-3分钟的独立思考时间,再看看是否有必要提示或降低问题的思考难度。若学生确有困难时,可以不为人知地略加暗示,或通过转换角度去降低问题的难度,俗话说"此时无声胜有声",教师千万别舍不得这几分钟的寂静,正因为此,学生的思维进入兴奋状态,优者能在静思中从整体上基本解决,中者对问题起码有基本的考虑,基者虽然无法解决,至少精力集中了。而教师在这几分钟里有充分的时间,从学生的神态,表情中去观察,揣摩,掌握学生的思维程度,确定出相应的对策。

例:给出三题,(1)16的平方根是多少,(2)16 等于多少,(3)16 的平方根是多少

学生咋一看,觉得答案,又马上警觉:若一样,何必出三题?普遍认为:一定有戏!于是他们在静寂中把平方根,二次根式等知识过一次电,终于得出正确答案,对于第3小题,先从 =4,再算4的平方根为 ,也纠正了部分同学得出 的错误。

2.7 把握学情,调控促思。

在创设思维情境中,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解答,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尴尬场面,甚至与老师的问题风牛马不相及,此时,教师千万别回避或扼杀,应"欲擒故纵",因势利导,不要打断学生思路,让其继续说下去,给学生一个完整思维过程的机会,然后巧驳谬论,暗指正途。例,请大家来测量我们家乡河流某处的宽度,有个同学不假思索地说:把一条绳子绑在身上游过去,再把绳子量一下!这时马上有一个学生反唇相讥:那么简单,还用上今天的测量课?我制止了这位同学的讥讽,问刚才解决问题的同学:如果这位同学不会游怎么办,如果是冬天怎么游?他马上回答:坐船带绳过去!我又继续问:如果这里是战场,对面有敌人,怎么办?他只好说:那只有用数学知识去测量了,学生在答辩中情绪得到调控,思归正途。教师没有指责,学生避免尴尬,从而解决问题。

限于篇幅,仅举以上数例,实际上,教师们在教学实践,还创造出猜想型、类比型、实验型、矛盾型、游戏型、故事型、幽默型等创设思维方法,不胜枚举。有道是:导师最拿手的就是导思。

猜你喜欢

射门创设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足球“射门”有技巧
不同情境中的水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单排轮滑球亚洲强队比赛中射门技术运用研究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旋风小子(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