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浅析
2013-04-29孙鹏刚
孙鹏刚
【摘要】本文针对高中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产生的学习困难、成绩不理想的学困生现象,对部分学生数学学习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分析了他们学习困难的形成原因。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种转化措施:一种是针对厌学型学困生的学习策略,另一种是针对非厌学型学困生的学习策略。
【关键词】数学学困生 分层教学 学习策略
学困生是指那些智力没什么问题但学习成绩却很差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比较常见。由于高中数学科目在高中学科中的地位比较特殊,它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具学科,无论是选考历史的学生还是选考物理的学生,数学都是必学、必考课程, 所以,高中生中的数学学困生数量大而分布广。
下面,本人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就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谈一点个人见解。
一、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
1.学生自身因素
(1)数学学科基础薄弱。有些学生在初中就没有培养起良好的学习习惯,未能掌握有效的学习数学的方法,从而形成了基础知识薄弱、概念模糊,甚至连课本上的基本公式都不清楚的问题,所学东西支离破碎,缺乏知识的系统化和条理化。进入高中以后, 面对信息量庞大的数学课堂、更加抽象的数学语言、逻辑性更强的思维方式,对于这些初中数学就没学好的学生来说,在数学上的学习更显艰难,感觉越来越吃力,也就越来越头疼数学,兴趣也越来越少,这样就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中,从而使他们成为了数学这一基础学科的学困生。
(2)自身的心理及生理因素。当前高中阶段的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的呵护及娇惯造成了他们中的一些人我行我素、不愿面对困难和克服困难的习性。这样的学生意志力差,学习态度随意,粗枝大叶,独立学习能力较弱,进取心不强。他们懒惰,缺乏积极性和自觉性,课前他们一般不会去预习,上课思想开小差,不认真听讲,课后不复习,新知识无法掌握,旧知识一知半解,疑惑越积越多,厌学情绪也越来越强,最终不可避免地成了数学学科的学困生。
另外,进入高中阶段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逐渐进入青春期,在心理和生理上都相应地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这对那些应变能力差、自制能力差的高中生来说,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特别是对逻辑性强、思维缜密的数学学科影响最大。
2. 外部客观因素。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学生自身存在的各种因素外,一些外部因素也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影响很大。从教师方面来看,有些数学老师在课堂上不能和学生很好地交流,教学方法不得当,课堂内容枯燥,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些老师对学生无法做到一视同仁,只片面追求升学率,把主要精力集中在优等生的身上,而对成绩差的学生视而不见,对他们缺乏必要的关心和帮助。这不仅造成了数学学困生的自卑感,也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和对数学学科必要的兴趣。
(1)家庭及社会因素。父母是孩子一生中的第一任教师。而家庭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环境。幸福和谐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和学习兴趣的培养,而不良的家庭环境或父母教育方法的缺失是造成学困生的另一重要原因。有些学生的父母整日只顾忙自己的工作,把孩子留给祖父母或长期对孩子不管不问,也有些父母对孩子缺乏耐心,教育孩子时态度粗暴、非打即骂,方法欠缺。另外,目前越来越普遍的离婚现象使很多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愈来愈多的单亲家庭或再婚家庭。这些不良因素都会对涉世不深的孩子产生负面影响,使他们对生活和学习都丧失了信心。这不仅伤害了孩子的心灵,也极大地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成绩。再者,有些家长对孩子寄予太高的期望,强迫孩子学太多的东西。毕竟孩子精力有限,他们会顾此失彼,从而造成成绩下降。
(2)应试教育的影响。枯燥的应试教育方式是学困生产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学生对所学知识没有应有的兴趣,只是为了应试而死记硬背。他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学习,但由于缺乏应有的热情和正确的方法而收获甚微。久而久之,学困生就日趋增多。再加上数学学科具有高度抽象、符号体系严密以及逻辑性强等学科特点,也给许多学生的数学学习造成了困难。
二、提高学困生学习效率的途经分析
结合以上我们对学困生产生原因的分析,我们可以把数学学困生分为两类:厌学型和非厌学型。厌学型的学困生明显不喜欢学习,在数学学习上消极被动,缺乏明确的动力和目标,与教师缺乏应有的互动与合作,对学习成绩莫不关心。同厌学型的学困生相比,非厌学型的学困生看起来表现要好得多,他们在学习上态度认真,听课专心,课后用心,在学习上表现积极主动,勤奋努力。但却由于学习方法不当等客观原因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学业成绩。
针对不同类型的数学学困生,本人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以下相应的转化措施。
1.针对厌学型学困生的学习策略
(1)正确引导学生热爱数学学习。厌学型数学学困生不喜欢数学学习,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应利用各种方式活跃课堂,给这样的学生创造增加信心的机会,从而培养其学习数学的兴趣。人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欲望非常重要。另外,要充分关爱学生,让学生能够喜欢自己。学生爱老师就会爱学老师所教的知识。要让学生喜爱上自己,老师首先应注意增加感情投资,放下老师的架子,努力同学困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要多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多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在一视同仁的前提下多关心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多接近了解这些学生、学生,关心爱护学生、信任学生,以此来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他们因为喜欢老师而喜欢这门课。
(2)给数学学困生创造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帮助其树立自信。厌学型的数学学困生由于对学习态度冷漠,不愿对数学学习投入太大的精力和时间,从而导致了他们学业成绩差。而这种由于不良学习习惯导致的数学成绩差,却是他们缺乏自信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日常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制造机会,比如让他们回答简单点的问题,完成简单点的任务,给他们信心,让他们逐步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从而形成持续稳定的学习心得。这样的循序渐进过程对学困生来说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认真去发现此类学困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每一个闪光点,艺术地把握评分标准,必要时可以降低要求,让他们保持一段时间的学习上的成功感,逐渐树立起其学习数学的自信。同时,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我们可以适当地降低对他们的学习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在课堂提问中,可以让学困生回答一些基础知识问题,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也有利于帮助他们集中注意力,更能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借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因材施教。学生的理解力,学习知识和接受知识的能力有差别,因此,在教学时,我们不能用一把尺子来量所有的学生,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来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数学底子差的学生我们可以适当地降低他们的学习起点。首先,在课堂提问中,把一些简单易懂的问题留给这些同学来回答。同时,我们也可以把一些较难理解的、抽象的理论简单化、具体化,然后再让这些学生来回答相关问题。其次,我们在教学时,可以针对不同学生设计相应的教学层次,有目的地进行分层教学,通过这种方式对数学学困生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 加强对他们的辅导、转化、督促。再次,作业的布置也应该分层进行,除了给学困生布置一些必做的基础题,再布置给他们一些有难度的选做题,从起点开始,逐步地、有目的地慢慢给他们增加难度,并抽出时间对他们进行耐心的辅导,帮助他们逐步提高。
2.针对非厌学型学困生的策略
(1)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与策略。非厌学型的数学学困生有学习的愿望和较强的自制力,他们的学习成绩不理想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习方法不当,或者是由于缺乏信心和进取心造成的。这类数学学困生在数学学习上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却没收到预期的成绩,因而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恐惧心理,进而开始厌倦学习数学。
对于这类学生,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当合理地把数学学习策略与数学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对于数学学习来说,能把数学内容与学习策略结合起来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两者是相互渗透、互相融合的。在教学中,只要教师能够有意识地对学困生就教学内容进行渗透、传授,这些非厌学型的学困生就能获得大量的关于解决问题的学习策略。相应地,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会提高。
另外,数学学习状况的确和个体的能力差异有关,有些学困生成绩差就是由于逻辑思维能力差导致的。对于这类学生,教师应抽出专门的时间, 对他们进行指导,针对数学学科特点,制定数学学习计划。比如指导他们应该怎样进行课前自学,怎样才能做到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等。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很多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把考高分作为学习的主要学习动机, 一旦这个目的不能实现, 就会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适当阐述数学学习的作用及其重要性, 引导学生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增强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内部动机, 培养学困生不怕困难、勇于直面挑战、积极进取的精神。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问题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高中数学教师,我们应该采取正确的方法和策略,诱发学困生的数学学习动机,关爱学困生,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学困生。只要我们持之以恒、永不放弃,高中数学学困生一定会在数学学习上取得进步,实现他们的理想。
参考文献:
[1]沈惠娟.转化数学学困生的教学策略[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3(05).
[2]喻平著.数学教育心理学[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3]谭波冰.试论如何评价学生素质[J].商业文化(学术版). 2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