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初探
2013-04-29刘宣宣
刘宣宣
内容摘要: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需要后天的引导和激发。老师要用一颗爱心对待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利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学中注意挖掘学生的潜力,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改革作业批改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字:兴趣 教学效果 学生能力
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多年,深刻体会到兴趣对学好数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条件。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指学习主体有选择的愉快地力求接受或探索某些事物而进行学习的心理倾向。它是探究知识的动力,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爱迪生不就是在兴趣的引导下成为大发明家的吗?虽然,有些人对某些事物的兴趣是与生俱来的,但是这样的人为数极少,大部分人的兴趣还需后天的引导和激发。我们教师所面对的当然不是极少数的人。因此,想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充满创新的激情,教师就必须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良好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那么我们数学教师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让学生兴致勃勃走进数学课堂呢?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和做法。
(一)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首要因素。
前苏联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的力量只能在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无论设想多么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力量的作用。”我也一直认为,你要教出什么样的学生,自己必须是什么样的老师。所以,在教学中,我始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并且用一颗爱心对待每一位的学生。我相信如果没有一份对学生的,对工作发自内心的爱,我们的工作就将变为无泉之水,无木之本。我们班有一位姓李的学生,他妈妈去世早,和爸爸相依为命,而爸爸又忙于为生活奔波,忽略了与他的沟通。他对自己的生活几乎失去了信心,做事散漫放纵。于是我就利用课余时间,多次与他交谈,充分肯定他的优点,耐心指出他的缺点,鼓励他树立信心,并经常给他买文具,帮他补习功课。经过半学期的努力,他的学习习惯基本养成,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以后的数学课堂上,他都表现得特别积极,还对我说他现在特别喜欢数学课,看到学生的进步,我感到很欣慰。同时,我发现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首要因素。
(二)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之一。
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很多人都认为数学枯燥乏味,神秘难懂,成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想办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果主观因素起了作用,那么学生的学习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过程中,力求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我在讲分数基本性质时,由于这节课非常枯燥,于是我就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我扮小熊,让两名学生扮演小猴子,表演了一个切蛋糕的情景剧,通过切出蛋糕的1/2、2/4、4/8,在比较中发现他们相等,很自然地就引出分数的基本性质,这样大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看来,情境教学法不只是语文、音乐等学科的专利,对于小学数学教学同样适用。
(三)以教促学,让学生走上讲台,挖掘学生的潜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研究和探索者。”对于学生都期望展示自己获得成功的快乐。我们班有一位学生叫刘颖,口齿伶俐,语言表达能力非常强,在一次交谈中,她对我说她非常想当一名老师,站在讲台上给学生讲课,我内心一动,何不让她给学生讲一节课呢?于是,我选了一节知识较简单的数学课,“倒数的认识”, 帮助她认真进行了预习:罗列出了本节课要突破的重点和难点,和她一起探讨这节课要采用的教学方法。然后让她在第二天的数学课上当老师,讲给同学听。没想到刘颖表现得非常出色,不但课讲得非常好,而且学生学习气氛高涨,积极配合她教学。从这以后,我会根据课的特点适当地安排学生讲课,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四)在数学课上进行“生活化”教学。
《新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出发,将学生的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同时又从生活实践中抽取出新的数学知识。例如:再讲百分比时,我在一个布袋里放六个同样的乒乓球,分别标上1—6六个数字,老师和学生轮流每次从袋里摸出2个乒乓球,如果球上面的数相加和为偶数,学生赢,加起来为奇数,老师赢,比赛结果,老师赢的次数多。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并把各种情况一一列出,得出和为偶数的有6种情况,和为奇数的有9种情况,老师赢的可能性占60%,学生赢的可能性占40%,所以老师赢的次数多。然后指出,有些摆摊的赌博活动正是应用这个道理进行骗人的,希望大家不要上当受骗。这样的一节课,不光让学生明白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兴趣。使学生真正做到了学数学,用数学,学以致用。
(五)注重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依赖单纯的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重要的方式。”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应从学生的数学现状出发,引导学生不断地经历艰辛的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亲历数学的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在课堂上要充分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例如:在探究梯形的面积时,引导学生认识到,要计算梯形的面积,可以先想办法把梯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再求面积。然后把学生分组,与同伴一起互相活动操作实验:把两个相同的直角梯形、等腰梯形和一般梯形通过割补、拼合等方法转化为三角形、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并进一步推导出梯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思考表现创新的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创新者,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六)改革批改作业方式,延伸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教师教学的一面镜子。传统的作业批改方式,以教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教师的批改结果。而我们何不变单纯的教师批改为学生自批、生生互批、家长参与、师生同批等,让学生在参与中进行思考、对比,认识到自己数学学习中的不足,提高学习效率。除此之外,批改作业中,可以适当加入激励性符号或语言。如低年级的学生,作业做对了,教师可以给他奖励一朵小花、一个笑脸、一个五星,学生肯定兴高采烈。而中高年级学生,则可以写上这样评语:“你真棒!”“你的解题方法真巧妙!”“相信你,一定能想出更简便的解题方法!”“如果能再细心点,就更好了!”等从不同方面对学生的作业加以指导,学生肯定能从中体会到老师的关爱,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当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方法可谓多矣,在教学中,我们只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何愁学生不会兴致勃勃走进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新课程实施难点与教学对策案例分析丛书》小学卷上——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